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27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38/2763

  “虽然现在说这些有些早,但将来,你总要给他们分些东西,这方面,你想好没有?”
  梅秋萍也说,“是啊儿子,你看村里加起来没什么东西的人家,分个家也经常闹得兄弟成了仇人,你这要是做不好……”
  “哈哈,”冯一平笑着摆手,“爸,妈,这些方面,你们真的不用操心……”
  冯振昌他们怎么可能不操心?
  “儿子,我们知道,这些姑娘,都是好姑娘,我们也知道,她们现在,都有自己的事做,不会为自己争什么,但是儿子,做娘的,就是不会为自己争,也一定会为自己的儿子争。”梅秋萍一个母亲的身份说。
  这事,也是压在他们心里好久的一件事。
  这也是他们对儿子有了这几个女人不满的主要原因之一。
  “真不用担心,”冯一平非常轻松,“首先,将来他们原则上,不会涉足公司的管理,当然,如果他们有这个意愿,也有这个本事,我也不是不会给他们机会,但对他们的要求,一定会更高。”
  “他们的任期,同样要严格遵守规定。”
  “我这个位子,压力,会真的很大,我也不希望他们将来很辛苦。”
  说实话,冯一平真没指望,自己有孩子将来能比自己更出色。
  尤其是在自己同样的年龄,应该不可能。
  如果有,他们就是真能在公司里做到高层,那至少也得在四十岁开外,到那个时候,最要紧的就是不能让他们死死的抓着权利不放手。
  “至于在财产方面,所有人平等。”
  平分?
  冯振昌看了梅秋萍一眼,这倒是不能接受,只是,这样的事,说得容易,做起来难。
  钱还好说,其它的,就真不好分。
  就像是以前村里人家分家,哪怕是价值一样的东西,得到一条牛,还是一群羊,都能引出无数的麻烦来。
  “成年后,除了给他们一套房子,每个人,给一亿,或者两亿美元,让他们自己去做。”
  “做出点成绩来的,我们可以继续投资,都打了水漂的,以后就从信托基金里领生活费。”
  这样?
  冯振昌和梅秋萍皱起了眉头。
第八百八十三章
下一代的事
  冯一平倒觉得,自己这样的方式挺好。
  教育孩子这事,他不太打算学欧美的富豪。
  众所周知,尤其是现在的欧美商业富豪,他们至少表面上鼓吹的那种不留太多财富给自己的孩子,不让自己的子女特殊的方式,并没有培养出什么出色的后代来。
  何况,实际上,不让自己的子女特殊,他们大多数人也都是嘴上说说而已,就像无论是盖茨的女儿,还是乔布斯的女儿,她们都喜欢马术,那真不是不特殊的子女能负担得起的爱好。
  再说,所谓“捐出全部财富”这样的事,也都是宣传的结果,据他所知,就连发起这一运动的巴菲特,在06年宣布把自己的财富全部捐给盖茨基金会时——先不说这样的捐赠,是不是我们理解的意义上的捐赠,就说他同时也有一个前置条件,他首先给他的三个子女,各留下了10亿美元。
  10亿美元,相比巴菲特的身家,这当然很少,但相比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这是绝大多数人毕其一生,都难以拥有的财富。
  虽说他同时说,这10亿美元,必须用于慈善用途,但是拜托,在美国那样高度注重隐私的社会,难不成真有人会根据这样压根就不具备法律意义的话,去审计这属于个人的10亿美元的用途?
  有了这10亿美元,他的子女哪怕是从事再保守的投资,就是说,不成为他们老子公司的客户,而选择财富管理公司最保守的投资计划,一年获得纯利1%的回报,绝不是问题——在美国之外的很多国家,包括我们国家,简单的存在银行吃利息就能做到。
  而一年有1000万美元用来花销,在不需要像冯一平这样,又养私人飞机,又养游艇的情况下,绝对能让一家人过上世界顶级的生活——虽然不是最顶级的。
  所以,这哪里是捐出全部身家?
  这倒是“不留太多财富”给子女,相比他们的财富,每个子女10亿美元嘛,确实“不多”。
  可以说,这位因为这样开创性的慈善行为被更多的人记住的股神,他所谓的“捐出全部财富”,并不确实。
  说白了,这也是美国媒体需要竖立一个让世人敬仰的有高超品德的超级富豪,以宣扬美国的优越,而打造出的一个在新时代里,又一个美国的代表而已。
  因此冯一平觉得,在孩子们成年后,给他们一亿,或者两亿美元——这视当时的行情而定,让他们去折腾,应该很不错。
  他认为,无论如何,应该让自己的孩子,在起步方面,要更好一些,让他们一开始的时候,能轻松一些。
  他相信,这本也是所有的爸妈,都想要做的事。
  一个人的发展,起步很关键,很多原本可以做出一番成就的人,可能就是输在起步阶段。
  就比如伊凡她老爸,虽然这些年并不是一帆风顺,但不得不说,他还算有些成就,算是一个有作为的商业富二代。
  而他之所以有成就,就是最开始从伊凡她爷爷那里得到了资金和人脉的支持。
  相反,巴菲特所谓的“父母给孩子最大的财富,是爱”,这就纯属是腻死人不偿命的鸡汤。
  包括很多美国人都知道的他和儿子就职业问题进行探讨时所说的话,“如果你愿意做一个垃圾工,坐在垃圾车后面工作,我和你妈也会一样爱你,只要是你喜欢的事”,同样也只是宣传而已。
  如果他儿子真成了一个坐在垃圾车后面——准确的说,应该是挂在垃圾车后面的垃圾工,他怕是会有好多天,都喝不下去最喜欢的樱桃可乐。
  同样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美国富豪们的孩子,能非常轻松的进入美国一流的大学。
  比如,由数百名华尔街捐款大鳄校友组成的哈佛“大学资源委员会”,他们的子女,都能很轻松的被哈佛录取。
  而对巴菲特这样有影响力的富豪来说,他孩子进美国名校,都不用他开口。
  不说他们是巴菲特的子女,就说斯坦福哈佛耶鲁等美国名校的毕业生,成为一个垃圾工?
  开什么玩笑呢!
  所以,冯一平不想过分掩饰,等孩子们成年,就给他们一两亿美元的启动资金让他们去折腾,折腾成了,不错,折腾光了,也没关系,踏踏实实找份工作,再从信托里领取一些补助……
  “他们最后一般只能在董事会里任职。”
  他持有的各公司的股权,一定不会分散。
  他是不可能把自己的公司和财富,平均分给所有的孩子,那简直就是自废武功,自己替那些明的暗的对手们,把他们万分想做但做不成的事给办成。
  “我想,到我老了,需要移交的时候,至少能找出可靠的担负这份责任的孩子。”
  他毕竟现在才三十出头,而最大的孩子文森特,都已经有十岁,目前最小的冯乐乐也有几个月,有充足的时间,来挑一两个可靠,或者说相对可靠的接班人。
  冯振昌又看了梅秋萍一眼,儿子这个办法,他们一时也挑不出对错来。
  但不足之处,也不是没有,儿子就没提到,孩子们的妈妈,该分些什么。
  只是,虽然他们早就在想这个问题,但儿子这偌大的家业,真让他们来分,他们也没有什么主意。
  “你既然都想到了,那就好,这是你的事,这方面,你也会比我们做得要好,”冯振昌说,“我们做父母的,就是提醒你一下,怕你想不到,做,当然还是要你做。”
  至于他孩子的那些妈妈……还是不要给他再额外增加压力吧。
  只是,还有件事,必须要谈谈。
  “我和你妈都晓得,你的这几个孩子,都教育得很好。”冯振昌说。
  “他们真的比你小时候都要听话懂事。”梅秋萍补充了一句。
  冯振昌瞪了她一眼,这说正事呢。
  “但是一平,不管你的孩子,是哪个国家的国籍,既然是你的孩子,是我们的孙子孙女,那他们就应该是中国人。”
  梅秋萍又忍不住插嘴,“再修家谱,就会把他们都加进去。”
  这个,冯一平有些担心,“最好是不要暴露他们的情况。”
  冯振昌大包大揽的说,“别听你妈的,这事你放心,我们晓得轻重,到了能加进去的时候,就保证不会有事。”
  他又瞪了梅秋萍一眼,总是打岔,总是打岔,“说回刚才的话。”
  “你的这几个孩子,现在主要养在国外的有三个,他们目前看起来还不错,至少我们的大孙子和大孙女,都能说普通话,这一点,我和你妈比较满意。”
  “但他们能认几个字,又能写几个字?”
  “别说到时候这些孩子在国内,只能算文盲,那就真的,会让人笑话死。”
  这说的就是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了。
  要说,他们俩吧,幸福是幸福,但遗憾,也是遗憾,儿子的教育,他们当初就插不上手,现在一些孙辈的教育,他们同样又连过问都难。
  “爸,妈,这方面,我跟你们想的一样,”冯一平说,“既然是我的孩子,那他们根上就是中国人,国内的教育,当然要跟上。”
  “这方面,我是这么计划的,生养在国外的孩子,小的时候,主要以语言教育为主,就是先让他们要会说普通话,等从5年级开始,我们会让他们在接受美国学校教育的同时,还要同步接受国内学校的教育。”
  “你看,我们不是已经有自己的学校吗,到时,就通过远程学习,或者,专门请家庭教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38/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