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26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96/2763

  所以,归根结底,他们之所以憋屈郁闷,是当初的那个阳光大男孩,那个不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冯一平,现在和他们这些当面一套,背后两三套的人,完全没有分别。
  他们并不会多愁善感的对此表示惋惜,他们只是感受到了压力。
  当一个眼光超卓的家伙,也和他们一样没有底线的时候……那就真是,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
  因为愤怒和憋屈无处抒发,接连有几位高管直接找上鲍尔默,希望他收回和冯一平联手竞购北电专利的承诺,但他们都被鲍尔默的秘书挡了下来。
  怎么可能做这样的事?
  微软刚对外公布他们联手的消息不久,现在就撤回承诺,那只会让微软再一次遭到大家的唾弃——说不定这正是冯一平所期望的。
  何况,在心情还没平复下来时,鲍尔默就知道,自己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思考。
  安卓拟收购摩托罗拉,并已经跟摩托罗拉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这背后,可能不仅仅是扩大他们的专利池这一个用意。
  这有没有可能说明,冯一平已经认为,在移动领域,只靠软件操作系统,并不足以占据优势,而一定需要硬件来支撑?
  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个最好的例子,苹果。
  尽管在智能手机市场里,安卓阵营的总体份额更高,但所有安卓阵营的手机厂商,目前没有一家能和苹果相提并论。
  鲍尔默烦躁的站了起来,抱着手在不大的办公室里转圈,安卓想收购摩托罗拉,那么,微软将也不得不郑重的考虑收购其它的硬件供应商。
  而这个目标,可真不是那么容易找。
  虽然谁都知道,在智能手机市场,诺基亚已经是没救了,但诺基亚此时的手机业务,总量还要高于安卓阵营的大多数厂商。
  黑莓,虽然他们一直在宣传能和安卓匹敌的BlackBerry10系统,看起来今年又会跳票,他们跟风推出的平板电脑,目前看来也会成为一个笑话,但它依然有近7000万用户,此时收购这两家公司的难度和代价,显然都不是一般的高。
  我们该怎么做?
  对生产智能手机硬件,完全没有兴趣的鲍尔默,此时愈加烦躁起来,冯一平的举措,将不可避免的扰乱他们的步调,甚至会对他们已经确定的中长期的安排,产生巨大的影响……冯一平,你这是在将军!
  然而,相比长期的对头,近期的盟友,苹果的库克来说,鲍尔默现在的烦恼,真的不算什么。
  哪怕是在晚上,也一向淡定中透着傲气的苹果总部,此时明显透着些掩饰不住的慌乱。
  依然留在办公室里的库克,正在接一个电话——他已经记不清,这是自己接的第几通电话,但他清楚,后面至少还有5通他必须要接的电话在等着。
  所有的这些电话,没有一个是心平气和的,全都是责问,“这么大的事,为什么我们事先没有得到一点风声?”“为什么在这样的时候,你还在推动向联合基金增发?”“你有什么办法,让明天开市后,我们的股价,不会太过难看?”……
  库克此时,也是多重的恼火。
  首先他相信,这些家伙,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绝对不敢以这样的方式和态度,跟乔布斯谈同样的问题。
  其次,他也感觉受到了深深的欺骗,还说你们不生产智能手机?
  收购了摩托罗拉却不生产手机,那就相当于收购了福特,却不生产汽车——有谁会信?
  你这是,把我当傻子吗?
  库克此时都忍不住朝自己最不愿意的那个方面想,有没有可能,乔布斯……他事先是知道冯一平打算的?
  但为了劳伦娜和孩子们的未来考虑,他最终选择和冯一平站在一起,为冯一平背书?
  不,不会的,一定不会的,乔布斯一定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来,他一边想着自己的心事,一边尽量心平气和的和电话那边的投资人解释,“你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我想你也清楚,哪怕是想和我们走一样的道路,也不是谁都能成为苹果。”
  “我同时还想再一次向你重申,我们得到了非常可靠的保证,安卓,不会生产智能手机……史蒂夫?”他尽量不让自己的声音大起来,你为什不去直接去问乔布斯,他是不是也这样认为的?
  “是的,我和史蒂夫一样确信这一点……你觉得这说不通?不,这完全能理解……抛售股票?”库克的声音冷了起来,“我完全不反对,正好,我们又计划回购一部分股票。”
  “砰”他重重的挂掉了电话,又接起了下一通,但他此时最想做的,是和乔布斯好好谈谈。
  ……
  一个消息,就搅得整个市场都不安宁,让微软和苹果,都着急上火的安卓,这个晚上同样也好不到哪里去,鲁宾的电话,此时也是爆炸的状态,开放手机联盟的成员,正纷纷和他联系,最开始发难的,毫不出人意料的正是三星,权五铉怒气冲冲的在电话里大叫,“鲁宾,你这是想让我们退出联盟,弃用安卓吗?”
第八百三十六章
高铁
  在这个一众高科技公司,都陷入纷乱的时候,大洋彼岸的五里坳,却又是一个万众欢腾的好日子。
  之所以欢腾,并不是因为什么节日,他们三天前才过了一个在本地很重视,但城里的很多孩子,却从来没有过过的节日,立夏。
  这其实非常正常,二十四节气,本来主要就是用作指导农业生产的补充历法,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因此越是在农业地区,就越是受重视。
  虽然五里坳如今并不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方,但这么多年延续下来的习俗,一时却很难更改。
  当然,在刚过去的那个周末,镇里的不少家庭,也和世界上很多人一起,共同庆祝了母亲节。
  就连梅秋萍,也在那一天收到了好几大包的礼物,吃的、穿的、玩的——主要是全球各知名景区的通票、用的——主要是相机及周边……琳琅满目,她不得不让冯振昌帮着整理。
  这其中的大部分,都和她的宝贝儿子冯一平,没有多大关系,主要来自她孙子孙女们的妈妈,这也是他们老两口,由儿子那让他们不省心的感情生活,收获的第二方面的喜悦——第一方面,当然是越来越多的孙辈。
  当时明显有些吃味的冯振昌,还酸酸的说,这其实都是亏本的,做公婆的,要是只收孙子孙女妈妈的礼物,却不回礼,那哪说得过去?
  而他们回礼,必然要准备两份,孙子或孙女,还有他们的妈妈。
  回礼中,除了些本地的土特产,当然少不了些硬货,孩子们的妈妈,一般都是首饰,孩子们的硬货,冯振昌和梅秋萍这几年的选择,都是金砖,还是统一的500克一块的那种规格。
  阿曼达和文森特,这些年收到的爷爷奶奶给的金砖,真的好用来堆积木了。
  当然,梅秋萍也知道,冯振昌那是吃醋,给孙辈们花钱,是目前最能给他们带来欢乐的事,至于儿子,哼,那就是附带着沾点孙子孙女的光……
  但实际上,无论他们现在怎么不待见儿子,对儿子有多大的意见,很多事,又往往都避不开他。
  正如今天的这场热闹。
  穿着灰色中山装的冯振昌,和穿着灰色西装的黄承忠站在刚投入使用的月台上,看着那从远处延伸而来的铁轨,感慨道,“我们也有高铁了!”
  已经退休,裤兜里还装着协管员袖箍的黄承忠,也忍不住兴奋的说,“我们是省里第一个有高铁站的镇,也是省里第一个通高铁的县级市。”
  是的,让整个五里坳在今天都欢腾起来的,是因为就在今天,5月10号,从省城直达五里坳的高铁,正式投入运营。
  习惯说话朴实的黄承忠,说的其实还不够确切,五里坳,不止是他们省第一个有高铁站的站,此时在全国,也能算是头一份。
  他们现在身处的这个车站,虽然在规模上,比他们很多人都比较熟悉的省城火车站要小,但要论现代化,五里坳的高铁站,却比很多人当年出外打工时都去过的省火车站,要高上好几个档次。
  就连那些不知道怎么形容这座银色的大型现代化建筑的老人,也会觉得,这车站建得好,这车站建得漂亮。
  建筑,本身也是一种艺术,而好的艺术作品,不需要你有专业的知识,也能明白它的优秀之处,因为它们的共同点之一,就是好看。
  何况五里坳的高铁车站,又选择了让五里坳人都会觉得亲切的那个造型——不熟悉五里坳的人,会觉得它应该是一朵盛开的、花瓣不多的莲花,但五里坳人,都一眼就能看出来,那造型,分明就是一个剥开了的板栗。
  只不过,这个板栗不但是银色的,也大得惊人而已。
  虽然今天冯一平没有到场,但谁都知道,五里坳能开通高铁,当然和他密切相关。
  五里坳的每个人都知道,这条全场213.7公里的高铁,总投资近182亿,为了能让国家立项,这条高铁的大部分资金,都是地方自筹,而这条高铁,只有四个车站,其中的两个,都在县里,也就是县城——升为县级市之后,现在也叫市了,和五里坳,另外的两个,省城一个,市里一个。
  很显然,自筹的资金里的大部分,都由他们县来承担,不是五里坳发展了起来,县里哪有这样的实力和气魄?
  且据可靠的消息,一平还直接为这条高铁的投资,提供了资金支持——他个人向县里借了款。
  虽然具体数额,没几个人知道,但想想,那就应该不会是个小数目。
  再比如说,五里坳车站的选址,在梅家湾和梁家河中学之间,从这里驱车到冯家冲,最多也就一刻钟的时间,选择这个更靠上的地址,怎么可能和冯一平没关系?
  几年前,他们迈入了高速时代,现在,他们又领先全国大多数地方,迈入了高铁时代,别说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就连那些和冯一平同龄的年轻人,都很难坦然面对对这样跨越式的变化。
  读初中的时候,这里还是一个一眼望到头,尘土飞扬,看起来垂垂老矣的山沟集镇,高中的时候,这里就有了些沿海发达的工业小城镇的样子,等到了要认真的考虑成家的时候,我去,这儿竟然已经变成了一座不但经济实力型雄厚,规划得还好的现代化大城市——当然,这个大,也是相对的,五里坳目前的人口,也只是超过300万而已。
  由此就带了另外一个问题,五里坳镇的级别问题。
  而这个级别问题,并不只是级别的问题,主要是归属的问题。
  听说相关的方案有很多,有的想把五里坳,从一个镇,升格为县,有的想把他们这个县级市,直接升格为地级市,有的想把他们这县级市的驻地,直接迁移到五里坳……
  这背后,牵涉到太多的博弈,而这样大幅度的行政区划的调整,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目前来看,至少在一两年内,可能都很难有结果。
  但这个问题,随着五里坳人口急剧增加,已经越来越迫切。
  实际上,五里坳镇的行政规模,早已经是他们这个地级市里最大的,不过,初履职时不太得冯一平待见的苏明峰,这个市常委兼副市长,对相关的事情,看得非常的紧,不然,他们这个县级市的驻地,早就迁到了五里坳……
  此时,苏明峰正陪着省里来的领导,在车站里开会。
  虽然他在任上,已经积累够了相关的资本,但也正因为如此,他就越是舍不得离开这个位置,为此,也真的没少费功夫。
  除了在体制内该花的那些力气,更重要的,是他严格的贯彻了五里坳一直以来坚决的坚持的那些大方向,也就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这个坚持,和广大市民最息息相关的一点,就是五里坳的房价。
  虽然这两年,随着在金融危机之后,国家在保障房建设方面力度的加大,全国范围内的房市,都有不同程度的降温,但以五里坳的规模和实力,目前的房价,竟然只和他们所属的这个只能算是三四线城市的地级市房价持平,这就真的非常难得。
  同时,在相关的体制改革,以及公务员的工作作风改进等方面,他也一直没有松懈,这两年,虽然免不了有被查处的老鼠屎,但相关的比率,非常非常小,涉案的金额,最高也不到百万——和其它地方一样,那出在相关问题高发的交通系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96/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