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25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67/2763

  我们目前最先进的5代线,因为技术和工艺的问题,目前只能切割15-27英寸的面板,并不适用于目前流行的大屏幕液晶电视,所以国内彩电工业急需的液晶面板仍然只能从海峡对岸采购,或者是从日韩进口。
  所以为什么销售收入那么高的彩电企业,盈利状况都不乐观?就是因为面板这样的关键元器件我们需要外购,且完全没有议价权。
  但冯一平摇了摇头,“这方面,我们暂时不考虑。”
  肖志杰和王昌宁有些不太理解,既然有现在这样的基础,而我们在这方面又这么积弱,而需求又是这样的旺盛,以冯一平的性格,不可能不做的啊?
  要说,这个行业因为投入巨大,一般都是百亿的规模,所以,最是适合嘉盛这样不差钱,有雄厚的研发实力,又有大局观的公司。
  至于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最近面板行业不景气……不,他们知道,老同学不会这么短视。
  冯一平留意到了他们的神情,轻声解释道,“这方面,我们不做,也有人会做,有国家队呢!”
  “京东方啊,他们能行?”王昌宁说,既然有这样的提议,他们对相关的情况,当然也有所了解。
  国内目前有3条5代线,各属于京东方、上广电以及龙腾光电,上广电因为各种亏损的缘故,目前看起来很难撑得下去,其它的两家,尤其是脱身于首都电子管厂的京东方,好像难以承担这样的重任。
  因为说实话,它要是能争气点,也不至于到现在,我们在这个行业还这么受气。
  冯一平知道,京东方现在是不行,但后来还行,但这种转变是怎么发生的,他并不太清楚,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后来一定会建成8代线,甚至10代线11代线的工厂,只能含糊地说道,“不要低估相关方面的决心,他们会做得不错的。”
  “家电下乡的政策出台了,听说正组织国内的9大彩电厂商去对面采购面板,希望这次能拿到实在一点的价格。”王昌宁有些丧气地说道。
  “这你就说错了,尤其是这样集体组织的到对面去采购,我们就越是不会怎么讲价,一定会给他们留很大的利润空间。”肖志杰马上说。
  他说的是对的,就像是我们后来销售对面的水果、海产等一样,哪会怎么讲价?
  不过后来的那些善意……希望这一次,那边也能自觉吧。
  毕竟,因为金融危机的缘故,现在是面板业的寒冬,这样的集体采购,等于把对面的那些公司拉出破产的泥潭。
  见冯一平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全面的考虑,话题很快滑向其它方面,女人,暂时不太好谈,于是话题的方向,自然是国际大事,而现在最热的国际大事,当然首推两天前小奥黑正是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
  “一平,听说他的当选,新媒体起的作用无可替代,那他有没有给你这个社交媒体的大老板打来致谢的电话?”王昌宁问。
  “哎,谁都知道,对这次金融危机,你的预测最为精准,而你自己在商业上又这么成功,他的经济团队,有没有向你请教这方面的问题?”这是肖志杰问的。
  王昌宁笑着说,“搞不好啊,这位新总统在确定他经济团队的领导人选时,都会征求我们冯首富的意见,是不是啊一平?”
  小奥黑的经济团队领导人选,也就是三驾马车的人选,在他事实上当选的一周后就确定下来,分别是由原来的纽约联储主席盖特纳担任财政部长,萨默斯担任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大胡子伯南克依然是美联储主席。
  对他们两个家伙的玩笑话,冯一平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总不好说不但你们说的都是真的,就连他当初确定副总统的人选,以及提名现在已经正式担任国务卿的希拉里时,都至少假假的征求过我的意见?
  但这样的事,真的是连他们两个都要瞒着。
  我真实有太多的事不好拿出来炫啊!
  “那些事我怎么好掺和。”他笑着说。
  所以说啊,随着我们渐渐长大,和我们最亲近的人,我们能分享的事越来越多的同时,哪怕是对他们也不好说的事,也越来越多。
  肖志杰此时好像想起什么,“还有一平,听你刚才那话的意思,你考虑的不是面板行业,而是其它的方面?”
  冯一平愣了一下,“我说肖胖胖,这我就想不通了,你看看,你现在理解能力这么强,当时语文考试怎么就那么不让人省心?”
  肖志杰挥了一下手,“你知道,我从来就不是个读死书的考试型的选手,我们,是实干型的,不会说,但是会干。”
  在老婆张秋玲面前非常之狗腿的肖胖胖,此时看起来非常爷们兮兮的,而聊天,一下子又朝带色彩的方向歪过去的趋势。
  王昌宁连忙往回扳,“一平,这么说,你真还有其它的想法?”
  冯一平还没回答他,手机响起来,他看了眼来电,觉得有些奇怪,康明斯这个时候给自己打电话干什么?
  硅谷这会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
  “嗨康明斯。”
  原本他还挺悠闲,说实话,小奥黑都上台了,美国那边还会有什么事?
  而梅耶尔那边还没到时间,再说,梅耶尔即使有事,也不会是康明斯打电话过来。
  但只听那边说了两句,他便激动起来,“什么?”他拍着肖志杰的肩膀,示意他把车靠边停下来。
  光学基地的大门,就在前面约莫两三百米的地方,但肖志杰和王昌宁看着冯一平的这副样子,觉得今天可能是去不成。
  冯一平拉开车门走了下去,在寒风中敞开怀来,“你确定?”
  “是的,他们非常欢迎我们有这样的意向。”康明斯肯定的说。
  “好,我知道了,我尽快赶过去,”冯一平忍不住就在路边热情的拥抱两个老同学,“哈哈,刚刚你们不是问我的打算吗,现在这是就和我的那个打算有关。”
  那两位猜不出究竟是什么事,只知道,这一定会是好事。
  “这是想什么来什么啊。”王昌宁说。
  “嘿嘿,还真像是这么回事,只不过,”冯一平皱起眉头,“今天这酒,我们是真喝不成,看起来,连年都不能在家里过。”
  “我必须尽快去德国,过年大概也就能吃点猪蹄和香肠了。”
  “怎么会这么巧?”那两位几乎同时说。
  “是啊,怎么会这么巧。”冯一平想起了应该还在生自己气的老爸,第一反应竟然是,不在家里过年,而是去工作,好像好比较轻松。
  但这样的想法不对,“看起来,我们还真得去坐坐直升飞机,要一起去冯家冲吗?”
第六百九十章
热闹
  过年的时候,冯一平的家里总是特别热闹,几乎所有在外经商的人家,回家之后,都会来他家里坐坐,无论他们现在在外经营的项目,和老家味道面馆,和嘉盛,有没有关系。
  因为即便现在没有关系,一开始肯定会有关系,冯家冲人开始在外经商,就始自冯振昌和梅秋萍去省城卖糖炒板栗。
  受他们的影响,后来陆陆续续的有人丢下锄头柄,去了省城,去了市里,去了其它的地方,也是卖糖炒板栗,或者后来开面馆,或者在外面的城市,找到了其它的机会。
  或者是当五里坳发展得越来越好,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多时,一些人回到五里坳从事制造业,一些人成了五里坳生产的产品,在各地天然的中间商……
  而这些逐渐走出去,并已经站住脚的人,免不了要带契自己的亲朋好友,而亲朋好友也会带契他们的亲朋好友……可以说,我们几乎每一个私营经济活跃,民间实力豪富的小城镇,都是以这样的模式发展起来。
  我们得说,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有饮水思源的特质,但如果源头是冯一平家,那自然就不愁大家没有这样的特质。
  所以从小年之后开始,到冯一平家坐一坐的人,涵盖的范围已经越来越广,一开始就只是冯家冲本村的,现在到他家来的人,已经不限于本市本省,都有不少操着不同风格韵味普通话的人。
  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因为一开始走出去的那批人,交友的范围越来越广,他们自己,或者是儿女,和外地人成家的也越来越多,他们的这些外地亲朋,肯定也有不少从事他们的行业,而这些人,自然也不愿意放过这样名正言顺的来冯一平家的机会。
  尽管多数时候,比如说现在,他们都见不到其实最想见的冯一平。
  反过来,因为这其中的一些人,都算是自家生意,至少也是五里坳一些厂家的有力臂助,对这些一年只来一次的人,冯振昌他们也挺客气。
  所以说,当逐渐富裕起来以后,冯家冲这个原本非常传统的村子,很多事情和风气,便不由自主的逐渐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化,原来维系大家关系的,主要还是传统的宗族亲情或者邻里之情,但现在,更多的则是利益。
  而这一点,已经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原来在村里借钱,你说要给利息,那简直就是在骂借你钱的人,但现在,但凡是借钱,开口的一方,必然会主动先谈利息。
  也没人哀叹什么人心不古之类的,连村里最年长的那些人,也迅速适应了这样的现状,而大家的关系,也没有因为这样的改变而变得生疏,反而更加紧密亲热——共同的利益,最容易形成一个集团。
  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在冯一平富甲天下的情况下,他家乡的人,依然保持着男耕女织的现状,以及相应的传统习俗,那才真的说不过去。
  因为来的人多的缘故,照例会有子侄甚至是辈分上算孙辈甚至更低的人过来帮忙照应,也在其中帮忙的文华文才兄弟,最是受欢迎,因为他们离冯一平最近。
  又因为现在是过年,因此这兄弟俩的个人问题,受到了非常广泛的关注,在第十八次接受了热情关怀的同时兼带的热情推销后,冯一平的这两个侄子,也生出了和冯一平一样的念头,这过个年,还真不如上班轻松。
  梅秋萍和几个侄媳妇一起准备瓜果茶水,因为家里一般只有老两口两个,平时他们并不留饭,都是到明天,也就是腊月29的中午,在村里工厂的食堂里,从省里的酒店调一个厨师团队来,给大家置办一餐中饭。
  因为听说冯一平明天中午会出席的缘故,今年报名参加的人很多,这其中,还包括市、县、镇三级的领导。
  根子上就是农村人的梅秋萍,心里其实也喜欢每年底这样的热闹,或者说是排场。
  只是,在今天几次给冯振昌倒茶的时候,对他都没什么好脸色。
  虽然她现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也希望是能和儿媳妇一起操办,但这样的事,为什么非得在孩子过年的时候一说再说?
  你就是一说再说,能让他听你的吗?
  听山上别墅那边的人说,冯一平连黄静萍母子俩都不找,只找了肖志杰和王昌宁一起喝酒,她就觉得心痛,因为她清楚,儿子一向就不喜欢喝酒。
  冯振昌对老伴带着怨气的眼神视而不见,高声的和一屋的人聊着自己的看法,“我们这一代就不说了,也只能做现在的这些生意,但是下一代,可一定要花力气培养。”
  “我看,一平他们的重点,还是高科技的方向,我听他说,就是未来的面馆,都有可能是自动化的。”
  他的话自然有人附和,一个论辈分是冯振昌孙辈的村里人说,“是的是的,一平叔刚收购了一家英国的公司,那是设计芯片的,听说连原来的诺基亚,现在的苹果手机的芯片,都由那家公司设计。”
  “要说这些生意,不要说做,连是什么我们都搞不清楚。”
  冯振昌点头,“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大家现在做的这些生意,赚钱当然也赚钱,但要说更有前途的,当然还是这些高科技的东西。”
  “一平也和我说,我们这一代,花半辈子一辈子的功夫,算是把家里的经济条件改善了,现在论生活水平,在国内至少也是中等或者中上……那我们的下一代,就应该要在其它的方面,赶上国内的水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67/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