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24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92/2763

  安巴尼问,“你的意思是……”
  冯一平点点头,“是的,我想用不了几年,我们统计上网用户的方式,将不再是电脑终端,以及安装宽带的用户为主,而是,以智能手机的用户为主。”
  “也就是,包括在印度,将会有很多人直接跳过电脑和宽带,通过智能手机,成为互联网用户?”拉丹总结道。
  “是的,这个趋势,应该会比我们预想的要更快一些,”冯一平说,“虽然目前看,包括eBay和亚马逊,在印度都发展得很一般,但如果我们现在不入场,那么,将很有可能会成为这个市场的追赶者。”
  安巴尼马上点头,“那我们就尽快动起来吧,不过,在这之前,拉丹,我们是不是应该明确一下我们之间的股份?”
  如果冯一平的放话没有得到验证,他自然会对冯一平提出的控股的要求提出异议,现在,他完全没有这个想法。
  冯一平这样的合作伙伴,才是不可替代的,而他和他的公司,则不是。
  “考虑到信实集团在电信领域的优势,我觉得,我们占股30%,是一个很合适的比例。”
  拉丹笑着说,“我认为,考虑到塔塔集团在印度的基础,我觉得,我们至少应该占30%才对。”
  双方你来我往的争辩了几个回合,冯一平一直笑眯眯的看着,后来适时打断道,“我看,不如两位均分?”
  拉丹想了一下,笑着摊摊手,“我没意见。”
  安巴尼接着也没怎么犹豫,“我尊重冯的意见。”
  “那就让我举杯,预祝我们的成功。”冯一平提议道。
  听着清脆的碰杯声,他心说,这两位,还真都是人精。
  因为看出来了自己对股权的重视,或者说,看出来了自己担心他们两位联手排挤他这个非印度人的想法,便配合默契的表演了这么一番。
  “我已经从我的电商公司里,抽调了一个专门的团队,只要这边条件具备,他们在12小时内就能赶到,并马上投入工作。”
  那两位对视了一眼,原来冯一平早就准备好了这一切。
  所以,他应该是在所有的事上,都这么算无遗策,而且总是处于领先的地步吧。
  “先期筹备的事,很简单,”拉丹说,“我想,我们两家都有可供筹备团队用来的办公的地方。”
  “信实集团可以很快腾出一栋楼来。”安巴尼也说。
  “既然如此,我就让他们尽快过来?”冯一平说。
  他们三位,只是定好了大方向,但还有好多细节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磋商。
  比如,同样是股份,就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就是不考虑IPO,未来他们的股份也一定会稀释,因为,至少要给管理团队期权。
  同样,未来也不是不存在引进其它第三方投资的可能,届时他们三家如何分配,便需要好好讨论。
  还有冯一平刚刚担心的快递问题、冯一平同样看中的支付市场……
  有太多具体的问题,需要三方具体的经办人员一起协商。
  “我们无上欢迎。”拉丹说。
第五百九十四章
长远考虑
  拉丹是真希望快点行动。
  经过这些天的了解,他知道,这应该是塔塔和冯一平合作的最大的一个项目,最有前景的一个项目。
  他也知道,电商,并不只是建一个平台那么简单,相关方方面面的工作,太多,而且,都不简单。
  冯一平抽调的这个精英团队,自然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四十八小时之内,人员和场地,以及其它的工作,我们就能准备完毕。”安巴尼说。
  冯一平的嘉盛阿里的成功,也让他眼热。
  这是他喜欢的新经济。
  当着冯一平的面,他们就把一些事通知了下去,主要是人员的抽调。
  但冯一平相信,这些事,这几天他们一定也早有预案。
  看到他们这么积极,他也放心了下来。
  老马在讲话中,说印度对电商公司的意义,说电商在海外开拓,首选印度的理由,说了很多,但其中有很关键的一条没有说。
  虽然他和冯一平都希望电商公司,能在世界各国落地生根,但他们同样很清楚,在一些欧美国家,这个难度很大。
  我们能在国内战胜eBay和亚马逊,并不意味着在美国,就同样轻松的战胜eBay和亚马逊,那很有可能是恰恰反过来。
  但在印度,经过冯一平这样的运作,倒是很有希望复制在国内的成功。
  在印度的成功,自然有助于将来在南亚的发展。
  冯一平把国内连同这些地方,当作了基本盘。
  首先确保在这些地区的领先优势,未来才能有更多的资本,去和其它的电商,主要是美国的电商,在欧美展开角逐。
  当然,他们还有另外的一些想法,比如冯一平就觉得,这样的战略,如果实施好,自然有助于国内很多企业的销售。
  我们的很多产品,如小商品、家用电器和服装,在世界上可都是非常有竞争力。
  他还清楚,目前的两个平台中,嘉盛商城,以后会越来越受欢迎,而原本的淘宝,相对而言,不太适合消费升级后国内的发展,但淘宝上的众多商家的商品,因为物美价廉,倒是很适合印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冯一平也是希望能借此给国内电商平台上的客户们,拓宽销售渠道。
  而且应该是不错的渠道。
  印度在传媒、影视、娱乐、软件和创意等领域,和第二产业挂钩不大的方向上发展的都很好,思路很新颖,商业模式也很成熟,还有着不错的人才储备机制。
  尤其是文化产业方面,因为很多中高层管理人员,都是花大价钱从好莱坞和欧洲高薪聘请而来,他们不但和国际更接轨,具体的制作和创意同样很强——这也是冯一平在宝莱坞呆了一天的原因。
  不得不说,在这个时候,整体上看,在文创方面,我们还真的和印度存在差距。
  但除此之外,只要是和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相关的行业,印度那就真的没什么好说的,工业上,众所周知的没什么亮点,农业上,除了和后天无关的特产,同样没什么亮点。
  印度的一些问题,比如基建的落后,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正是工业的落后,制造业的落后。
  如果在印度有了一个领先的电商平台,那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把我们的“小商品城”“服装城”“电器城”等,都搬到了网上。
  他相信,淘宝平台上的很多卖家,未来更适合印度,因为,很多印度人吧,客观的说,眼高手低的很多,脑海里想的是到瑞士去旅游,但心理价位是10美元一天——淘宝正是满足这样愿望的一个神奇的平台。
  从印度的现实来说,电商这种模式,有着非常不错的基础,因此应该也能在印度得到很大的发展。
  在印度,类似家乐福沃尔玛这样的大卖场,有,但其它规模稍小的商超,包括嘉盛旗下的有佳这样的便利店,尚难觅踪影。
  即便是在孟买这样印度一流的大都市里,承担这些职责的,依然是类似国内以前的杂货店的小店,他们一般经营范围非常广,从烟草到纱丽到饼干到油盐酱醋,应有尽有。
  但因为资金的限制,这些店一般都面积狭小,为了能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他们的特色,是把很多商品都挂起来,以至于很多小店的门口,都会有一道由各种商品组成的帘子。
  电商这样不需要门面的模式,想来会受到很多人的欢迎。
  而拉丹和安巴尼,看起来同样有些振奋。
  冯一平清楚,应该是嘉盛阿里电商集团这短短几年的成就,让他们心生期待。
  看到他们这么积极,冯一平就放心了。
  有这样两个积极的地头蛇在,他担忧的很多问题,很快就能迎刃而解。
  比如冯一平担心的快递问题,他们两位一听说,都表示,那完全不是事,“冯,我们人口很多。”他们俩笑着说。
  其实,重要的不是人口多,而是,便宜。
  那样的工作,只要能开出两三美元一天的工资,你要十万人,还是二十万人,那都不是问题——所以,我们的人力成本低?这边才是真的低!
  大事既定,接下来,自然是谈论其它大家感兴趣的事。
  “冯,你觉得,次贷危机接下来会怎么发展?我们是不是需要处理所有和华尔街相关的那些债券?”拉丹开口问道。
  “雷曼的倒闭,会加速次贷危机的进程,加深次贷危机的影响面,所以我想,我们需要处理的,不仅仅是和华尔街相关的投资。”冯一平说。
  “你是说,危机接下来会迅速危及其他领域?”拉丹严肃起来。
  “当然,当所有的金融机构都有了流动性的问题,那么其它行业的公司,自然也将不可避免的面临流动性的问题。”
  安巴尼沉思着点头,“想来也是,在这个时期,美国的银行们,自然不会向市场提供流动资金。”
  “所以冯,”他看着冯一平,“你认为,这是适合我们抄底的时机吗?”
  冯一平心说,你不但心思敏锐,而且还真的是一点都不客气,一成了合作伙伴,就马上希望能听到免费的建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92/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