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24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32/2763

  “现在市场上交易的债券,全是最传统的定息定期债券,购买者多为个人投资者。”
  这就相当于一家企业没有销售。
  “另一个问题,还是流动性的问题。”
  “因为短期资金的拆借,现在已经近乎停滞。”
  这类似于从银行借不到钱——当然,投行的融资渠道不只是银行。
  “而与此同时,他们手中所持有的很多证券以及债券,还正在不断的贬值。”
  “考虑到他们此前为了高回报而一直采取的高杠杆,如果不能筹措到充足的资金,那么,接下来他们旗下的很多基金将会破产。”
  说到这,大家都明白如果发生那样的情况,后续会如何发展。
  因为,贝尔斯登就是一个例子。
  贝尔斯登被贱卖的始因,就是因为旗下两支资本不过16亿美元的基金倒闭。
  就是没贝尔斯登那个前车之鉴,也不是不好评估他们的状况,一个企业,如果既没有销售,又不能借到贷款,而库存又在不断贬值,那它的日子能好到哪里去?
  “当然,剩下的四大投行,最近也纷纷在采取各种措施,从综合实力评估,我们认为,如果不出现极端的情况,高盛和小摩,大几率会比较安全。”
  冯一平点头,实际上心里在说,极端的情况,那是一定会出现,所以,他们也安全不起来。
  “至于美林和雷曼兄弟,我们觉得,雷曼兄弟面临的风险应该会更大。”
  “为什么?”冯一平问。
  “因为目前,除了雷曼兄弟,其它三家投行,都在积极变现资产筹措资金。”
  约翰知道冯一平想听什么。
  高盛和小摩,按照冯一平的意见,已经拿出了不少他们持有的公司的股份供约翰他们选择,以冲抵CDS合约中未支付的部分。
  目前也恰恰是卡在这方面。
  冯一平分别看中了高盛所持有的工行的股份,以及小摩持有的中金国际的股份。
  工行的股份有多难得,这自然不用多说,而相对来说名声不显的中金国际,实际上更牛,因为它就是我们国家的第一家类似华尔街的投行那样的投资银行。
  不说其它的业务,就单说它在发行股票方面的成就,这么说吧,凡是中字头的公司,以及一些大型国企在海外的上市,它铁定会参与其中。
  而高盛持有工行超过5.5%的股份,小摩持有中金国际超过34%的股份。
  一个是能下金蛋的母鸡,一个是参与投资中国内地和中资投资全球的绝佳载体,高盛和小摩,现在都有些不舍得。
  而他们越是不舍得,冯一平便越是不想放弃。
  “我们预计,随着形势越来越严峻,他们应该都会同意出售一些核心的优质资产。”
  约翰这就是说让冯一平放心,高盛和小摩未来一定会松口。
  冯一平朝他点头,既然他有这样的信心,那么,这个工作正好交给他完成。
  嗯,想想高盛和小摩松口后,自己成为工行和中金股东的情景,挺美的!
  “应该因为之前的高额亏损,美林在这方面也非常积极,动作也非常大,约翰塞恩目前正计划以超低的折扣价,处理他们所持有的总金额为306亿美元的CDO。”
  “他们甚至正在积极和彭博社接洽,商讨出售他们持有的20%的彭博社股份这样的高优质资产。”
  嗯,这又是冯一平所关注的。
  虽然整体的洽谈,由彭博社那边主导,但布隆伯格已经同意,冯一平的公司,将受让那20%中的一半。
  一方面,能完全冲抵美林剩余的CDS合约的欠款,另一方面,他还能借此成为彭博社的第二大股东。
  “据我们掌握的资料,这项洽谈目前已经进入尾声,在本月应该就能完成交易。”
  那看来布隆伯格很快将会打电话来要钱了。
  但这依然是一个好消息,能让护食的布隆伯格同意可真不是容易的事。
  “但雷曼在这方面非常消极,也许因为CEO福尔德原来是空军飞行员的缘故,个性倔犟的他,好像现在还没有意识到重点应该是保命,所以他现在主要的工作,并没有放在出售资产套现上,还在想着怎么赚钱……”
  “但我们都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有冯一样的手段。”约翰笑着说了一句。
  会议室里的人也都会心的笑起来。
  在今年这样的幻境里,还能有这么大进账的,除了冯一平,还真没几个。
  “所以我们预计,如果情况继续恶化到一定程度,雷曼兄弟,一定会非常危险。”
  “好在,这看来跟我们并没有任何关系。”约翰有些得意的说。
  因为在雷曼购买的CDS,他们已经用借给黑石的贷款折价冲抵。
  想到这一点,约翰又觉得坐在那里的年轻老板,非常的深不可测,因为他当初安排在雷曼购买的CDS合约最少,好像他当时就预想到了这一点一样。
  “接下来,我想再向大家介绍华尔街的其它情况……”
  “等等,”冯一平打断了他,“吴倩,让收购团队来旁听接下来的会议。”
  接下来的会议,和他看重的收购有关。
第五百二十九章
稍安勿躁
  并购团队走了进来,并绕着会议桌坐下,安静但骄傲。
  在冯一平的直接指导和带领下,这个人数精干的团队,现在已经是市场上最声名卓著的一个团队。
  他们中的大多数,在加入这个团队之前,并没有在哪怕一起几亿美元的并购案中发挥过关键作用,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还是刚走出学校的学生,而这些学生中的大多数,是在应聘华尔街未果之后,才来到的西部,来到的硅谷。
  也有一些曾经通过了华尔街的应聘,在那条街上那些大名鼎鼎的公司里工作过,但尚处在最底层的小人物。
  因此也是极不如意的一批人。
  华尔街的奖金分配,极度不平衡,高层拿得撑死,底层拿到手的,仅能让他们只撑着不死。
  如果华尔街也是一个国家,那么它一定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一个国家。
  但就是这群曾经都不能踏进华尔街,或者一直处在华尔街的最底层的人,已经让华尔街那些著名投行的金牌并购团队侧目。
  他们的成长,出乎那些人的意外。
  最开始在并购硬币之星的时候,他们的表现,可以说只相当于专业人士眼中的实习生,也就是,什么都不会。
  尽管他们非常好学,但是拜托,那又能怎样?
  但现在他们所取得的成就,非常出乎那些人的意外。
  这个团队,现在不但已经战无不胜,而无一例外的是,在胜利之后,他们的胜利果实,都培育得非常丰硕。
  可以说,这个团队,就是很多只懂得并购,但没办法保证并购成功之后的发展,所以从整体结果来说整项并购实际上就是失败的团队的正面教材……
  并购团队的这些人都知道,接下来,将又是他们表现的时候。
  他们安静的看着坐在中间的冯一平,那是他们这个团队的核心和灵魂人物,而他们有信心在他的带领下,完成任何目标。
  有太多的大公司和大人物为当前的局面忧心,甚至夜不能寐,但对他们而言,这只会是一个最好的收获季节。
  约翰很快开始继续自己的说明,“在华尔街近期的动荡中,私募基金的表现,也非常活跃。”
  “我们都知道,在3月份,在贝尔斯登发生危机的时候,有意收购的,除了小摩,还有一家私募基金,弗拉沃斯私募基金。”
  “他们表现非常积极,先于小摩之前表态收购的意愿,并同样先于小摩报价,他们的报价,同样高于小摩,实际上,他们的报价,是小摩2.4亿美元的12.5倍,足足30亿美元。”
  有人笑出声来。
  弗拉沃斯私募基金,真是一支非常有野心和志向的私募基金。
  问题在于,他们的综合实力,并不足以支持他们的野心。
  小摩已经在上月初正式完成对贝尔斯通的收购,虽然他们最终付出的代价,不是2.4亿美元,而是提高到了14亿美元,但这依然和弗拉沃斯的30亿美元相差甚远,因为,都不到它报价的一半。
  但最后完成收购的却偏偏是小摩,这就能说明很多问题。
  弗拉沃斯的参与,也正如现在一样,徒给大家增添一些笑料而已。
  约翰也笑了笑,“这些私募基金,”他停顿了一下,“我们都知道他们的本质,他们实际上一直做的就是空手套白狼的那一套。”
  “他们并没有多少自有资金,一般都是在找到一个合适的目标之后,先找银行借一大笔钱,再加上一部分自有资金,然后开始报价,正式展开收购流程。”
  “一旦收购成功,私募基金会很快利用被收购公司的信用,向市场发售债券,用债券的收入把欠银行的贷款还掉,之后,他们就成了被收购企业的所有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32/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