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23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01/2763

  说起来,他早上安排的这些,都是一些小事,但这些小事及时处理好,就不会出大事。
  就这样忙到8点多,学校那边传来整齐的读书声的时候,他来到一楼的综合办,却意外的看到,唐少康的那张桌子还空着。
  这是怎么回事?
  他正准备发问,唐少康提着个包,急匆匆的从外面走进来,“镇长。”
  黄承忠看着他一脸的倦容,皱了皱眉,“来我办公室一趟。”
  他前脚到办公室,唐少康后脚就跟了上来,“镇长,对不起……”
  “你爸爸身体还好?”
  “挺好的,谢谢镇长。”
  “早饭吃了?”
  “是。”
  “股票又亏了?”
  “是……呃,”唐少康猛然反应过来,一下子低下头,“我……我不会影响工作的。”
  黄承忠的脸上,看不出生气的样子。
  他自然早知道唐少康在炒股,同样,不管他们在大会小会上怎么强调,上班炒股的人,还是大有人在——包括镇里的最高负责人苏明峰在内。
  他还知道,唐少康去年赚了不少,听说18万都变成了38万。
  “现在还剩多少?”他问道。
  “不到4万。”唐少康狠狠的在头上抓了一把,闷闷的坐在椅子上。
  “有些事,你现在应该懂了,”黄承忠说,“有些学费,迟早要交。”
  “股市有风险”的这个道理,以前会上强调过多少次都没用,但现在,唐少康再明白不过。
  只是,这学费,未免太高了些。
  这些钱里,有15万是父母的积蓄,现在怎么交代?
  为什么我在接近40万的时候,没有收手?
  想想现在只值不到4万,他不由得又一阵阵肝疼。
  黄承忠给他倒了一杯水,“首先,这主要不是因为你水平的问题,去年大赚,今年大亏的人太多。”
  “也不要总埋怨自己,为什么在去年高点的时候,没有抛掉,能那样做的人,同样也不多,换作是我,估计也做不到。”
  “还有,钱的事,跟父母说,虽然免不了挨几句骂,但他们一定也能理解。”
  唐少康又挠头,“有些开不了口。”
  “迟早要过他们那一关。”黄承忠说。
  他也不好说包括唐少康在内的其它人,“为什么不学我,干脆就不碰股票?”
  因为那样就确实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
  他站起来关上门,“我今天要跟你谈的,是另外一件事。”
  “镇长你说。”
  “你对将来,究竟是怎么想的?”黄承忠问。
  唐少康马上说,“在镇里好好上班……”
  “你先听我说完,”黄承忠打断他,“你是不是这样想的,最好在40岁以前,成为县级干部,50岁以前,最差也要做个副厅?”
  “尤其是,在自己一级级往上升的时候,也不耽误赚钱,至少至少,将来也要有个千万身家,不比一般的老板差?”
  唐少康:“呃……”
  黄承忠这可以说是说出了他的心里话。
  当初大学毕业,他选择回镇政府上班,自然是希望能在仕途上有所发展。
  而随着当初的同学,甚至是包括自己喜欢的姑娘,一个个的经济上都上了台阶,他自然也希望,自己在财力上,最好也要比他们,比如胡珺婷,强上一些。
  黄承忠拍了拍他的肩膀,“想做大官,想赚大钱,这两样,都不能说错。”
  “谁不想自己的级别,越来越高?谁不想自己存折上的数字,越来越大?”
  唐少看着他,所以,问题在哪?
  “问题是,你希望这两者兼得。”黄承忠说。
  “你也知道,我也就读到高中,好些道理,还没你们懂得多,但依我看来,除了继承之外,想通过其它正常的手段,做到这两者兼得,不太现实。”
  “如果你始终想着,要这两样兼得,那将来一定会出问题,一定是哪一样都做不到。”
  “所以少康,我希望你能想清楚一个问题,你究竟是想在体制里走得高一些,还是想在经济上更好一些。”
  “想在体制内走得高一些,虽不至于要乐享清贫,但肯定不能想着,比一般商人的身家还要丰厚。”
  “而你在生意上成功的同时,也不能奢望自己还在体制内身居高位。”
  “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你以后的路才能走得稳当。”
  “你目前的优势是,你还年轻,你也聪明,也交了一些学费,学到了一些东西,所以,从现在开始,无论是下决心走哪条路,未来一定都能有所成就。”
  唐少康沉思起来。
  “这个问题,你好好想想,不要急,我不会催你,”黄承忠站了起来,“别忘了跟你父母谈谈,问问他们的意见。”
  “你真想明白了,我们再来谈谈。”
  “那我下去了。”唐少康站了起来。
  “这个时候别想,上班的时候,先把工作做好,还有,明天,不管因为什么,我不想看到你又迟到。”
  看着唐少康心事重重的背影,黄承忠觉得,有些事,看来可能得做其它的安排。
第三百九十章
人狠话不多
  身处绝境的时候,人们不会有额外的要求,因此,对着伸出来的那只手,无论那手上附带着怎么样的条件,都会选择握住。
  但当脱离绝境过后,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在小摩将收购贝尔斯登的消息,公布一周后,贝尔斯登的员工们,已经愤怒到了极点。
  贝尔斯登的员工们之所以这么愤怒,是因为他们持有贝尔斯登超过三分之一的股份,2美元一股,那就意味着,他们的整体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
  因此他们坚决反对2美元的收购价,认为那根本就是趁火打劫。
  市场普遍对他们也持同情态度,这些天,好多电视台的采访车,就停在贝尔斯登大门口,对这家有着85年历史,并且在其中的83年成功盈利,但目前看起来将很快不复存在的公司进行全方位的采访。
  而在这些天里,投资者们,主要是机构投资者,把贝尔斯登的股价利用了个够,一会拉一会打,最低的时候,压到了只有2.5美元一股,但之后又开始上涨,目前稳定在8美元左右。
  拉升股价的势力,除了那些机构,这其中,还有一些大胆的散户,他们赌贝尔斯登会向小摩提价,而小摩也会同意提价——这完全可以说,是在践行巴菲特那句“别人恐惧时我贪婪”的名言。
  小摩,会议室里,杰米戴蒙看了对面的大楼一眼,开口终结了大家的争论,“同意他们提价的要求。”他说。
  “但是,一美元一美元的谈。”
  有些人想出言表示反对,因为从现在的条件来说,哪怕是提价一美元,那就意味着收购成本上升了50%。
  “同时,人力资源部门立即开始准备遣散信,觉得可以留用的,通知他们过来面试,但留用人员的总额,不得超过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
  知道不用破产了就又吵着提高收购价,要挟我?
  我是那么好拿捏的?
  莫不是,你们都以为自己是冯一平?
  你们不是希望我提高收购价,以期让自己持有的股份更值钱吗?好,我满足你,但是,你就别指望能继续留下来工作。
  听了他这话,那些相反对的人,顿时都面露满意之色。
  贝尔斯登的员工总数,超过14000人,这样的举措,就意味着他们会遣散掉超过1万人,以华尔街的薪酬来说,这无疑会节省巨量的成本。
  如果不是这样的机会,在美国,有哪一起并购,能遣散这么多的员工?
  按当初的约定,这项收购将在下一个季度内完成,明天就裁掉万把人,那就等于是为接下来的几个月,节省了好几亿的工资支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01/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