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2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7/2763

  冯一平不知道院长会不会找时间看,对大学领导和老师来说,最不缺的就是各种杂志,学院图书馆和校图书馆,国内的国外的,各种语言的各种期刊,林林总总那么多,本来就看不过来。
  只能寄希望于自己这样一个大一的新生,就能办杂志这样不多见的事,能让副院长多些看的兴趣。
  不过,只这样肯定不够,如果在自己的学院和学校都推广不开,冯一平还真对不起他后来十几年的推销生涯,所以他决定,三天后再在这等一次,追问院长有什么意见。
  副院长这边送到了,至于院长,冯一平也真的非常、特别、极其想给他送几本,哪怕能得到个只言片语的评价也就满足了,然而并不现实,不要说他这样一个普通学生,就是他们学校的校长想见院长都不容易,院长他老人家,在故宫后面的“海”里办公呢。
  所以,搁在以往,冯一平他们,就是实打实的首辅门生,这头衔,可比他后来碰到的那个动辄说总书记是他校友的交大毕业生牛气。
  接下来,当然是去各办公室,以及带课的和不带课的教授那去,就像以前推销一样,一个个的拜访过去。
  他首先找的是自己班主任,对这个开学到现在,只远远见过几面,还没有说过一句话的班主任,冯一平很陌生,反过来,估计班主任也是一样。
  果然,班主任正在和人谈工作,见他推门进来,推了推眼镜,疑惑的问了一句,“你是……?”
  “陈老师,这是我们班的冯一平同学。”
  冯一平这才发现,刚才背对着他和班主任谈工作的,正是他们的班长高珩。
  “陈老师好,班长好,打扰了,”他脱掉帽子,从书包里掏出两本杂志来,恭敬的递给班主任,“这是我在香港办的一本杂志,希望您能帮我把把关。”
  “哦,”陈老师比赵副院长的兴趣大了些,“你办的?”他也是看了看封面和前言,“坐下来说。”
  “谢谢老师。”冯一平顺道拿出一本给高珩,高珩神色有些复杂的接了过去。
  金翎在大多数人眼里,有些高冷,而冯一平在高珩和大多数同学的眼中,也有些高冷。
  军训后就没住校,也没有参加多少集体活动,不过,和同学的关系都还算不错,只是高珩总觉得他客气有余,亲热不足,也不太主动,但是从一些考试来看,他成绩还不错。
  高珩原以为他就是一个家境不错的书呆子,现在看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别人不声不响的都办了一本杂志。
  屋里气温很高,冯一平有些艰难的脱掉羽绒服,露出里面米色的高领毛衣,形象立刻好了几分。
  “学校的生活适应了吗?”
  “适应了,就是和我想像中的有些不一样。”
  “说说,哪些和你想像当中的不一样?”
  “主要是原来在高中苦读的时候,都听人说,有一些老师也说,等进了大学就好,进了大学就会轻松下来,就相当于解放了,现在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几个月的学习,我感觉比在高中时还紧张。”
  如何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给人留下良好印象,推销员出身的冯一平还是有些经验。
  果然,他这大实话让陈老师笑了起来,“也不能说别人说的不对,如果在大学是混日子,只应付考试,是比高中时轻松,但要想真学点东西,特别是大一的时候,肯定不轻松,不过我告诉你,以后几年,会比第一年轻松些。”
  “那就好,要是这四年一直这么紧张,那我妈肯定又得怪学校食堂不好,高中时学习紧张,胖不起来,可以理解,到了轻松的大学,还胖不起来,只能怪食堂。”
  “哈哈。”陈老师又笑了。
  高珩发现,这冯一平很能抢风头,说话幽默,而且和班主任说话的时候,看似恭敬,其实是抱着平等的态度在交流,就插了一句,“一平,我想问问,你没有参加一个社团,为什么却想着自己办杂志?”
  “没有参加过一个社团?”这事陈老师当然不清楚,可现在冯一平也不好说是因为学业太重没时间,因为你办杂志都有时间呢。
  高珩的这点小把戏,冯一平虽然不在乎,但多少有些不舒服,我又没想这要讨班主任欢心,你紧张个什么?你妹的,我是抢了你女朋友吗?当着班主任的面给我下眼药。
  “学校的社团很多,而且很精彩,但那些我喜欢的,他们不要我,所以我想,干脆直接去社会上锻炼,不都说要知行合一嘛。”冯一平的这番话,说的滴水不漏。
  确实,那些热门的社团,真的是你相进进不了,高珩也不可能接着问,“你申请过哪些社团?”那就针对性太强了些。
  “这本杂志,你做了哪些工作?”陈老师扬着杂志问他。
  “从注册,到团队的组建,杂志的整体定位,内容定位,读者定位,广告客户定位,广告内容定位等,都是我做出来的,这本创刊号里的一些文章,也是由我主笔。”
  “那说说你这本杂志的定位。”
  “这是一本以世界五百强这样的大企业,或者一些有全球战略和眼光的跨国公司,和政坛精英们为主要读者和广告客户的严肃的政经杂志。”冯一平清晰的说出了自己对杂志的定位。
  陈老师一时有些愣住,要是以玩票的性质,自费出一本书,那也没什么,可是这是杂志,而且定位这么高大上,你又说里面有不少文章都是你自己主笔,你这是自信呢,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或者直接说,你是无知所以无畏吗?
  但是冯一平说这些话的时候,真的又极自信,从接触的这一会来看,也不像是个没有头脑的年轻人,“那好,我一会有时间就看,对了,你包里那么多,是还要送给其它老师吗?”
  “是的,我刚才已经送了两本给副院长,接下来,准备一个个办公室和老师拜访过去,然后去拜访其它的院系和老师。”
  “等等,”听他这么说,陈老师有些急,打断了他,“这样吧,你和老师们都不熟,我看看明后天有没有时间,到时带着你去好不好?”
  陈老师这不是热心,他是不想冯一平出丑,其实冯一平出丑也没什么,年轻人嘛,撞一撞南墙,清醒一下也是好事,能明白有些事不是自信就能办好的,也算是一个很有益的教训。
  估计也有其它的同学在创业,但是,像冯一平这样想让学院甚至是学校的老师们都知道的,肯定没有,所以他不想因为冯一平出丑而牵连到自己,不想让其它的老师们笑起来的时候说,“那个谁谁谁,老陈班上的吧,说起来大言不惭,做起来却一塌糊涂,呵呵!”
  得,还是花个半个小时看看,如果内容不过关,就让他打消这个念头吧。
  “真的?非常感谢!”不明就里的冯一平很高兴,我怎么就总是遇到这样热心的班主任呢?
第一百六十八章
把脸贴上来让你踩
  冯一平还是挺高兴,班主任说帮他,这真是意外之喜,他不知道这是陈老师的缓兵之策,因为他对自己的杂志很有信心。
  不说蓝海战略这样算是提出一个新理论的文章,对2000年政经各方面的展望,其实不是展望,是百分百真实的描写,就是包卓远他们高价组织回来的那几篇文章,也算是言之有物,这样的杂志,如果还不被认可,那真他娘没道理。
  至于遇到高恒珩,对他来说,那也是意外之喜,说不定,不,不是说不定,是高班长等会肯定就会帮着他四处宣扬。
  这个冯一平能理解,一个平时不声不响的同学突然牛哄哄的说,“我办了一本非常高大上政经类杂志,主要针对那些国际大公司和各国政要们。”更牛的是,他还主笔,那说实话,高珩当场没有嗤笑出来,已经算是有教养。
  不过,这样戏剧性的消息,出了班主任办公室,他不找人说说才怪呢,当然,他肯定以为冯一平这是吹牛,他怎么可能办得到?不要说一个大一的学生,放眼整个国内,又有几家杂志能达到冯一平所宣称的那样?
  对这样的事,冯一平也有准备,当你只比周围的人高出那么不多的一丢丢的时候,少不了会招来各种嫉恨和奚落,只有当你领先他们几条街,对周围的人形成碾压的时候,那时这些纷扰会自动消失,说不定好多人会以你为荣,顶天了,就有些不甘心的人,私底下会说几句酸话而已。
  晚上,按老习惯看了新闻联播,陈老师把冯一平的杂志翻了出来,有点不太情愿的打开,如果冯一平不说他的那番豪言,他说不定兴趣还大点,但是冯一平关于杂志定位的那番话,说的太大了些,一个大一的学生,怎么可能做到?
  前言里面虽然说了不少内容,但都是泛泛而谈,那些观点,也不出奇,好多杂志新年的第一刊都会发表这样的文章,国内和国际的好多机构,也都会在岁末年初的时候,发表对新一年的看法,预测谁都会做。
  但是,这么多的预测和数据,除了政府制定的关于经济增长的百分比,其它的有谁会放在心里,怕是那些写的人过后都会忘掉。
  所以他快速翻过,然后就看到《蓝海战略》,引言,看了一下作者,正是冯一平,这是个什么东东?他耐着性子看了下去。
  开头就吸引住了他,文章开宗明义的就说了什么是蓝海,蓝还是相对红海而言,红海就是现存的所有已知产业,市场空间越来越拥挤,竞争越来越残酷,利润和增长越来越不乐观,大家都以打败对手,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为目标。
  蓝海则是代表着新的市场空间,代表着创新需求,代表着高利润和高增长的机会。
  有些蓝海,是完全在已有产业之外创建的,但大多数就是在红海内部扩展已有边界开拓而来的。
  为了说的清楚些,冯一平还举了例子,比如,50年前,彩电行业绝对是那时的蓝海,但现在,就是很红的红海,蓝海和红海,也是在不停的演变,他的这篇文章,就是要提出如何才能不断的开创蓝海,蓝海战略有哪些原则。
  然而,以陈老师的水平,冯一平就是不举例子,他也看得明白,有些话,是真的说到他心里去了,短短几千字的引言,他连着读了三遍,依然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就像看到了非常喜欢的网文,作者却可恶的一个月更新一次一样,他恨不得现在就让冯一平把全部的章节都送过来,就凭他提出的这个理论,这本杂志,真值十五块港币。
  但是,陈老师有个疑惑,这真的是冯一平写的吗?他决定明天找冯一平问个清楚。
  有了这篇文章打底,陈老师连着看了后面的对前言里的那些论断展开来说的文章,发现果然没有他担心的情况出现,不是通篇夸夸而谈,把一个结论反复来说,依据都很充分。
  比如互联网泡沫,冯一平在里面列举了很多详细的数据,现在好多看上去很有前途的互联网公司,却从来没有盈利过,甚至有些还没有任何收入,而且也缺乏可行的商业模式,但却得到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投资,诞生了好多因为拥有股票期权而成的百万富翁。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以技术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飙升,明显过热,面对这样的情况,美联储肯定会提高利率,再加上美国政府起诉微软垄断,而且外界普遍猜测,结果只能是微软就是垄断,这必然也会影响纳斯达克指数……
  综合以上原因,冯一平提出结论,如不出意外,互联网泡沫将在不晚于今年的一季度消退。
  陈老师觉得,虽然这个论断还是有些武断,不过单从一篇文章来讲,它还是很出色的。
  另外,关于宝岛的选举,冯一平论断是绿营将上台,他的主要依据是,综合种种情况来看,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一直喊着“精诚团结”的国民党,肯定又要继承他们老前辈的那一套,窝里斗!虚耗资源,从而让亲者痛仇者快,给绿营以可乘之机。
  看完了整本杂志,陈老师叹了口气,看来接下去,是真要带着冯一平去一个个的拜访咯,这也算是自讨苦吃吧!
  高珩回去也拜读了冯一平的杂志,主要目的就是挑刺,他当然没有陈老师的水平,也从来没有接触过公司实务,陈老师最看重的那篇蓝海战略的文章,他完全看不下去,什么玩意儿,还依然大言不惭的说“战略”,他只看了开头在他看来有些枯燥的几句话,就翻了过去,然后只大概翻了一下后面的那些文章,就下了结论,这就是一个要把牛皮吹破的家伙!
  第二天上午的第一节大课,冯一平走进教室,就觉得有些不对。
  那些原本在说笑,和男女朋友谈情,或者是吃零食的同学,在他进来的那一刻,都静了下来,原本和他关系不错的,这时脸上都神色难明,那些打交道不多的,则是不少脸上都带着笑,看他有点像看马戏团里的小丑一样。
  班长高珩身边的那些人,脸上则是毫不掩饰的讥笑。
  他找了位子坐下来,前排和旁边的一个男同学关系亲密的女生回过头来,“一平,听说你在香港办了一本杂志?”
  “是的。”
  “呵呵,你不知道,一平不仅办了一本杂志,他还有志于把这本杂志,办成针对世界五百强那些大公司和各国政要的,一流的财经杂志。”
  不知道什么时候,班长高珩走过来,他拍了拍冯一平旁边的同学,“我们换个位子。”
  冯一平看着他,眼光不善,这是他第一次用这样的眼神看班上的同学,高珩却以为是自己当着同学们的面,说出了冯一平昨天的那些大话,他不好意思,觉得难堪。
  就是要你不好意思,就是要你难堪,叫你到处哗众取宠!
  听了高珩的话,班上的大多数同学也觉得讶然,虽然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自命不凡,并坚信自己将来一定会做出一番事业,但是,在大一的时候,说出了这样的话,并已经付诸实施的,就只有冯一平一个,嫉妒也好,讥笑也罢,不忿也行,反正就没一个人是站在冯一平这边的。
  “一平同学,我想采访一下,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你有信心办成一本这样的杂志?还有,杂志的第一篇文章,看署名是你写的,是一个新的名词,蓝海战略,我想问一下,你办了多少家企业,有多少丰富的实践经验,才会自信满满的提出一个新观点,并冠以战略的名头?你确定你写的这些,能入几个人的眼?”高珩把一本书卷成筒状,递到冯一平嘴边,做采访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7/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