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22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67/2763

  大家都知道,你冯一平是一个最心怀家乡的人,这样政治不正确的话,肯定是你在开玩笑。
  “在国内的大多数农村,我总是很难去欣赏那里的风光是不是秀丽,因为无论风光是否秀丽,都难掩背后的那个事实。”
  冯一平说到这里,语气明显沉重起来,“那就是,贫困。”
  “所以,在看到国内农村的时候,我的第一印象,绝不是民风淳朴,或者是漂亮啊,美啊这些词语,一想到国内的农村,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贫困。”
  “甚至可以说,一些外人觉得越美的地方,就越贫困。”
  “对不起,冯总,我并不是……”苏明峰连忙解释。
  听冯一平这么一说,他也觉得,自己说的那话,有些像是小学生写的命题作文一样,非常肤浅,非常流于表面。
  “不不,苏县长,”冯一平摆手打断了他的话,“我这么说,完全没有任何其它的意思。”
  “我也明白,你那么说,也完全没有其它意思,我更清楚,农村的苦,真的只有农村人才知道。”
  “打比方说,现在城里的很多人,发愁的是买车的钱,买房的钱,但在农村,大多数人愁的是买农药化肥的钱,孩子上学那几百上千的学费,以及孩子在学校每个月那上百块钱的生活费。”
  “有多少城市里的居民,能想到现在还有很多农村家庭,会为孩子一年几百块钱的学杂费发愁?”
  “他们又怎么能想象得到,会有不少农村的一大家子人,现在每个月真的很难再额外拿出一百多块钱来?”
  他看着觉得有些不能相信的苏明峰说,“很难相信是吧。”
  苏明峰确实很难相信,都07年年底了,几个月后,奥运会就在我们国家召开了,还有那么多家庭,会为那么千把几千块钱发愁?
  一个家庭,一个月连上百块的结余都没有?
  可能吗?
  就是因为一些原因,真没有,随便找人张个口,那还不容易解决?
  冯一平指着窗外的村子,“倒回去几年前,这里的大多数人家,就是这样的水平。”
  “真的,这个别说是你,就是我爸我妈,现在想起以前的那些日子,也觉得难以相信,那个时候,怎么就苦成那个样子?好多次,会为个赶情送礼的三五块钱愁个半天,要借几家人才能借到。”
  “又或者是,好几年过年的时候,居然都不能拿十几几十块,来给我添置一套新衣裳,或者换季的时候,拿几块钱,给我买一件汗衫一双凉鞋……”
  “那时在我们村,这是很普遍的情况。”
  “再早几年,另一个普遍的情况是,村里有些人出去打工,经常要托好几个人,才能凑得齐出去的路费。”
  “更经常的是,在外面省吃俭用一大年,最后可能会连过年回家的路费,同样还是借的,因为,辛苦了一大年,却没领到一分的工钱……”
  “冯总,冯总,”苏明峰低着头,“对不起,我对农村的认识,太不深刻。”
  “苏县长,”冯一平在他肩上拍了一下,“我和你说这些,也是不把你当外人,也是希望能对你接下来的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五里坳这几年,确实是大变样,但我们这个地方,穷困的家庭,依然还多的是。”
  苏明峰这会,是第一次对文件上的那些前缀,“国家级贫困市”“国家级贫困县”,有了形象的认识。
  那是比自己想象中的贫困,还要贫困的贫困。
  而此时,冯一平计划中的,那个还能再提供二十万个工作机会的光学园区,正从车窗外掠过。
第三百五十五章
多吃点
  和黄静萍爸妈吃饭,真的和自己爸妈吃饭一样,面前装菜的小碗里,总是放得满满的。
  冯一平吃了两筷子在外面很少吃到的炸豆腐,下一刻,那盘菜就被端到了他面前。
  盛正见状,也往冯一平的碗里夹了一块猪头肉,“多吃点。”
  最关键的是,他还非常画龙点睛的补充了一句,“一平,我也爱你!”
  冯一平一愣,这家伙,看来在调离之后,心态轻松了好多啊。
  黄妈妈听了,也是一愣,之后笑着站起来,“县长,你也别客气,多吃点菜,我去看看汤。”
  黄承忠听了,笑着拉着盛正喝酒,“县长,我敬你。”
  他们俩,其实和冯振昌以及梅秋萍一样,都属于老派人,绝不会在儿女面前说什么爱不爱的。
  但是在孙辈面前,却说个不停,带着阿曼达的时候,就绝不吝啬说“爱”字。
  说白了,他们还是那老一套的做法,习惯的还是隔代亲。
  所以,被盛正这么一说破,多少还有些不自然。
  有些事,总是改不了,哪怕冯一平已经是有几万员工的老板,是让任何成为他对手的人都发愁的成功商人,哪怕阿曼达都已经5岁多,在两边父母心目中,他依然还是个孩子。
  而他们这一代人,关爱孩子的主要表现方式,就是关心你吃得好不好,饱不饱。
  “盛县长,我也敬你。”冯一平端起酒碗。
  并不是他有多豪迈,碗里装的是带糟的甜米酒,很多地方被叫做酒酿的那种。
  这是新做的,甜味重过酒味。
  从厨房端着一个砂锅回来的黄妈妈马上说,“一平,你酒量小,少喝点。”
  “没事,这个不容易醉,也好喝。”
  “那也要少喝,担心喉咙上火。”
  这可能是这样的甜米酒唯一的一个缺点,不经常在家里呆的人,喝多了喉咙确实容易上火。
  “来,多喝汤。”
  汤其实也寻常,鲫鱼豆腐汤,但火候足,看不到多少鱼,汤看起来像是充满活力的牛奶一样。
  “嫂子,我也来一碗,”盛正说,“这个比酒好。”
  平常来黄承忠家里吃饭,他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只是这冯一平一回来,他立马感受到了区别,这主角和主角,原来也完全不一样啊。
  但自己到老婆家里,好像从来得不到这样的待遇?
  都是做女婿的,待遇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
  不,甚至是在自己爸妈家,好像也很少得到这样的待遇吧。
  自己也不差啊,好歹也是四十多岁的副厅……他马上停止了自己的攀比。
  趁早还是不比的好,跟眼前这位比,那真是自讨没趣。
  冯一平这时正好有问题问他,“盛县长,对接替你的苏县长,你是怎么看的?”
  这个问题,在黄承忠早上请他吃午饭的时候,盛正就早有准备。
  “苏县长这样美国知名大学研究生毕业的人,眼界比我可是开阔多了,理论方面,更是不知道把我甩出几条街去。”
  他这话的意思,冯一平和黄承忠都能听懂,那就是,这位苏县长,理论知识丰富,但实际能力嘛,就可能……
  “和他交接的时候,他和我说过一些想法,真的都非常不错。”
  结合前文,他说的这个不错,可能也要打引号。
  “苏县长的背景还硬。”
  “我想,以前一些我们推动不了的工作,在苏县长到了以后,一定不会是问题。”
  “有他在,五里坳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就不会有要不到的政策。”
  这个,确实是实实在在。
  苏明峰的前程,自然和他的政绩连在一起,为了这个,他显然会主动的利用他过硬的背景,从政策方面,给五里坳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
  “所以我觉得,他是个好人选。”盛正说出了自己的结论。
  其实,从组织上确定了这个任命之后,就一定会是这个结论。
  苏明峰既然能把非常不想离开的盛正给挤走,那他的综合实力,就不容小觑。
  冯一平又一次端起酒碗,“以后的发展,盛县长有什么建议?”
  “有你在,有老黄在,五里坳未来的发展,肯定不会有任何问题,”盛正说,“但是一平啊,我就托大说一句,还是在镇里的事上,多花点时间吧。”
  “我想,明年这个时候,你再回来,镇里的人口,说不准就突破了100万大关,局面肯定会越来越好,但事情也会越来越多。”
  “人一多,事情一多,这就很有可能会出问题。”
  冯一平喝口一口酒,“我记住了,谢谢你盛县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67/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