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9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97/2763

第八十四章
顾上多少是多少
  一辆不起眼的奥迪在门口停下,冯一平过去拉开车门,周老师笑呵呵的走下车来,看着这个绿化都做成了森林的小区,“真不错!”
  “周老师,你怎么想着来这里?难道,是前些天请我吃了一次鸿宾楼,你记着要我回请?”冯一平把他朝里面请。
  “呵呵,”周老师笑了几声,“这是模仿的纽约中央公园?”
  “老师好眼光,我们确实因地制宜的借鉴了纽约中央公园的一些经验。”
  模仿,总有些不好听。
  但是,冯一平又突然有了主意,其它在建的,以及以后要建的那几处,那中间的城堡式的幼儿园,要不干脆,就整成白宫或者美国国会山的样式?
  他觉得这个想法相当靠谱。
  “借鉴得不错,”周老师笑着说了一句,“你这个容积率,怕是创纪录的低。”
  这个,他还真的理解错了,“周老师,目前这只是我们的第一期工程,二期三期建成后,容积率自然会低下来。”
  “但是,绿化一定会有保障,”他指了指左右两边,“两边加起来,我们还拿下了超过千亩的地,未来,沿大运河的这后方,主要还是这里这样的绿化。”
  “哦,那你这算是这一块最大的项目?”
  “是的,嘉盛家园目前是我们区最大的一个地产项目。”跟在后面的区领导说道。
  他们本来是见冯一平,却没想到同时还能见到周老师,非常有赚到了的想法。
  刚才冯一平和周老师开玩笑,说请吃饭的事,他特别想插话,说中午饭他们请。
  “嘉盛家园项目,肯定也会成为我们区,乃至整个首都,最有特色的一个项目。”区里的领导还夸了一句。
  “这样下力气的绿化,全国都少见。”周老师说。
  “我们这相当于自建房嘛,”冯一平说,“也得感谢区里,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支持。”
  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嘉盛员工,生活在这一块,和父母官的关系,自然要维护好。
  跟着的区领导忙颠颠的点头。
  “在动工没多久,这些树就开始种下来,等到房子建好了,装修好了,也晾好了,可以入住了,它们也就长成了森林。”
  这也是冯一平对嘉盛家园最满意的一点。
  他相信,有这样的绿化在,哪怕这里的房子以后老了旧了,也还是会受欢迎。
  “确实不错,”周老师看着那些在树林里跑来跑去的孩子,又驻足停了一会,“都能听到前面楼上的笑声。”
  冯一平非常能理解前面楼上那些同事的高兴,从今天起,他们算是真正在首都安家了,虽然他们中的绝大部分,目前还没有首都户口,但总可以说,在首都扎下了根来。
  这样的欣喜,像周老师这样的人,现在应该很难体会。
  “为什么会想到在这里建你的员工小区?”周老师问道。
  “我们也只能负担得起这里的地价。”冯一平笑着说。
  跟着还看着后面补充了一句,“所以,我们真的非常感谢区里对我们的支持。”
  后面跟着的区里的那几位领导连忙也笑了一下,只是,心里多半有些不是滋味。
  冯总,你这话就有些伤人了。
  谁还不想随便一块地就拍个几十上百亿的?
  要说在振兴区里的房地产这一块,区里从来都是冲在最前面。
  从04年起,他们就各种公开宣传,市政府将东迁至此,并且他们都已经预留了土地,但这个概念炒到现在,这里的房价还是没能炒起来。
  目前区里最贵的项目,是接近朝阳那边的一个盘,最高也只有,8000块一平——请注意,是人民币。
  房价上不去,地价自然也上不去,地价上不去,哎,他们在财政收入这一块,就会辛苦太多。
  也正因为如此,嘉盛家园的项目,他们才这么看重,因为,区里目前确实没有这个项目更大的地产项目。
  这起不来的房价,让那些知名的地产商,完全没有到这里来淘金和发展的想法。
  他们也是真的希望,能借着嘉盛的名气,吸引一些地产商的目光,所以嘉盛家园这里的绿化,全首都很多人现在都已经知道,因为区里免费帮着做了不少宣传。
  但好像还是没有多少地产商过来考察,或许,我们接下来可以炒作一下CBD东扩这个概念?
  “你们这里的房价多少?”周老师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加上精装修,平均一万出头。”冯一平说。
  “平均面积多大?”
  “主要是以三房为主,”冯一平说,“目前入住的员工,都不是本地人,所以除了要有孩子的房间,还要给家里的老人预留一间。”
  “我们也是想,趁着现在房价还低,尽量一次性的满足大家的日后的需求。”
  一期的房子,面积都在120平以上,冯一平也是有让员工一次到位的意思,免得以后又要换大房子。
  “那就是也都在百万以上,他们能负担得起吗?”
  “我们根据大家的情况,会提供最高20万的借款,帮助他们减轻首付的压力。”冯一平说。
  既然是员工家园,便利店里的那些员工,同样要考虑,虽然目前有资格入住的便利店员工,至少会是店长,但他们的收入,和嘉盛其它公司的员工,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这几十万的首付,还是不轻松,但20万,一下子帮他们解决了一半的首付。
  “那就又是好几个亿。”周老师说。
  “这笔钱,花得值得。”冯一平说。
  不管以后这些员工,还会不会在嘉盛工作,冯一平想,自己在这个时候,就让他们在首都安顿下来,一定会对他们的整个人生,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
  这就很值得。
  “周总,你在这里也有房子吗?”周老师问周星宇。
  作为常驻首都的负责人,周星宇也和他接触过。
  “我还不够资格。”周星宇笑道。
  “哦,你不够资格,谁还够资格?”周老师有些惊讶。
  “像周总这样在首都已经有房子的员工,以及那些首都户口的员工,可能到三期工程,都不会有资格。”冯一平说。
  周老师点点头,“这是优先解决最迫切的需求。”
  区领导又插了一句,“嘉盛人的觉悟真高!”
  “主要不是觉悟。”冯一平觉得,这个事情要讲清楚,在房子这样的大事面前,你让人讲觉悟,那不现实,而且也有些反人性。
  “像原来的单位分房一样,我们也有一个分数,这个分数,是管理系统自动生成的,已经有房、京籍户口的员工、级别越高的高管,在分数上不占优势。”
  “也还有一些员工,更喜欢其它的小区。”
  后面的区领导,听到冯一平这句话,又感觉有些扎心,这有时候,最伤人的,就是大实话。
  这边房价之所以上不去,不是没有原因。
  嘉盛家园连便利店、生鲜超市、幼儿园,以及小学都要配套,也不是没有原因。
  因为这边的相关配套,真的,就没什么配套。
  而公建配套、商服设施、学校医院以及交通枢纽,每一项都是大工程,短期内都很难有改观。
  就说这边虽然从地理位置来说,处在长安街延长线上,但这里和市中心的交通,除了一个八通线之外,就是924路。
  受冯一平的影响,那些对未来房价走势看得很清楚,经济上也有条件的员工,自然会选择在那些更好的地段置业。
  “坐坐?”周老师也在路边的一张长凳上坐下来。
  “看来,你对未来房价的走势,真的是非常不看好。”周老师看着眼前这个规模很大,周边预留土地更大的小区说。
  “从投资的角度,我非常看好未来房价的走势,所以,是的,我对我们的房地产发展,意见很大。”
  其它人都站在稍远的地方,冯一平毫不避讳自己的看法。
  后来是创业不如买房、炒股不如买房、清北不如买房……甚至是开矿都不如买房。
  这样让你怀疑你价值观,但又铁一般的事实,怎么说,都不太正常。
  周老师沉默了一会。
  这些问题,他自然能看得清楚。
  他沉吟道,“只是,有些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97/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