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7/2763

  “张校长,我给你提个意见,让秋玲去教英语,真是埋没了她在汉语上的天赋,有机会可以考虑让她教语文,说不定就会带出来一大批马克吐温似的学生。”当着她爸妈的面,又不好和她针锋相对,冯一平只得开玩笑。
  “她啊,大小这张嘴就不饶人,你们坐,我去准备午饭,中午就在家吃顿便饭。”
  “不用师母,我们还要去接几个同学,今天时间很紧。”
  张秋玲担心某人在外面等着饿得慌,也跟冯一平一条战线,“就是啊妈,我们都约好了去于莲家吃午饭的。”
  “给她打个电话,就说在我家吃,听说你们回来,等会下课,还有好几个老师要过来。”张校长说。
  张秋玲只好嘟着嘴去打电话,张校长把他们带到办公室,翻开一个大文件夹,“学校准备把你们这些优秀毕业生的情况做一个档案,主要是给你们的后辈一个激励,现在正好缺一些东西要你们支持,主要是照片,比如你们在县一中的照片,在市一中的照片,还有将来大学的照片。”
  这个文件夹里内容不多,因为从梁家河出去,最后考上大学的,本来就不多,冯一平条目下的资料最多,最新的就有市报和省报关于文科状元报道的那两份,这个连他自己都没留。
  “没问题,开学后就寄过来。”
  吃饭的时候,果然又好几个老师过来,其中包括冯一平原来的数学老师,现在也升了副校长,一见面就跟他开玩笑,“快握个手,你可是我们梁家河的第一个省状元,让我也沾沾你的文气。”
  这餐饭吃下来,感觉很特别,然来高高在上的老师,全部和他们平辈论交,就像他和爸爸,是很传统的中国的父子关系,突然间风格大变,就像欧美那些国家的父子一样,动辄就拥抱,然后说“我爱你,爸爸,”“我爱你,儿子,”一样,真有些不大适应。
  老师们要喝点小酒,冯一平他们两个一人敬了一圈,就有些不胜酒力,好在老师们也不强求,“喝适量就好。”
  至于张秋玲和她妈妈,还和冯一平家以前一样,这样的场合,都不会上桌。
  提到他们要去的这趟旅行,老师们都很赞同,也有些羡慕,“是应该趁现在还没有什么牵绊,好好去转一转,你看看我们,现在又是工作,又是家庭,哪里走的开。”
  “对,所以秋玲一提出来,我就没有反对,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嘛,趁还年轻,就单纯的去走走,开阔一下眼界,也能多一些感受,学一些课堂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年轻真好啊!”一个老师感慨了一句,然后这一桌的中老年文青们,抚今追昔起来。
  儿行千里母担忧,王昌宁帮张秋玲提着行李箱,老师们都站在小山上目送着他们,张秋玲妈妈一直拉着她的手,送她到操场上车,还叮嘱冯一平,“一平,开车一定小心啊!”
  “放心吧师母,这次出去,我还准备了两个专职司机,没事的。”
  冯一平开出校门的时候,还听到她妈在后面喊,“记得往家打电话。”
  肖志杰还乖乖的躺在河边的一棵大树下,百无聊奈,正用嘴对着饮料瓶口吹着,徒劳的想吹出一段完整的曲子出来,旁边堆着一堆零食和干脆面的袋子,还有一个瘪瘪的易拉罐。
  “我就说吧,怎么可能饿到他。”王昌宁笑着朝那边喊了一句,“在不过来我们就走咯!”
  他听了马上颠颠的跑过来,“怎么这么久?我都等的快睡着了?”
  “怎么,不愿意等啊?”张秋玲话似责怪,却从包里掏出一个饭盒,“给。”
  肖志杰打开一看,里面是两个大鸡腿,还有两根蘸了辣酱的香肠,“哇,你真好!”。
  “这个话要说清楚,是秋玲好呢,还是鸡腿好?”王昌宁打趣他们。
  “我就说中午的炖鸡怎么没找着鸡腿呢,果然是千防万防,家贼难防啊!”冯一平看他们秀恩爱,也刺了一句。
  可惜的是,后座的那两个,现在已经完全把他们俩当空气。
  三点多的时候,接上了于莲,然后去县里拉上肖志杰他们的行李,还等着他们和房东交接,刚出县城,天就黑了下来,等看到市里的万家灯火时,已经九点多,张秋玲和于莲,已经头抵头的睡在一起。
  总结下来,冯一平同志,今天已经提前干上了专车司机这项很有前途的职业。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三个女孩一台戏
  制定再周详的计划,碰上了女孩子,那它就只能是写在纸上的字而已。
  昨天到家的时候,黄静萍已经准备好了两个火锅,一个辣的一个不辣,各种菜摆了一桌子,厨房的台子上还放着不少,还煮了饭,因为她知道他们三个男生在一起,肚量是一加一加一大于三的。
  这两天,她都是一个人在家看专业书,今天准备这么多,也没有叫王金菊过来帮忙,不然王金菊问起来他们要去干什么,说去旅游吗,而且是这么多人一起去,却不能带上她?学校时那些单纯的日子,真是一去不复返。
  果然,冯一平和他们三个一起吃饭,比平时和她一起吃的时候,真要能吃一些,当然,她们三个女孩子也不错,边吃边聊,筷子也没怎么停,一直吃到晚上11点多。
  在六个人里面,于莲是相对陌生的一个,所以也最积极主动,吃完了饭,忙着和黄静萍一起收拾桌子洗碗,张秋玲后来也坐不住,被动的加入进去。
  他们三个小爷们,则舒适的靠在沙发上聊天,这感觉蛮爽的,恩,应该说,这才是正常的生态,不过,冯一平目测,肖志杰如果和张秋玲顺利的走到一起,那么将来的家务活,估计他得承包一大半。
  现在,他们三个又坐在沙发上,但是现在的观感,可没有昨天晚上那么舒服。
  本来定好早上去市里买旅游必备品,比如墨镜和太阳帽,防紫外线的雨伞,运动鞋等,然而现在已经十点多,那三个女孩子还在卫生间里说说笑笑的,这么老半天,妆还没化好,你说都是二十来岁,正是丽质天生的时候,哪用的着那么精雕细琢的。
  “再不出来,我们就都老了,”冯一平喊了一句,那边的笑声更大了一些,黄静萍回了一句,“马上就好。”
  这个马上,又意味着十多分钟,到十点半的时候,那三个总算收拾齐整走出来,效果还是有的,至少发型精致了一些,嘴唇也靓丽了一些,其它地方,还真看不出来。
  包括肖志杰,这都等了一节课的时间,也不像平时那么积极的去拍马屁,张秋玲叹了一口气,“这就是男人啊,总是这么没耐心。我们现在还没怎么的呢,他们就这么不耐烦,真不敢想要是以后他们得手了,成家了,估计出门前连十分钟都不能等,我们要是步子慢一点,他们指不定就把我们丢在后面不管,你说我们化妆为了谁呢,还不是为了他们这些臭男人?”
  这大姐够彪悍,这样的话也能说出来,不知道肖志杰有没有打退堂鼓的打算,冯一平和王昌宁同时拍了拍他的肩膀,兄弟,节哀吧,以后的日子,有得你受的。
  黄静萍走在最后,挎着冯一平的手,笑着问他“生气了?”
  “你这样粗服乱头仍国色的人,何必花那么多时间去化妆,平常的淡妆效果就很好。”
  “嘻嘻,”这话黄静萍爱听,“女孩子嘛,你就把我们这当作经验交流好了,以后不会的,你不知道吗,闺蜜到一起,交流化妆心得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那还有什么其它的永恒话题?”冯一平笑着,别有深意的问。
  黄静萍小小的捶了他一下。
  “这个怎么坐嘛?”黄静萍当然是坐副驾的位置,那四个只能挤在后座,张秋玲有些发愁。
  “还装什么呢,直接坐大腿上。”冯一平不耐烦的对她说。
  张秋玲不顾肖志杰期待的眼神,“你们两个,先起来,于莲,我们坐。”
  她和于莲,占了差不多两个位子,剩下的两个,只能可怜巴巴的挤在一起,白白浪费了冯一平特意给他们制造的机会。
  要卖的东西还真是不少,三个女孩子凑在一起,效率那个低啊,就说买顶帽子,她们三个,平均每人试了不下二十顶,关键是款式都差不多,她们偏偏总能很神奇的找出不一样的地方来。
  冯一平真心觉得,这些老板也不容易,至少,换做他,就没有这么好的耐心。
  买鞋的时候,每个人脚边都放了四五双,冯一平得出结论,一个女孩子逛街,很正常,要是有三个女孩子在一起,那她们就立即集体患上了重度选择恐惧症。
  把自己选好的鞋放在旁边等她们到时一起结账,冯一平他们三个去选手台,现在这个东西还没被禁,是几辆车一起出去的时候必备的东西。
  还是这些电子产品对他们的脾气,主要是为了逃避吧,他们这一次,选三个手台,也花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然后肖志杰的手机就响了,他和王昌宁一样,两个人买的都是爱立信的768,“快点过来,我们都提不了。”得,过去当搬运工吧。
  按冯一平的预计,最多花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事,特别是在有了其它两个女孩子的加入以后,最后花了三个多小时才完成,而且还多了好多不在清单上的小玩意,比如手串、纸扇这些华而不实的小玩意。
  30号的早上,大家倒很准时的起来了,今天是出发的日子,大家都是标准配置,女孩子牛仔裤体恤衫运动鞋外加墨镜,背着一个双肩包,冯一平他们三个,一个推着个大箱子走在后面。
  另外一辆车,还是金属制品厂的那辆帕杰罗,这年月,高速路还不多,特别是他们这样打算走走看看的,想开一辆轿车周游全国,那还是很有挑战的一件事。
  除了厂里的司机,还从物流公司调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司机过来,他主要是对车比较懂,动手能力强,保不准路上出什么小问题抛锚一辆,那时少不了他这样的人。
  两个司机都是三十多岁,加上他们三个,这一路的安全也可以保障,两辆车上,还都放上了几把大扳手,再加上两把半米长的轮胎扳手,冯一平自觉自保是没问题。
  因为和那辆车上的两个司机不熟,那两对抢着坐冯一平的车,肖志杰和王昌宁通过剪刀石头布的方式,来选择坐哪一辆车,第一次,王昌宁赢,他和于莲坐冯一平的车,这样也好,肖志杰和张秋玲他们两个要开朗些,到那辆车上,和那两个司机也能聊起来。
  至于他们的第一个目的地,大家一致选择了西湖。
  从小学到高中,学了太多关于西湖的诗句,听了太多关于西湖的故事和传说,西湖,有白堤和苏堤,有雷峰塔和保俶塔,有许仙和白娘子邂逅的断桥,有三潭印月,有曲院风荷,有南屏晚钟……
  总之,对大多数接受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孩子来说,西湖应该是全国最富有诗意的一个地方。
  黄静萍已经在向往着,把她昨天买的那把说是檀香木的折扇给他看,扇面赫然就是曲院风荷。
  冯一平本来想给他们泼泼冷水,看他们几个兴奋的样子,算了吧,还是让他们自己去体会。
  他对手台说一句,“现在出发,over。”
  里面马上传来肖志杰和张秋玲兴奋的叫声,“出发,出发!”
第一百二十四章
江南
  三对六个人,除了冯一平,其它的都是第一次出省,除了于莲,其它的几个,长这么大,也算诸事顺遂,无忧无虑的很,这一路上很兴奋。
  对讲机一只在肖志杰他们那,一只在于莲手里,黄静萍拿着一只,前后相隔几百米的两辆车的几个人一直巴拉巴拉的说个不停,就没个安静的时候。
  这会,变成了晒诗会,大家搜肠刮肚,背那些以前学过的关于江南的诗词,几个女孩子看来之前都是做了功课的,一首接一首,看来一时半会还停不下来。
  是啊,江南!
  这是一个听起来就让人觉得很诗情画意的词语,大多数人提到她的时候,说的不是并不是指地域概念,说的其实都是她的文学意象,这些文学意向,有教科书上写的,有小说里写的,有影视剧里展现的。
  一提到江南,大家想到的都会具体到这样的一个场景:烟雨蒙蒙,一条小河,把一个掩映在绿树红花下的镇子分成两半,沿河两岸,青瓦白墙的院落,一家挨一家,河面上,乌篷船带着哗哗的声响,轻轻的划过,沿河人家的窗户里,隐约有弹词声,或者古筝或者扬琴悠扬清新的音乐声飘出来。
  小船刚娴熟的驶过一座古朴的石拱桥,又从一家人后院的花树下驶过,那花,红的耀眼,那叶,也绿的闪光,小船顺着小河蜿蜒向前,在那远方,有一座青翠欲滴的小山,那山顶上会有一座塔,那塔底下,保不齐还有座地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7/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