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9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16/2763

  都到了年底,谁的行程不匆忙?谁有耐心在这里听你的自我标榜?
  也许是太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也许是把这个会场,当成了自己公司的会议室,把台下的听众,当成了自己的员工,刘继忠好像没看到大家的反应,继续按照自己的演讲稿来。
  但是他最后的发言,却让那些喜怒不形于色的领导们,脸色也严肃起来。
  “……航空业对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巨大的,是无可替代的。”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中部省份来说,关系到经济发展潜力的招商引资,确实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但这也要怎么看,我一架飞机,就是好几个亿,好几个亿的项目,我们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做多少工作,才能谈得下来?”
  “而且我们东成航空,不是一架两架飞机,而是至少20架,这就是上百亿的投资,还全是优质资产……”
  这下,连金翎也忍不住在冯一平耳边嘀咕了一句,“他现在就有20架飞机?”
  “好像是,3架?”冯一平说。
  老实说,他对这位刘总,把自己的远景当成是业绩,类似于把至少几年的期房当现房拿到这种场合来讲,确实也有些不是太能理解。
  这可能是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吧,有些人,资产过百亿,但却总喜欢说才不过十亿,但有些人,资产不过才十亿的时候,就有些迫不及待的对外宣称上百亿。
  好在刘继忠最后没忘了说上一句,“希望在座的各位朋友,能像东成一样,把建设我们的省的经济为己任,像东成一样,加大在省内的投资……”
  话里的自我褒扬和那股子把自己凌驾于其它嘉宾之上的劲就不说,关键是,当他结束自己的发言,当省领导都开始鼓掌,主持会议的秘书长都站了起来,准备和他握手的时候,他居然就那么自顾自的,大踏步的走了下去,看都不看那边一眼。
  也许真是因为一激动,一下子忘了。
  ……
  在召开小组讨论会之前,冯一平又被团团围住,问的事和他之前的发言有关的问题,“冯总,根据你所说的那个问题,你觉得,我们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陈总问。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围住他的这些人的心声,这一路走来,他们见过太多的同行,倒在了前行的路上,他们一点都不想成为下一个。
  冯一平想了想,“我的一点看法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在投资方面,我们最好尽量稳当一些,注意自持资金和融资的比例,如果过多的依赖于融资,可能会导致面临比较大的风险。”
  刘继忠昂着头从旁边飘过,切,这说的简直就是正确废话!
第十二章
下不来台
  在雪后寒冷的天气里,一大群衣冠楚楚的人,簇拥着冯一平,经过站满了穿着蓝色西装的工作人员的过道,朝小会议室那边走去。
  没有几个人此时还关注刘继忠的反应。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刘继忠对冯一平这番话的评价,倒也算中肯。
  如果与可能,哪家企业的负责人,不想像冯一平那样,尽量零负债,全靠自有的资金发展?
  谁愿意四处想办法融资?
  因此要承担高额的财务费用不说,还有可能失去自己辛辛苦苦创办的企业的控制权。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在你努力奔跑,都有可能还只是停留在原地的时代,相信没有几个人,能像冯一平那样,主要依靠自有资金,来抓住每一个难得的机会。
  大家更多的缺憾,不是担心融来的资金太多,所以风险太大,而是嫌融来的资金还是太少,不然,就能上更大的项目,迎来更好的发展。
  只是,如果结合冯一平之前在台上的发言,刘继忠的这番评论,便自然有失偏颇。
  冯一平再一次强调资金的问题,很明显是在提醒大家,届时可能会出现银行在收紧银根的同时,还会要求你提前还贷的情况。
  如果负债率过高,手里的现金太少,那就很有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而在外销需求可能会减弱,金融市场又趋紧的态势下,一个企业的资金链断裂,无疑会非常致命。
  只是,无论是身家还是社会地位,最近双双飙升,同时还沉浸在自己的航空梦中的刘继忠,断然不会想到,冯一平说的这些情况,未来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他甚至觉得,冯一平这些话,说得有些必有用心,你自己在大踏步的前进,却让大家要尽量放慢脚步,你是不是存在什么小心思?
  你是不是担心有些人会跟上你的脚步?
  问过工作人员,刘继忠来到了二号会议室。
  因为一路没耽搁,他又是第一个到。
  他在门口看了一眼,会议室里空荡荡的,便站在走廊上。
  因为室内的暖气和室外冷气的共同作用,落地玻璃上,此时满是水汽,看起来朦胧不明,里外是冷暖两重天。
  很像他此时的心情。
  整体来说,他认为,今天的这个会议,效果还是不错的,自己有了登台发言的机会,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和承认。
  这是让他觉得很振奋的一面。
  不那么让人开心的是,因为冯一平的缘故,包括他在内的其它所有嘉宾,无可奈何的有些黯然失色。
  虽然张狂,虽然坚信自己未来的发展,不会比任何人差,但他也不得不承认,从现阶段来说,包括他在内,今天出席这个会议的所有嘉宾,目前都无法比肩冯一平的成就。
  一群人从走廊那边说说笑笑的走过来,刘继忠一看,打头的,毫不例外,又是冯一平。
  这次,我总该不会和你在一起吧。
  但遗憾的是,可能又到了他运气不好的时候,冯一平看了下会议室,“各位,我到了。”
  “我也是这。”老陈看了看自己的安排。
  “真遗憾,不能和冯总在一个小组交流。”那些不在二号会议室的人说。
  刘继忠撇了撇嘴,你这是真话吗?不和他在一个小组,有什么好遗憾的。
  是他说的每句话,都字字珠玑,还是你当配角上瘾了?
  他不耐烦在这里听冯一平高谈阔论,正准备进会议室,发现高官带着新调来的那位赵高官——这是待明年的省人大会议上批准的常务高官人选,走了过来。
  他又停了下来。
  “各位好,”高官站在那一大群人面前,“一平,其实我一直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你好像就融资,对资本运作,一向就很排斥?”
  这是刘继忠也感兴趣的问题。
  他也一直想不通,冯一平怎么就很少融资,甚至连贷款都少。
  有时候他也想过,如果他有冯一平现在的基础,随便以嘉盛还是他在纳斯达克的那四家上市公司,或者是他在美国的那个NEXTDOOR为平台,都能轻轻松松的融来让很多人惊叹的资金来。
  他确信,有了那些融资,让冯一平现有的业务,一年一变样,绝对没什么难度。
  奇怪的是,冯一平为什不这么做?
  他有时候,会在心里说冯一平这是傻,但这个结论,连他自己也不相信。
  如果冯一平都傻,那相信世界上没有几个人敢说自己不傻——至少他刘继忠是如此。
  他本来以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冯一平会找理由哈哈过去,比如“我们的自有资金充足”啦,“嘉盛到了现在的规模,客观上也要以稳健为主”啦……理由不要太好想。
  但没想到,冯一平认真的想了一下,然后说,“我并不是排斥资本运作,因为说起来,我学习了很多关于金融方面的课程,我完全清楚金融运作,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哪些便利。”
  “之所以在这方面没什么动作,主要源自于我对自己的不自信。”
  “呵呵,不自信?”高官听了笑了起来。
  陈总马上说,“冯总,你这可是太谦虚了,要是你都不自信,我们在场就没几个人敢说自信。”
  “是真的,”冯一平说,“因为算是学习了不少金融方面的相关知识,对金融运作的魅力,我还是比较清楚。”
  “因为很多金融项目,真的来钱很快,恰恰也正因为如此,我非常担心自己会经不住诱惑。”
  “这一点,其实大家也都有体会,不说国外的例子,就说国内,德隆系的崩塌,我想大家应该还记忆尤深,从根子上来说,他们就是没能控制住自己,在尝到资本运作的甜头后,就停不下脚步。”
  “随着就踩破了一条又一条红线,最后不可避免的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我没信心在那些诱惑面前,做到毫不心动,所以,我只好不给自己尝甜头的机会。”
  “当然,各位前辈经历的事多,应该不一样,我毕竟还年轻,很多时候,难免会定力不够。”
  “原来如此,”高官拍了拍冯一平的肩膀,“难怪嘉盛这么些年来,发展得一直这么稳健,原来你在相关问题上,这么谨小慎微。”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选择。”冯一平说。
  他伸手朝会议室那边请了一下,这样的场合,自然是领导走在前面。
  “所以,对嘉盛的发展,我们是一点都不用担心。”高官拉着冯一平,一起朝里走。
  赵高官正待跟上,眼睛一花,他前面插进一个人来,他不由得愣了一下,这可是在省里的大礼堂,他可是省政府这边的二号人物。
  插队的刘继忠,压根就没考虑赵高官的感受,他这会觉得有些遗憾,不应该等在外面,应该抢在高官和冯一平前面进去。
  看着大步插在赵福高官前面的刘继忠,不但赵高官愣了一下,陈总愣了一下,其它被分在二号会议室的嘉宾,也都愣了好一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16/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