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9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14/2763

  “哦,刘总,我们知道,刘总现在和世界一流的公司,有那么大手笔的业务往来,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肯定比我有见地。”陈总看了刘继忠一眼,笑着说道。
  不知怎么回事,一看到这个这两年在航空业搞得声势浩大的同乡,他就总是忍不住想起另一个人,那就是同样也成名于飞机的前首富,此时已经把自己折腾进去了好几年的那位牟先生。
  “陈总过誉了,我虽然和空客以及国际知名航材公司有业务往来,但对世界经济的看法,自然比不过你。”
  “同样,因为和冯总没有业务往来,我对冯总的了解,也不过陈总。”
  他这话,有些影射之嫌,这位陈总,算是冯一平旗下便利店,以及目前在二三线城市开店数,渐渐多起来的超市的供应商。
  有这样的利益纽带在,陈总在这样的场合,发表一些维护冯一平的言论,当然能够理解。
  说起来,这一条,也是他对冯一平又有意见的一个方面,他们和有佳便利商谈销售东成机票的事,就一直没有进展。
  “只不过,因为航空业,确实和世界经济形势联系得比较紧密,这两年,我不得不逼着自己关注这方面的一些情况。”
  “依我看,”他大声说,“冯总在这个问题上的论断,怕是有失偏颇。”
  他的这句话,顿时成功的吸引了周围不少人的关注。
  原因无它,冯一平可是确定要参加今天的这个座谈会,就是冯一平不参加,在类似今天这样的场合,一般人也不会公开说什么冯一平看错了之类的话。
  那毕竟是冯一平,他现在的成就,就足以让大多数然压下心中的不服,安静下来,最多在私人小聚的时候,在亲近的人面前,说说自己的不同意见。
  这不仅是出于对冯一平的尊重,同样是为自己考虑,这样日后才不会被自己的话打脸。
  因为从目前来看,冯一平在公开场合说的那些看法,都一一被证明是正确的。
  公开挑战这样一个人的言论,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有压力的,但今天,居然有了位不同的主。
  此举正合刘继忠之意,他就是要人越多越好。
  冯一平已经过了借助大众为自己扬名的时候,他刘总现在正热衷这么做。
  “我反复看过世界各国今年的发展数据,也看过一些国际机构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也和不少专家讨论过,说实话,我们还真看不到世界经济,在接下来不长的时间里,爆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
  “从现在的数据来看,美国近年的经济增长,虽然没能维持第一季度超过5%的增长,但全年实现3%的增长,绝不是问题。”
  “而美国全年的高速增长,居民消费支出的提高,是最大的一个因素。”
  “欧元区的经济,今年是出乎意料的高增长,日本呢,也呈现出强劲增长的态势,至于我们国家,更是找不到任何经济增速会放缓的依据。”
  “一方面,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国内的消费依然强劲,另一方面,包括我们国家在内的制造大国,为世界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美价廉的产品,同时我们进口额的迅速扩大,也拉动了对其他国家产品的需求……”
  “根据国际货币组织发布的数据,今年全球贸易量的增幅,将超过10%。”
  “在这样的态势下,我是真的不理解冯总的那个论断。”
  “我们还可以看国际货币组织发布的另一条消息,实际上,他们在9月份的时候,就把今年和明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都调高了0.2个百分点。”
  “他们的预测,分别是5.1%和4.9%,这充分说明了他们对未来全球经济形势的看好。”
  “无论如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云集了那么多来自全球的一流的经济学家,这样权威的国际组织的看法,总是可信的。”
  “所以,不得不说,虽然冯总以前对一些问题的看法,确实都很正确,但是这一次,他的这个结论,还真的有些草率。”
  终于说完了从好几个专家那里拿来的这一番话,刘继忠有些得意,准备收获大家的掌声,但是,并没有。
  “专家啊。”陈总只说了三个字。
  “是啊,专家。”有人也说。
  这显然都不是夸奖或者肯定的话。
  这时,有人说了声,“冯总,冯总来了。”
  马上,大部人马朝门口涌去,只留下刘继忠呆呆的站在原地。
  你们就这么歧视专家,这么迷信冯一平?
第十章
忠告
  不是大家对冯一平如何迷信,而是现如今,专家这个名词,尤其是经济方面的专家,不但不复之前的高大上,还被不少人贴上了不靠谱的标签。
  要说,也是因为专家这个词被滥用,原来说在特区,一块砖掉下来,能砸到三个经理,现在在有些机构,一块砖掉下来,至少能砸到五个专家。
  在这个急躁的社会,这些专家也越来越高调,急着通过各种渠道发出自己的声音,希翼着能脱颖而出,从而能拥有更多的公共资源。
  当然,也有一些,渴望拥有更多的私人资源,因此选择为某些利益团体代言。
  但他们却忘了一条铁律,专家往往死于话多。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听信他们的话越多的那些民众,失望得越快,到后来,大家都明智的和他们保持距离,任你如何口吐白沫的喋喋不休,很多人都一致的选择无视。
  相对来说,像冯一平这样因为自身实力足够强大,已经强大到接近无欲无求的人,对一些公共问题的看法,才更有公信力。
  刚刚那位对高调的刘继忠有着不少质疑,相对年轻的商人,此时也越过刘继忠身边,朝大门口走去。
  看着呆立在原地,有些着恼的刘继忠,他暗自哼了一声,真佛都来了,还有谁耐烦在这里听你这个假菩萨聒噪。
  “你好,你好。”冯一平在金翎的介绍下,笑着和相熟的不相熟的同行们打招呼,握手,交换名片,没有一点架子。
  能被省里请参会的这些商人,都算是有成就的那一批,因而对这一点的感受特别直观。
  这个无论是个人财富,还是公司实力,是他们很多人加起来都比不上的冯一平,那是真没有一点架子,不像有些人,只是装得没架子,所以实际上比平时还要端着。
  所以他虽然嘴上说着“浅见”,但嚷嚷得恨不得让全天下的人都听到。
  “冯总,你可是稀客啊。”陈总带着冯一平朝里面走。
  “陈总你批评得对,之前我一直参加得不多,今后一定改正。”冯一平说。
  “其实,这么多同行聚集的会议,我也是一直想来参加,因为我有好多问题,想向大家请教,只是,怎么说呢,现在我也是真的有些怕参加这些会议。”
  “主要是因为肚子里的干货实在是太少,但在这样的场合,大家偏偏又对我都很厚爱,总想让我说两句,这对我真的是很大的一种压力。”
  “理解。”陈总笑道。
  他们确实能理解,只要是有冯一平到场的场合,大家免不了会期待他能给出一些干货来,未来的经济发展会如何,近期那些领域你最看好之类的。
  而这些问题,确实又都是比较棘手的问题。
  但如果你不回答吧,难免会让人觉得你有些自私,好像生怕有人能抓住机会,最终超越你一样。
  “但今天的这个会议不一样,大家都是自己人,你就随意拉拉家常就好,以后也一样。”
  “就是,冯总,只要你能来,我们就很高兴。”
  “只要你能来,我们感觉信心就足了。”
  刘继忠看着那些把冯一平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看着他们脸上的那种在面对自己时,绝对不会出现的佩服和兴奋的神情,心说,这些家伙,果然是最势利的一群人。
  等将来自己被他们簇拥着的时候,一定要明白这一点。
  这时,一群人从侧门走进会场,他一看,原来是领导们到了,看着那些原本围着冯一平的人纷纷就坐,他心说,来得好。
  ……
  就和金翎说的一样,既然参加了这样的会议,如果不讲两句,那无疑不现实。
  就在省里的两位主要领导,向大家通报了省里今年主要取得的成绩,并向大家表示感谢、慰问和欢迎之后,第三个登台发言的,就轮到了他。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大家好。”他非常认真的向大家致意。
  刘继忠一边和大家一起鼓掌,一边小声对身边一位和他关系不错,同样是从事旅游业务,和他的东成有业务往来,关键是难得的没有因此和东成产生纠纷的朋友说,“不知道怎么回事,我是一看到冯一平这副样子,就觉得不舒服。”
  同行看了他一眼,心说,你之所以会觉得反感,或许是因为,冯一平那样,才是真正的成功人士该有的样子吧。
  “嘉盛在省城发源,也扎根在省城,因此对省内的各项情况,可能比一些在外地经商的朋友们要更清楚一些。”
  “在嘉盛成长的这些年里,我们清晰而深刻的感受到,我们省从省城到下属的各县市,我们的政府机构和公务员,在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方面,有多么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这些也是实话,虽然现在他们这的很多机构和公务员的态度,以及水平,还是会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同行,有不少差距,但是纵向比较,这些年,他们确实有了整体上的提升。
  有些事,确实不可能一蹴而就。
  再说,这都到了年底,又是在省里希望省籍的商人,希望他们加大对家乡投资的会议上,你要真的公开说省里的有些机关和官员,还是和沿海一些地区,存在不小的差距,那才是真的棒槌。
  客观来说,在任何地方投资,包括在欧美投资,都会遇到问题,关键是,你能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座的这次都能受到省里的邀请,参加这次会议,这完全说明了在省一级的机关,对他们的重视,这就是一个利好的条件。
  真说起来,今天在坐的各位,都能有省领导亲切接触的机会,但在他们经商的省份,可能还真难有这样的待遇。
  “……客观的说,作为一个中部省份,和沿海发呆地区比,我们省的底子还是比较薄,但是,最开始,沿海发达地区,不也是在很薄的底子上,这么一步步的发展起来的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14/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