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2763

  冯一平佯作恍然大悟的样子,“哦,我知道了,肯定是你对不对,看到我再你二叔的课上做其它事,所以你在背后骂我对吧!”
  黄静萍脸一红,“切,谁那么有空总留意你的。”
  张金菊在旁边帮腔,“哦,冯一平,你自己承认在政治课上做其它事。”
  冯一平双手一摊,“谁说的?我哪堂课没有认真听?”
  “你刚刚自己说的,我们大家都听到了。”张金菊说。
  “有吗?我那是开玩笑的,再说,你可以和黄老师说啊,你看他相不相信你。”
  张金菊一窒,还真是,说冯一平在课堂上开小差,老师估计都不信,谁叫那家伙上次考的那么好。
  冯文问他,“对了,你上课总是写什么东西?”
  “记笔记啊!”
  冯一平拿出来一个本子,翻给冯文看。冯文大致看了下,上面确实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还真是的!”
  冯文如果仔细看的话,就会知道,那上面虽然也密密麻麻的,但不是冯一平在政治课上写的那本。这一本虽然写的多,但每一条都很简单,就是今天每堂课的要点,比如数学那一课,冯一平就只写了四个字,等式、方程。
  等下在晚自习的时候,把这些知识点复习一遍,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把这些再在心里过一遍,明早早自习再巩固一次,就绝对学的很扎实。
  和同学们开了会玩笑,冯一平和肖志杰说了几句话,然后就朝班主任家走去。美术和音乐,这也是随时能产生效益的,现在还有时间,一定要抓紧学,等到再过几年,到了高中,学习更紧张,冯一平其它的计划也多,到时想学都抽不出时间来。
  冯一平轻车熟路的坐到桌前,听朱老师对他前一天画的水杯进行点评,主要是线条还不够流畅,阴影部分还是画的有些随心所欲,反正没有一句好话,至于音乐,那还算好,简谱冯一平已经能认了。
  班主任王玉敏照例在和女儿小燕子较劲,王玉敏说,“晚上冷,听妈妈的话,要多穿一点。”小燕子扭来扭去的不配合,“我不冷,穿这么多,我动都动不了,难受死了。”
  冯一平向她招招手,“燕子,过来,叔叔有话跟你说。”
  燕子正好借机摆脱她妈妈,王玉敏又例行的对冯一平自称叔叔进行了批评,冯一平连忙改口,“说错了,燕子,叫我哥哥。”
  燕子说,“好的啊,叔叔。”
  冯一平暗笑,对着燕子的耳朵说,“燕子,还是听妈妈的话把那些衣服穿上吧,你争不过的,叔叔跟你说,有一种冷,是你妈觉得你冷。”
  燕子迷惑不解的回妈妈那,王玉敏问她听到了什么,她也附在妈妈的耳朵上,小声的结结巴巴的跟她说了,王玉敏听了,先是一愣,然后忍不住笑起来,朱老师就说,“有什么好笑的,说出来让我听听呗!”
第二十八章
去肖志杰家
  对冯一平来说,初中生活一如既往的单调枯燥有规律,日复一日,始终波澜不兴,平静的很,但也很充实。没有什么娱乐,音乐课经常被其它老师占用,体育课也一样,一周能保证一节就很不错。
  让人难过的是,体育课上根本就没什么事,没场地,没器材,除了教广播体操,原地转之外,剩下的时间,体育老师让大家自由支配,当然,不要打扰到其它班的正常教学。
  很多同学自觉不自觉的,又回到了教室,还有些拿着书来到操场。对于他们来说,老师催他们学习,他们不喜欢,觉得苦,觉得累,觉得压力大。但真的让他们什么都不做,他们又反倒不习惯,哪怕是做样子呢也要拿本书。
  看,或者不看,书,总要拿一本在手里。
  冯一平看到围着乒乓球台的同学,每人手里都一本书,不觉有些好笑。这应该是病吧!被虐依赖症?
  这个周末,冯一平不去外公家,他让王昌宁给外公带个话,他去肖志杰家。
  出校门的时候,他让肖志杰等一下,自己朝小卖部那跑。肖志杰看到他提着两瓶酒出来,顿时不干了。“你买这些干什么?”
  冯一平揽着他的肩往前走,“第一次去你家,当然不好空着手,这是礼数,知道吧小朋友。”
  肖志杰站在原地不动,“你又不是大人,哪来的这么些礼数?再说你爸妈不在家,你哪里来的钱买这么?问你外公要的?那这酒就让昌宁带给他吧!”说着就要去追王昌宁。
  冯一平连忙拉住他,还别说,冯一平现在很多方面,还真的是按照大人来要求自己,像这样第一次登门,却空着手,他现在还真的不习惯。
  “我外公不喝酒的,这钱是我爸妈寄回来给我零花的,我在学校拿着也没什么用。我这酒也不是买给你的,是给你爸的。你就不要管了。”冯一平接着说,“如果你去我家,你爸妈也会嘱咐你带点东西的,是不是?”
  肖志杰说,“那也不用买两瓶吧,一瓶就够。”
  酒是县里酒厂的出产的,在本地算是好酒,三块一瓶,两瓶六块钱。现在这个时候,一般随礼五块钱就算高的,所以两瓶酒这个礼过得去。如果不是上个星期,外公又给了他五块钱,他还真买不了这样的两瓶,不过一瓶是不好的,这里有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到别人家做客,只带一样东西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肖志杰还说,“我去退一瓶。”
  冯一平松开他“随你。”
  体育老师的老婆是属貔貅的,只进不出。当然,也不是都不能退,比如如果是张秋玲买了东西要退,看在他爸是副校长的份上,那当然是没二话的,马上就退。肖志杰和冯一平嘛,还没有那个面子。
  肖志杰家在半山腰,这是一个不大的村子,二十来户人家,比较富足。因为他们所在的这座山,是镇里最高的山,也是镇里植被最好的一座山,山中腰粗的树常见,山高林密,物产不少,每家都能分到好大一片林子。公路就从山脚下经过,采到的东西卖也方便,独轮车推到山脚,然后就能搭上去镇里的车。
  冯一平的第一印象是,他们这里烧的柴都很好。肖志杰家门前空地上码的柴,一捆一捆的,每根都比他大拇指粗,像冯一平暑假时砍的那些小灌木,还有茅草,他们这里是绝对不要的。
  都一样,家里已经做好了饭,等着肖志杰放学回家,知道这个星期冯一平要来,肖建平也等在家里,听到声音,他们迎到门口。
  冯一平叫,“叔,姨。”
  肖志杰妈妈和梅秋萍一个姓,做姑娘的时候都认识的,冯一平满月酒她也喝过。“一平来了,都这么大,要在路上碰到我还真认不出来。你妈现在身体好吗?”
  看到他手里的东西,“你来就来,还带着些干什么?”
  冯一平说,“没什么,一点心意而已。”
  肖建平接下肖志杰的书包,“好了,去屋里坐,饭都做好了。小杰,带一平去洗把脸。一平,不要客气啊,当自家一样。”
  肖志杰带着冯一平,拿着毛巾和盆到屋外的洗衣池那洗脸,屋里他妈和肖建平说话,“秋萍身体一直不好,治病总花钱,家里好像挺困难的,这次来还带两瓶酒,是不是怕我小瞧了她?”
  肖建平说,“你想的太多,他这是礼数,也没事,等明天走的时候,拿两样贵点的还回去就好。”
  午饭果然很丰盛,不但有肉,还有鱼有鸡。肖建平夫妇不停给冯一平夹菜,“到了家里就不要客气啊,多吃点。”
  换做以前,冯一平还会有些放不开,总要谦让一下,现在他不一样,吃饭有什么好客气的,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他该吃肉吃肉,该吃饭吃饭,当然,也不能每筷子都夹肉。
  肖志杰也一样,一个星期没吃家里的饭了,今天的菜又好,不一会他们两个就把锅里的饭消灭了一大半。
  肖志杰他妈笑,“幸好我煮了两升米。”
  肖建平把冯一平带来的酒打开了一瓶,一个人自斟自饮,闻言也笑,“每次你们放假回家,看到他那么能吃,我也能多吃一碗。”
  冯一平说,“我爸妈也说,现在我一个人吃饭,比他们两个的都多。”
  肖志杰他妈说,“现在是要多吃,你看你,那么瘦。”
  冯一平说,“我妈也总问我,吃那么多,都吃到哪里去了,一点肉不长的。”
  肖建平说,“有些人就是长不胖,这样才好呢。”
  冯一平他们坐在桌子边,等肖志杰父母吃完放下筷子才去村里玩,这也是礼数。
  其实村里也没什么好玩的,电视没什么好看的。肖志杰有个堂哥在县里读电大,家里有些杂志,他堂哥每个月才回来一次,这时不在家,肖志杰就抱了几本杂志过来,冯一平一看,有《知音》、《半月谈》、《今古传奇》、《故事会》,当然都不是当月的。
  他翻了一下,其中有一本很旧的《今古传奇》,上面连载《春雪瓶》,这是《玉娇龙》的续篇。《玉娇龙》呢,好像是借鉴,或者说那什么,抄袭了很多北派五大家的王度庐的《卧虎藏龙传》,差不多是一回事,后来李安大获成功的电影《卧虎藏龙》就是根据《卧虎藏龙传》改编的。
  《春雪瓶》这个故事,以前梅秋萍在晚上读给冯一平和姐姐听过,没想到现在还能看到,他当然选了这本。
  很好看,应该说是我们内地武侠小说中绝对的佳作,但是暖暖的太阳晒着晒着,冯一平不知什么时候就睡着了。
  肖志杰把他叫醒的时候,已经快四点,他擦了擦口水,“这么迟了,那赶快把作业做了吧。”
  这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都留了作业,作文可以明天下午到学校写,其它的作业今天必需要做完,因为明天上午他们去山上收柿子。
  饭桌上太油腻,他们干脆端了两把高椅子,坐在放粮食的大木柜上写作业。题不多,也不难,冯一平写的很快,肖志杰却有些心不在焉的,冯一平开玩笑,“怎么了?没有张秋玲在旁边不习惯是吧!”
  肖志杰把橡皮擦向他丢过来,“说什么呢?不要让我爸妈知道。”
  冯一平又问,“那你就不怕被张校长知道?”
  肖志杰脖子一梗,“我又没做什么,有什么好怕的。”
  “老肖同志,你说张秋玲和黄静萍,你究竟喜欢哪个?”
  肖志杰小声说,“我和张秋玲比较说的来,黄静萍是班里最漂亮的。”
  “呵呵。”冯一平笑出声来,还真挺坦白的。
  “希望小学的时候,有没有给她们递过条子?”
  “我当时和黄静萍是一个班,张秋玲是另外一个班,我没给黄静萍递过条子,班上其它同学写过,黄静萍都没理。”肖志杰说。
  “我也看出来了,黄静萍是个学习非常刻苦的女孩子,把学习放在首位的,要想她对你有好感,你首先要有个好成绩,不能成绩比她还差吧。”
  “你说的在理。”接下来肖志杰写作业的速度明显加快。
  因为有冯一平在,下午肖志杰爸妈回来的早,五点不到就到家。
  晚上吃饭的时候,肖志杰妈妈问起,“一平,你爸妈在省城做什么?”
  冯一平说,“收了板栗后,他们就去省城了,我小舅找了个地方,他们卖糖炒板栗,大概要年前才回来。”
  “糖炒板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