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8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71/2763

  “等到孩子可能上了小学,又整天担心父母的身体,万一要是有个什么重病,自己能不能负担得起那高昂的医疗费用。”
  “很有可能,我的不少同龄人,此时看着自己努力的前景,或者说是赚钱的钱的那个‘钱’景,再畅想一下今后自己的人生,哪怕是在这个经济飞速增长的和平年代,都会觉得自己的未来,一片灰暗。”
  “从成家立业到抚育孩子赡养老人,这一路,有好多看起来很难过去的坎,而在面临哪些沟坎的时候,又没有任何外力可以借助,只能靠自己死撑。”
  “但是在美国,虽然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质量差别很大,但无论如何,它能给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免费提供从学前班到高中的教育。”
  “同样哪怕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负担不起上大学的花费,那也不是迈不过去的坎,因为可以方便的申请到贷款。”
  “教育之外的医疗,虽然美国同样存在看不起病的情况,但总体来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肯定比我们国内要少得多。”
  “所以说真的,好多时候,我是挺羡慕那边的同龄人,他们完全可以在什么年龄,就做什么事,不用像我们,活得这么急迫,甚至在走上社会几年之后,都觉得自己已经老了。”
  “因此,我希望我能多赚钱,赚了钱以后,我希望能带着更多的家庭,能让我的员工,尽量活得轻松一些,能不那么累,能不那么焦虑。”
  “我可能顾不上非洲,顾不上好多频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但我至少希望,能改变生活养我的家乡以及周围一带的面貌,能让所有为我工作的人,哪怕他家是在农村,底子很薄,经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在城市里立下脚来,能生活下去,而且活得有尊严。”
  “我希望,哪怕是我们这一代,在年少的时候,和欧美国家的同龄人不能比,但在成年以后,在工作以后,我们的生活质量,不会比他们的差。”
  “即使这一点可能也做不到,那我至少希望,在我们的下一代身上,他们能欧美的同龄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客观的说,应该有很多人,哪怕是再努力,也不能达成这样的目标,那我希望,我能在这中间出点力,能带动几个是几个……”
  冯一平连一个停顿都不带打的,说了这么大一长串,包括老马在内,大家都非常安静。
  包括吴倩在内,他们的随员,都聚在离他们不远的一个亭子里,此时一个个都听傻了。
  有些事,冯一平一直在做,但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得很少,这是他第一次袒露自己关于这方面的想法。
  看着安静下来的几个人,冯一平笑了一下,“呵呵,我就说我有时候挺傻的,是吧。”
  柳总终于放下自己一直端着的茶杯,连连摇头,“你这哪里是傻?要是我们大家都能像你这么傻,那我们这个社会,还会有什么好担心的?”
  冯总有声音很轻,“好多年前,我好像也是那么想的吧。”
  老马则好像是第一次认识自己的搭档,虽然他心里有一些想法,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一些先天拥有资源少的人,提供一个机会,但哪有冯一平想的这么明确?
  至于像渣浪的汪总这样的人,因为家庭的原因,他们创业,更多的是为了证明自己,或者是为了自己的兴趣,哪能有冯一平那样的体会?
  说实话,就像第一次看到有关冯一平的新闻一样,他这会又有些怀疑,你这说的,怕不是假的吧!
  他仔细看了看冯一平这会的状况,他觉得,以自己吃了这么些年白米干饭的阅历来看,从冯一平刚才说那番话的顺溜程度,到他现在的神情来看,他说的这些,应该都不是假的。
  而且他说的那些,也不是假大空,而是很言之有物。
  “这是我第一次发现,有一个年轻人,居然比我们还要有社会责任感,”王总把自己的茶倒满,“我得敬你一杯。”
  “不敢当。”
  “敢当的,”柳总说,“你不但是这么想的,而且还是这么做的。”
  “只是冯总,我能给你提个意见吗?”
  “柳总你说。”
  “我觉得,你在有些方面,是做得太多,但说得太少。”
  冯一平挠了挠头,“主要我觉得,不能强迫其它人跟我一个想法。”
  最主要的是,就和他之前说的一样,大家对现实世界的看法有很多差异,而正是这些差异,引导着人们行为方式不同,而这些行为方式的不同,就决定了他做事的方法不同。
  就说今天在座的几位,他不能希望大家能和自己保持一致。
  “我想,说出你的一些想法,这也并不意味着强迫。”柳总说。
  “其实,我们今天找你,确实是有事商量,听了你的这些话以后,我觉得,我们应该又多了一个伙伴。”
  老马看了冯一平一眼,果然是有事。
  “冯总你说得对,不管是现在,还是一些年后,我们和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差距,肯定会依然存在,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是如此。”
  “我也知道,我们的企业家中,也有不少抱着和冯总你类似的想法,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变好一些,让我们的社会,变好一些。”
  “只是,无论冯总是亚洲首富,还是世界首富,我们个人的精力,始终还是有限的,我们能做的事,也是有限的。”
  “但如果能有一个平台,把大家聚在一起,那应该就能做更多的事。”
  “国内呢,原来其实也有各种各样的平台,有行业性的,地域性的……很多很多,但那些平台,都有些局限性,或者说,因为成立的时间长,已经有了自己的惯性,很难改变。”
  “所以我们几个老家伙想着,要不,干脆邀一些人,另起炉灶,再组织一个。”
  “我们想成立的这个组织,暂定名为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作为一家民间非赢利机构,我们希望这个新组织,能够弘扬社会正气,推动企业家对更多社会现象的关注和行动,通过推动经济的发展,来推动我们这个社会,更好的向前发展。”
  “我们清楚,冯总你确实是行动派,这从你也参加了不少商会,但后来基本不参加那些商会的活动,就可以看出来。”
  可不是吗,当初冯一平确实也参加了不少商会,但是后来发现,参加那些商会,纯粹是浪费力气。
  “但我们筹建的这个组织,不是走过场务虚的那种,也不是把大家聚在一起扯扯闲篇吃吃饭喝喝酒的,我们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一些正事。”
  “冯总,马总,两位没有兴趣,也成为发起人之一?”
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慎独
  此时正值夕阳西下的时候,在天边染出大片的橙红色。
  这好像吸引住了冯一平,他看着那边,好长时间没说话。
  老马听了柳总的介绍,本来挺心动,但看着他的样子,却觉得不好替他答应下来。
  柳总对此好像也不意外,通过整理冯一平过往的一些情况来看,他知道,在有些方面,冯一平是个有点“独”的人。
  也可以说,他是那种懒得废话,也无所谓有没有同伴,认准了什么,自己就去干的人。
  他继续介绍道,“我们拟成立的这个俱乐部,不会像其他的那些商会一样,通过吸收更多的成员来扩大影响力,相反,我们会把标准,定得相对高一些。”
  “首先,我们要求拟加入的会员,对我们的宗旨要高度认同,因此我们决定,我们这个俱乐部,只接受创业的第一代。”
  听到这个,冯一平点了点头,那些依靠继承而来的二代,基础太好,不知道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他们对创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或者说,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般来说,应该和创一代会有很大的差别。
  把这个群体排除在外,这说明,这个俱乐部,确实有些想法。
  “其次,他们必须满足下面两个条件中的一个。”
  “一种是企业规模,你的年营业额,必须达到一个指标。”
  “这个指标,我们想和大家一起商量着定,原则是,就高不就低。”
  “第二个,就是以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来判断,我们的要求是,行业排名,必须是前三。”
  那无疑,能加入这个俱乐部的,一定都是国内企业中的佼佼者。
  “对新会员的加入,我们会进行严格的审核,最关键的一条,就是新会员,必须得到俱乐部理事会的全体理事一致同意,才能成为我们的伙伴。”王总说。
  这无疑是对前两个硬性要求的一个补充。
  让全体理事一致同意,这就是说,大家认可他在企业经营之外的表现,或者说,这是大家对他为人、口碑的审核。
  很显然,那些为富不仁的,过不了这一关。
  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要求。
  冯一平清楚,在未来,我们不会仇富,肯定也不会去纠结所谓的“原罪”,但哪怕是再老牌的富豪,大家也不会盲目崇拜,会和现在的西方国家对富豪的要求趋同,我们会看看他对社会有多大贡献。
  “除了我们之外,还有知名的外交家和经济学家,也是我们这个俱乐部的发起人,未来,除了会员之间的交流,我们也期望能发起更多国际间的交流。”冯总说。
  “我们希望组织和各国政要以及商界的交流,寻找更多的机会的同时,规避我们海外发展的风险。”
  这是强调这个俱乐部的不同之处。
  而这一点,相信也是很多人关心的。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确实有不少企业,已经需要向海外拓展,才能保持自己的优势。
  “为了能让这个平台,真正能成为一个能些事的平台,我们还希望推出一些其它的硬性规定,比如,俱乐部的一些大型活动,不允许请假,大家一定要参与。”汪总进一步补充。
  “这个很关键,”老马马上表示赞同,“现在太多类似的俱乐部,太过随意,看资料,会员好几千,但实际上,真正活跃的,能有个十分之一就不错。”
  柳总他们明白,老马这是没有任何问题。
  “我很荣幸……”冯一平刚说了个开头,就被柳总打断了,“冯总,我们知道你的做事风格,所以,你就是想再考虑考虑,我们也能理解。”
  “那行,”冯一平也没否认,“我就再考虑考虑。”
  他之所以准备表态同意,是因为这么几位这么诚恳的邀请自己,向自己解释,如果还无动于衷,那有些说不过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71/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