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8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49/2763

  “你是不知道这一期在国内有多么火热,我听说,在不少高校和科研院所中,这个月,最受欢迎的就是这本杂志,就我的这一本,还是让他们从香港带来的,但就是在香港,这样已经脱销了。”
  “有这么受欢迎?”老实说,听他这么说,冯一平还真是有些高兴。
  “那是自然,你可能没想到,你登上连线的封面,将会给国内的创业者,带来多大的影响和激励。”
  “我知道你不好意思,你就让美国那边尽快买上一批,然后我出面送给大家,别想太多,这不是显摆,这是满足大家的需要。”老马拍了拍他的肩膀。
  “我们的创业者,太需要这样的激励。”
  “那行,我联系联系。”
  说到底,他冯一平,也是一个普通人,这样的事吧,他还是乐意做的。
  只是,不管是他还是老马,都小看了他登上连线的封面,在国内的影响力。
  “哟老马,你动作这么快?”又走进来几个人,不但金翎在,方颖芝在,向晓芳在,连浮云宁也在。
  老马心说,我要是不动作快一点,还有机会和他谈上这么长时间吗?
  “你们来得刚好,我正准备走。”老马笑嘻嘻的站起来。
  今天他来的目的,可以说全部达到了。
  “冯老板,听说你家的小王子和小公主全到了,在哪呢,快让我们看看。”浮云宁一进来,就四处瞄。
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热潮
  一如老马所说,7月份的这本连线杂志,确实让国内的不少创业者,都是有志于在互联网领域有一番作为的创业者们,心生感慨。
  在此之前,我们国内的互联网创业,说到底,就两个字:复制。
  不论是门户,还是搜索,又或者是即时通讯,都是复制国外已有的模式。
  冯一平的出现,则意味着在互联网领域,我们终于至少成功的开拓了两个领域,在线视频领域,和社交领域。
  如果再细分,冯一平的NEXTDOOR里,还有更多值得大家借鉴的新领域,比如说点评,比如说团购……
  冯一平的成功,无疑给了这些人以动力,当然,还有借鉴。
  在首都,冯一平的一个叫王兴的师兄,这时合上连线7月刊,看了封面上那个笑呵呵的小师弟一眼,咬了咬牙,叫来自己的那几个老伙计,开始了他的又一轮宣告。
  “各位,想想这几年。”刚起了个头,他和大家一起沉默了下来。
  这几年,他们几个人,怀着满腔的热情,或者中断在美国的学业,或者抛掉原本收入丰厚的工作,或者跳出原本安逸的小圈子,砸锅卖铁的开始创业。
  但是这几年,他们的努力,全都化为泡影,他们的项目,创办一个,失败一个,创办一个,失败一个。
  “这几年,我想我们已经尝够了失败的滋味,赡养够了成功的母亲。”
  这些本来让人泄气的话,在这个时候说起来,竟然有些悲壮。
  “可是,我们真的再也经不起一次失败了。”
  我们都希望能够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哪怕是屡屡战败,还能接着再战,但在现实中,一次次的失败,消耗掉的除了我们的心力,还有本来就不多的可支配资源。
  这个可支配资源,一般主要指的,是资金。
  在创办的几个项目,全都失败之后,他们虽然有心接受再一次的失败,但瘪瘪的荷包提醒他们,要想不饿死,就必须得放开那些不切实际的理想,活得更现实一些。
  “所以,妈的,我们也就别管什么面子了,也不要一门心思的只想着原创,我们就抄吧,好吗。”
  “就按照国外已经成功的模式,狠狠的抄,先活下来再说。”
  虽然想了好久,但这些话说出口之前,他还有些不好意思,也有些不甘。
  毕竟,如果一开始就能这么做,说不定,他们现在已经成功了,至少,不会像现在这么窘迫。
  可是说着说着,他又变得激昂起来,现在这个社会,是一个以成败论英雄的社会,他并不想当英雄,但他想活下来。
  “这个。”团队里的另外几个人,有些犹豫,有些意动。
  就像最美的爱情,到最后,也得经历柴米油盐这些琐碎的小事的检验一样,再浩大的雄心,再高远的梦想,最后还是得屈服于生活的压力,要考虑养家糊口的需要。
  所以说起来,他们这个团队里的所有人,现在并没有什么选择。
  至于说这么做,可能会没面子,有违他们的意愿,但是,之前几次失败的消耗,已经让他们不得不放下面子,去想着怎么赚钱,怎么维生。
  犹豫没多久,他们都同意了王兴的意见,那么,问题是,“我们抄什么?”
  “既然都打算要抄,那我们干脆抄最热的,最好的,最有发展前景的。”王兴说。
  他把那本杂志拿出来,“就是这个,冯一平的Facebook,是这两年最引人关注的产品之一,我们就抄这个。”
  “这个?”其它几位看着封面上笑呵呵的冯一平,有些心虚,“这个,怕是有些不好吧。”
  “没什么不好的,Facebook既然在美国能成功,在世界上都大受追捧,在国内,这样的产品,也一定会大受欢迎,所以,我可以肯定,这是一个一定能成功的项目,这是一个可以带着我们到纳斯达克的项目。”
  “可是,”有人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如果我们照抄这个,你觉得,冯总他,会怎么想?”
  “我们这样的初创公司,如果跟冯总过不去,难道还会有好下场?”
  Facebook,这可是冯一平的公司,在国内,就这么明目张胆的复制冯一平麾下最耀眼的产品,他会怎么想?
  无论怎么想,总之,绝不会太高兴。
  而以冯一平现在的实力和影响力,他的不高兴,他们这个小团体,哪里承受得起?
  “你想的是对的,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反复考虑过。”
  “但我最后的结论是,冯总应该还不至于对这样的事,有多大的反应。”王兴说。
  “如果能这样,自然是好,但这样想,会不会有些太一厢情愿?”一个搭档问道。
  “你们听听我的理由,首先,冯总最明白互联网领域创业的一些特色,尤其是国内的互联网,我们现在主要是以复制国外成功的模式为主。”
  “包括冯总的汽车网,真说起来,也是复制国外的专业汽车网站。”
  “其次,大家还记得,几个月前上线的土豆吗?那同样可以说,是复制了Youtube的模式,对不对?”
  “但是你们看,冯总对此有什么反应?完全没有任何反应。”
  他这说的,倒也是实话。
  今年四月份,国内的第一家视频网站,土豆上线,无论是冯一平还是嘉盛,对此都没有什么过激的反应。
  “我找人了解过,冯总最近,也一直在跟国内谈Facebook和Youtube的准入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复杂,但是据相关人士透露,冯总对这个问题,好像也不是太迫切。”
  “不知道,他是不是不太看得上国内的这块市场。”
  他的这个说法,引发了大家的讨论。
  “土豆一上线,便面临着大把的版权官司,但他们压根就无所谓,任由那些没有版权的影视作品,在他们的平台上播放,如果冯总的Youtube进入国内,他显然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
  “也就是,如果他的Youtube找个适合进入国内,实际上,是竞争不过土豆的。”
  Youtube肯定会花钱买版权,而现在的土豆,不在乎版权,所以它不但可能内容更丰富,相关广告的报价还会更低。
  “我不知道在Facebook上,冯总是不是有同样的考虑,但我觉得,这个时期,正是我们在这方面可以有所作为的一个好时机。”
  “所以,大家觉得呢?”他最后征询大家的意见。
  “就这么干!”
  几个人很快有了决定。
  “你说,未来我们能不能去找冯总的知本资本,让他给我们的项目投资?”
  “你这个,未免就有些想得太美了吧!”
  ……
  但此时,还真有不少人,拿着那本杂志,在想着,是不是去冯一平那里试试,看他能不能投资自己的项目。
  同样在首都,一个网民叫阿北的人,此时已经无暇去豆瓣胡同的星巴克写代码,他的那个就叫做豆瓣的网站,已经上线了。
  这是一个由用户来提供自己喜欢的书籍、电影、音乐等信息的一个网站,有点类似于IMDB,不过却没有IMDB那么全的电影作品的数据库。
  他的这个网站一经上线,就得到了不少都市青年的喜欢,他们自发的创办了不少小组,让他的这个网站,此时具备了不少社交网站的职能。
  网站的发展,有些出乎阿北预料的快,所以,资金,也成了他现在考虑的一个问题。
  他觉得,如果能说服冯一平投资自己的网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至少冯一平不是那种会把创始人赶出局的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49/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