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6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12/2763

  “十家店,那就是三十天?”周宁总结道。
  “对,但你想想,冯总当时考察的肯定不止十家,那十家是优中选优的结果。”
  周宁脸色又稍微有点红,对啊,可不是吗?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冯总的成绩也没有落下,依然是年级第一……”
  总体来说,周宁对周星宇的采访,进行得相当顺利,随着周星宇把很多大家都不知道的事情——自然是和冯一平有关的事情,娓娓道来,周宁不但发出诸如,“哦,”“真的啊,”“这么辛苦?”的感慨来。
  制片人李真在旁边看了一阵,总算是放下心来,这样不是很好?
  冯一平自己说不辛苦,但他最早聘请的一位高管,却用翔实的事实,一一向大家道明了他自创业以来的种种辛苦之处,到时剪接在一起,这样不是更有可看性?
  不但会有可看性,这样的叙述,自然能让看了这期节目的人,会对冯一平更有好感,更喜欢冯一平。
  有些时候,叫苦,那其实相当于是在邀功,或者是炫耀,比同龄人辛苦太多的冯一平,偏偏说自己不辛苦,这是个多么谦和的年轻人啊!
  而这样由旁人叙述的事实,自然比本人所说的,更有说服力。
  一对比之下,最近网上的不少的抹黑言论,哪还有可信度?
  所以说,就是李真不赶过来把周星宇留下来采访,周星宇他们也会想办法促成这样的采访。
  这一次准备得这么充分,就是为了借这个机会,让大家对冯一平的印象更好上几分,结合冯一平之前的访谈内容,周星宇他们自然会想得到,要怎么配合,才会让冯一平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更好。
  “……至于说现在,这么说吧,我们这边早上9点上班的时候,旧金山刚好是下午5点,也就是下班的时候,而旧金山9点上班的时候,我们这里是凌晨1点。”
  “我们下班了,也就下班了,美国那边的同事下班了,也就下班了,可是冯总呢,因为两边的工作都要过问,也就是中间的那两边都不上班的六七个小时,才不用操心。”
  “可这只是理论上的数字。”
  “因为还有加班。”和周新宇在一起,周宁都会抢答了。
  “对,还有加班,我有时候会在晚上10点以后,就是美国那边也休息的时候,给冯总发邮件,很多时候,在10分钟之内,就能得到冯总的回复。”
  那么,乐观估计,一天中,冯一平能休息的时间,大概只有三四个小时?而且这是惯例,连大年三十都不例外?
  而且他处理的很多事情,可想而知,都会比较伤脑筋。
  果然,冯一平的特别成功背后,就是特别辛苦。
  “我想,冯总早就说过,他想在35岁,最迟40岁退休,多半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因为这一路走来,真的太辛苦。”
  这话周星宇说得平平淡淡,偏偏听的人,都觉得无比动容。
  李真目前算是唯一一个有些超然的人,这期节目,肯定会大受欢迎,他此时高兴的想。
  ……
  但他的另一个手下,此时可就一点高兴不起来。
  在首都这里,冯一平开玩笑,自己如果敢说半个不字,可能会被人打。
  而金诚是真的非常清楚的认识到,如果自己不好好说话,可能马上会被人打。
  告别郑佳怡之后,他非常敬业的带着摄制组,马不停蹄的从省城赶到了五里坳,连午餐都是准备到了五里坳才解决。
  当然,他这么做,可能也带有一些不专业,赌气的成分在。
  你们不是一点都不紧张,一点都不重视我们吗,那我倒很想看看,等我拍摄到了让你们紧张的素材时,你们还能不能如此淡定?
  五里坳的繁华和别致,确实让他们感慨,感慨名不虚传,感慨这里有今天这样的局面,背后的各种不容易。
  作为央视2套的工作人员,他们眼界自然是有的,而且也见惯了太多这样偏远山区的穷困,多到他们现在看到有些情况,都会无动于衷。
  而五里坳这样的状况,绝对是例外中的例外,是不合常理的存在。
  金诚带着风尘仆仆的一行人,站在五里坳的街头,看着这个非常繁荣,但却和南方那些经济发达的小镇,风格截然不同,大气得多,有条理得多,所以也赏心悦目得多的新兴小镇,纷纷在第一时间想到了冯一平。
  他们自然看过相关的报道,自然知道五里坳有现在这样的局面,可以说都是因为冯一平。
  “这里的各个功能区,规划得这么清楚?”
  “不但清楚,你们看,还非常协调。”看着商业区的那些店面,尤其是那些店面的招牌,有人说道。
  南方,是有很多经济实力比内地一个县,或者是一个市还要强的镇,但是那些镇整体看起来,都有些乱。
  虽然那是发展太快,市政建设跟不上,规划跟不上带来的乱,是瑕不掩瑜的乱,但和五里坳这里,连商店门头招牌尺寸都一致的整洁有序相比,差距,尤其是感官上的差距,还是相当明显。
  “就这家吧。”金诚的幸运数字是五,他就选了街上的第五家餐厅。
  餐厅的装潢,挺简单,但看起来挺舒服,尤其是很干净,服务员也穿着白衬衫和红马甲,虽然普通话还是带有乡音,但看起来挺精神。
  服务态度也没有那种会让人有些不适的过分热情,还挺憨厚的,金诚带着试探的让她推荐几个菜,菜单上最贵的那些菜,她一个没推荐。
  在金诚他们点到第九个菜的时候,还特意提醒了一声,“我们这里的菜份量很足,我觉得现在应该够吃了。”
  说实话,这样的态度,让本来觉得是不是可以想办法进后厨看看的金诚,也打消了这个主意。
  原本他是真想这么做的,餐厅的厨房,最能反映一家餐厅的真实面貌,而这样随意选中的一家餐厅,自然是了解一个陌生地方的窗口。
  但现在就冲这个点菜的姑娘的服务,金诚觉得,后厨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菜的份量确实很足,味道也还过得去,因为并不是高峰的原因,剃了个光头,笑得像个弥勒佛般的老板,还来他们这桌招呼。
  听说他们是看了媒体的报道,特意来参观的,老板免不了对比一下今昔,并再一次跟他们说,“都是因为一平,要不是一平,我这时候,真不知道在哪打工,反正肯定是连工厂都进不了,只能是在哪个工地上。”
  金诚示意了一下,马上有人会意的打开了隐蔽的设备。
  “老板,”他问这个和首都的出租车司机一样健谈的中年人,“难道五里坳能有到现在的局面,都是因为冯一平?”
  听到他这明显带着质疑的话,原本笑得很和蔼,完美的阐释了什么叫做和气生财的餐厅老板,笑容淡了下来,“不然呢?”
  “我就是本地人,一个原来靠天吃饭的农民,一个亲眼看着五里坳发展到现在这么好的本地农民,你以为我会说假话?”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失望
  王总此时却是已经忍不住要打人。
  冯一平去玉泉山的事,他知道了。
  不得不说,这是一件让他们非常诧异的事。
  虽然在之前,向晓芳和冯一平就已经有联系,而且关系应该相当不错——这一点,从很多事能看出来。
  嘉盛的锂电池能顺利的被总后选中,除了产品本身的优势,以及嘉盛业务团队的能力,其中肯定有向晓芳提供的助力;他们一起屯四合院;后来他们还有半边天文学网站这个合作项目……
  但总的来说,冯一平和老向家的交往,还是固定在和向晓芳这个三代的层级上,并没有和上一辈有过任何直接接触。
  现在好,他直接和老一辈有了直接联系。
  老王和王总都清楚,以冯一平的能力,只要一见面,肯定能在向老爷子心里留下个好印象,果不其然,当天中午就被留下来吃饭。
  不仅如此,老向家的那些中生代,也非常重视,带着家人孩子,齐刷刷的赶回去。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向家的那些中生代,有很强的和冯一平搞好关系的意愿。
  而就在刚刚,王总听到了传出来的消息,向老爷子对冯一平说,“你不错!”
  这本来并没有什么,向老爷子虽然是硕果仅存的老一辈国家领导人,但毕竟退休了,而且他的影响力,主要局限在军方。
  说句不客气的话,部队以外,知道他,记得他的老百姓都不会太多。
  但是,毕竟级别在那里,而且又是在这样特殊的时候,以向老爷子的道行,老王和王总,自然不得不把这事往深处想,他在这时候这样表态,是个什么意思?
  不管这是什么意思,杨主任定下来的那些后手,必须要稍作调整。
  不然,谁知道下一次,是不是老浮家站出来?
  杨主任在制定计划的时候,不是没有考虑到冯一平的上层关系,其实,类似向老爷子那句话那样的肯定,不止有一位领导人说过。
  但是,杨主任定下来的这些方略,最让老王满意的地方就在于,现任的领导,肯定不会对目前这样的事发表看法,网上关于他们自己的那些离谱的言论,他们尚且不理会呢,何况是有关冯一平的。
  但那些不在任上的,可能就没有那么讲究,老同志嘛,这前面带了个“老”字,不仅仅是说他们年高德劭,同时也意味着,嗯,他们有时会小小的任性那么一下下。
  不说老小老小吗?
  何况,冯一平上学时,还有位名义上的院长。
  虽然那位是出了名的不讲任何情面,但是,到了必要的时候,冯一平就真的请不动他吗?那还真不一定。
  老王现在虽然身板硬,但他自忖也承受不来老同志可能的小小的任性。
  当然,那肯定是把冯一平逼到悬崖边上才会发生的事,但这些因素,不得不让王总他们有所收敛,不得不把杨主任定下来的一些方略打个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12/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