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1/2763

  前面的过程他一掠而过,重点放在后面的三张表上。
  嘉盛装饰今年的营业收入突破了一千三百万,这其中,百分之九十五是给个人业主装修,剩下的百分之五是给单位装修,个人业主中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没有要发票,所以,呵呵,这个税费,那是相当的少。
  管理费用也低于平均水平,因为目前还是业主排队,等着嘉盛给他们装修,不存在什么业务费用和广告费用,当然,招待费是有一些的,一年下来,总免不了要招待一些相关部门的公务人员。
  最后,给冯一平看的这张表上,扣除所得税之后,利润率还高达近百分之二十,当然,这是给冯一平他们看的。
  对公的那套帐上面,业绩就相当惨淡,各种费用也居高不下——做这些,对李琳这个注册会计师来说,真是很小儿科的事。
  所以,最后上交的利税,只能说,真不多,不过,李琳已经说了,在整个行业来看,嘉盛这样的水平,不能说是业界良心,但肯定是良心企业。
  这估计也是后来社会上的好多人,一边嚷嚷着国内的各种利税,加起来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多少倍之类的话,但却很少见他们因为高企的税负水平而不干了的事,现实情况就是,规定的各种税负确实是高,但是,真的完全按章纳税的,又能有多少呢?
  可是,在美国你试试,那里的国税局工作人员是佩枪的,他的震慑力甚至超过中情局和国防部,上到政府高官,下到黑帮大佬,因为税务问题,被他们拉下马的不止一个两个,至于一般的老百姓和企业,你偷一下,漏一下试试,绝对让你领略到比我们国内的专政手段还让你痛彻心扉的后果。
  说实话,看到真实收入和上交的利税之后,冯一平也有那么几秒钟的不好意思,恩,也可能不止几秒吧,但也就那样而已,他也没有发心疯的要补上税款。
  小舅说的,现在公司里已经挂了两块,辖区税务部门颁发的“诚信纳税企业”的牌匾,你要是良心发现,补缴税款上去,那不是好事,真的会得罪不少税务局的人。
  冯一平也就矫情了那么一会,想着过后就把这张表撕掉,然后看资产负债表,这张表很整洁,没什么内容,因为嘉盛就没什么负债,包括他们采购原材料,也都是现金付款,因为这样能拿到最实惠的价格,所以,最后,嘉盛装饰的固定资产虽然不多,但是,总资产已经接近五百万。
  至于现金流量,那也很充盈,以小舅个人名义开的户头里,目前躺着几百万。
  目前来看,有佳便利的利润很不理想,虽然截止到上月底,省城的四十家和市里的十家,一共五十家门店,已经累计销售了七百五十三万,但前期的各种投入太多,比如,最开始的时候,几十个人在市里呆了一两个月,就开出十家店来,所以,有佳便利最后的净利润不足八个点。
  不过,随着门店的增多,网络的形成,销售收入的增加,各项费用都会随之被拉低,可以想见,在99年底的时候,它肯定会轻易的超越其它几家公司,稳稳坐在头把交椅上。
  至于智通,好吧,他为冯一平带来了不少隐性的效益,但是,只看纸面上的数据,它是真的亏损的一个。
  成立到现在,投入很大,只销售了五套系统,面馆的那套,只收了五万块钱,最贵的是给便利店的那套系统,收了三十万,镇里的嘉盛橱柜,收了十万,正在改建的铝制品厂,丁强和洪浩然扯了两三天,最后谈到九万块,系统外的,只有市工具厂一家,加上培训和辅导的费用,一共十三万多。
  这就是它所有的收入,加起来不足七十万,不过,随着销售总监王志强的发力,明年至少能做到微利吧!
  至于镇上的两家厂,和铝制品厂,还有酒店的筹建项目组,目前都是花钱,也就只有支出,没有收入,而且支出都是大头,镇上的两家厂,支出了三百三十多万,铝制品厂,目前支出了近两百一十万,大头是酒店项目,江边的那块地,以非常优惠的价格整体拿了下来,就这样,支出也近千万。
  总之,在过去的98年中,冯一平所有的这些公司的收入,如果加上面馆他应得的那一份,账面收入,妥妥的过了五百万,加上他的版税收入,已经过了六百万,当然了,这还没把他暑假捞的那笔横财算进去,暑假炒战斗民族卢布的收入,就有四千多万美金。
  而且,他所有的公司,几乎都没有负债,当然了,这单从财务的角度考虑,未必是好事,但是,自己有钱,目前也没必要借债,从而产生额外的财务费用。
  其中,面馆的收入,现在到不了他手上,都在爸妈手里捏着呢,冯振昌和梅秋萍,又准备着买一套房子,要么是省城的别墅,要么去上海买一套——这主要是冯玉萱撺掇的。
  除了这些钱财之外的收入,还有一些很可喜的变化,主要也是在他的努力下,梁家河中学提前盖教学楼,村里提前修了路。
  更可喜的是,在他们的带动下和授权下,村里一共有三十三户人家在省里各地开了四十八家店,另外也有三十多户在省里各地卖糖炒板栗,而且这个趋势还在不断扩大,同时,随着镇上那两家厂的投产,冯家冲第一次出现了出外打工的人回流的现象,比如冯宏兵他们。
  总之,这是一个肥年。
  后来,每到年底,算下来收入不错的时候,视盈利多寡,冯一平总会带着家里人出去旅游一趟,基本上都是在国内,今年的收入,如果按他后来的标准算,今年春节,那至少可以带全家去夏威夷或者斐济潇洒一趟,或者是直飞欧洲,去扫扫货。
第六十七章
土豪
  然而,春节旅游这样的美事,也只能在心里YY一下,随着面馆的生意走上正轨,省城的扩张也告一段落,冯振昌和梅秋萍平时还能抽点时间出来,但是春节的时候,一准是雷打不动的回老家过年。
  冯一平虽然很想知道面馆今年具体赚了多少钱,但他不好问爸爸要面馆今年的报表,只是估摸着,十七家店,加起来,保守估计,至少两百万左右是能赚的,应该不低于这个数目吧,因为接下来爸妈的举动也从侧面诠释了这一点,他们也准备换车。
  这应该说是好事,至少爸妈不会再像后来一样,节俭到抠门,如果赚了钱,还是那些老观念,那以后还会有冯一平头痛的时候。
  他们看中了冯一平说过的年底会上市的那款好车,别克新世纪。
  这辆车,是通用在我国投产的第一辆车,而且和美国市场完全同步,不像桑塔纳富康之流的,都是把好些年前的车型拿来国产圈钱,这辆车,也可以说是开启了国内中高档轿车市场。
  他们第一次去专卖店看,让后一眼就相中了,没办法,好的东西就是有这样的魅力,你可能不能专业准确的说出它好在哪里,但第一眼看上去就会让你感到舒服妥帖,看了一眼,眼里就再也容不下其它的车。
  单凭外观,凭气场,就把周围的那些老三样,雅阁之类的甩出去至少三条街,街上偶尔看到有一辆开过,那回头率,绝对杠杠的,不论男女,只要对车稍有认识的,都会对它行注目礼。
  不过价格也不便宜,就2.5排量的,全套手续下来,也要四十多万,冯振昌带着梅秋萍和冯玉萱,后来拉上梅义良一家,前后去看了三次,真是爱恨交错,非常的喜欢,车是很好,但是价格也很好,抵得上一套房子,这么大额的支出,让两个人都有些犹豫。
  周六的中午,看着那两辆熟悉的面包车停在门口,专卖店里的几个姑娘小伙子看着就笑,“呵呵,估计是又来参观了!”
  可不是吗,这些天,冯振昌他们,可是组团来参观了好几次,店里的这些人,已经很熟悉他们。
  “我去吧!”一个姑娘自告奋勇去接待,前面来了三四次,绝对有购买意向,估计主要还是嫌价格高,但说不准他们今天就想通了呢,或者说今天他们先买一辆,那也有不少提成不是。
  其它的几个人虽然有些恼被人抢了先,但大多也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思,真没几个人会觉得他们今天就会买。
  今天确实会买,冯一平带着周新宇和洪浩然也来了,让这两位大才一直开着面包车,确实有些对不住,周新宇在原来的单位,配车就是桑塔纳,至于洪浩然,在美国留学,在美国工作,以前开的车,只会比桑塔纳更好。
  再说,他们这样的内陆城市,不比沿海的那些地方,特别是生意场上,都讲个面子,这样的习惯,冯一平目前没有能力改变,只能适应。
  再说,四十多万的车,和四万的车相比,安全系数确实也高很多,爸妈开这样的车,他也放心。
  “冯老板,梅老板,又来了!”那姑娘笑盈盈的迎上来。
  “恩,来看看。”冯振昌说,旁边那些竖着耳朵听这边消息的销售人员听了,松了一口气,就知道是又来看看的。
  周新宇和洪浩然看了展车,也非常喜欢,这一点,冯一平从他们两个发亮的眼睛里就看得出来。
  首先一点,这车颜值高啊,特别是洪浩然,回来后在路上看了太多的过时的老三样,现在看到这样最新款式的纯美式车,感觉很亲切。
  至于周新宇,他那种狭隘的地域优势又一次抬头,从车头看到车尾,嘴里不停的赞叹,“啧啧,阿拉上海生产的,就是不一般!”
  “有什么优惠吗?”冯一平问那个女孩子。
  这样的问题,前些日子,冯振昌他们也问过好几次,“对不起先生,这款车是刚上市,销售很紧俏,如果您购买的话,我们可以送一些小礼品,但是,优惠,这个目前真没有。”
  “年底的这个时候,我们一路看过来,其它家都有个各种优惠,你们没有?”
  “对不起先生,这款车真没有。”
  “如果买的多呢?”冯一平问了一句。
  多不也是两辆吗,“我们可以每辆车送价值两千元的装饰,还额外奉送一次保养。”
  “如果条件合适,我们今天准备买四辆,你给我们一个最终价格,你如果做不了主,叫你们经理来。”
  那姑娘一下子被这个蛋糕砸的有些晕,是四辆吗?我的运气这么好?“四辆?”她认真的再问了一句。
  “是的,四辆,你看能给我们什么优惠。”
  啊,我这是遇上了土豪啊,“几位这边请。”那姑娘脸上的笑,霎那间都能把寒冰给融化,高兴的把他们带到会客室,然后一一奉上茶水。
  在同行们羡慕嫉妒恨的眼光中,她小跑着把经理叫了过来,然后,周新宇以上海人的身份,洪浩然以从美国归来的海归身份,拉着经理先猛一顿吹,和这车如何有渊源,然后上升到和经理如何有渊源,这么有渊源,又一次性全款买这么几辆,不给个实惠的价真说不过去……
  就这样唇枪舌剑的你来我往了半个多钟头,经理最后做出了最大的让步,每辆车返四千的现金,同时赠送价值四千块的内饰。
  主要也是因为现在国内私家车市场还没启动,一次买四辆车的客户不多,最关键的是,临近年底,多销一些,他们就能拿到更多的返点。
  看着赶过来的李嘉和李琳,帮着转账一百七十几近一百八十万,冯一平真的很心痛很心痛,他甚至都萌生了是不是也搞个四S店来玩玩的念头,那自己不但能赚钱,还能省下来不少钱。
  二十多年后,听说那些投入巨资的四S店都亏损的厉害,现在这个时候可不一样,因为车型少,厂家不是一般的强势,只要拿下了代理权,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四个人选了四种颜色,冯振昌当然选了黑色的,周新宇,选了闷骚的暗红色,梅义良选了灰色,洪浩然选了白色。
  看着冯振昌坐在宽大舒适的驾驶座上,摆弄着方向盘和仪表板上的各种新功能,开心的止不住笑,妈妈和姐姐也一脸的雀跃,冯一平肉痛的心,总算好受了一些。
  “爸,这车是公司买的,车钱你还是要还给装修公司啊。”
  “恩,没问题。”冯振昌也不知道听进去了没有。
  梅秋萍则是第一次对儿子有些怨言,“你个小没良心的,这么急着跟我们要钱?”
  冯玉萱说,“我早说了,弟他就是个小气鬼。”
  冯一平发现现在根本就没办法跟他们解释公司买车和个人买车的区别,只得灰溜溜的回到面包车上,和李琳一人一辆,把这两辆他们现在看不上眼的车开回家。
第六十八章
省级优秀学生
  新车到手的第二天,冯振昌就兴致勃勃的带着梅秋萍和冯玉萱到所有的门店巡视了一番,他本来是想带大家出去玩一趟,可是在这种数九寒天的时候,还是呆在城里舒服。
  别说,这一路上,还真挺引人注目的,等红灯的时候,就那些开着车的,也忍不住认真的看几眼,这样的关注度,开面包车的时候,从来没有过。
  最后,把冯玉萱送到旗舰店,上楼之前她说了一句,“我也要学车。”
  “好,过了年就去学。”她的要求,冯振昌很支持,明年他们老两口会在老家和省城两边跑,到时就不能天天送冯玉萱上班。
  “你要学吗?”冯振昌笑着问梅秋萍。
  “我才不学呢,开车又不是个轻松的事,有你当我的司机不就好,走,司机,去学苑路!”
  家里人都挺开心,只有冯一平这个苦孩子,又奔走在省城往市里去的路上,车上还带着一大摞文件,有工作计划,有接下来年前的培训计划,都要他一一过目,他甚至觉得,现在就有必要找个秘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1/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