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3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32/2763

  可是,不砍山上的树,家里的房子就建不起来,不动山上的灌木,家里就没柴烧,不在山上开荒,粮食就不够……
  所以,在你语带优越义正辞严的指责前,能不能帮我们解决掉这些实际的困难先?
  当然,他是不会跟艾米莉亚这样的姑娘置气的,“你知道这座城市里,有多少人口吗?”
  “多少?”这个问题,连扎克伯格都有些好奇。
  “官方统计的数据,是接近1500万,有人说超过3000万,根据公共交通系统每天的客流量,根据机动车保有量……等等公开的数据,我个人认为,至少超过2000万。”冯一平说。
  “这么多?”艾米莉亚一惊,“纽约的人口?”
  “817万。”扎克伯格马上说。
  艾米莉亚顿时知机的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她是做律师的,逻辑自然比一般的美国人要缜密,什么时候,生存权都是第一位的。
  “你们将要工作相当一段时间的印度,也是以人口众多著称,不管是班加罗尔还是孟买,人口密度同样都非常高,与此同时,那里还有另一件不太知名的事实,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差。”
  “放心吧老板,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说到工作,这两位都挺正经。
  至于印度基础设施差的事,他们印象很深刻。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话同样适用于美国。
  在印度高科技界的欢迎宴会上,美国高科技的三位代表性人物,被东道主精心准备的食物麻溜的放倒的事,这在硅谷,目前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次美国抽调的团队里,连那些平常只知道跟电脑打交道的工程师,也知道到了印度,随时随地要注意的,就是饮用水的安全。
  “艾米莉亚你来得正好,我刚好有问题要和你讨论。”冯一平把自己的盘子推到一边。
  这就是他现在的状态,连早餐也不能单纯的吃完。
  “我希望你到印度后,能尽快组织起一个印度本地的律师团队来,这个团队,同样要有擅长投资领域的,擅长并购领域的,以及擅长和地方政府交涉的,以及其它你认为需要的。”
  “总的要求就是,规模要精干,能力要出众,解决问题要高效。”
  艾米莉亚一下就兴奋起来,这是她在美国没有接到的任务,“我们要收购?”
  这事她喜欢,不管以前在芝加哥还是在硅谷,在并购的时候,她甚至都不能负责一个小团队,现在,是要全面负责了吗?
  “对,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性,尤其是在便利店和酒店领域。”冯一平说。
  其实主要是酒店领域,在零售领域,印度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零售业水平很低,因此限制外资的进入,是完全的限制,你想办法都不行,目前在印度,沃尔玛、家乐福,都完全看不到踪影。
  “对印度的本地的一些有前景的初创公司,我们还可以投资。”
  “没问题,在一个季度之内,我就能交给你一份可行性报告,以后每个月都会有类似的报告。”艾米利亚说。
  虽然在冯一平面前,她有些花痴,但是,她始终是一个追求事业成功的职业女性。
  “我期待你的表现,同时,你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协助扎克伯格,协调和筹建好我们和印度本地财团合作的几个项目。”
  “没问题。”艾米莉亚看了扎克伯格一眼,老实说,小扎这样的科学怪人式的家伙,她有些欣赏不来。
  但是,谁叫老板欣赏他呢?
  “我希望你们两位,能通力合作,把印度这个人口大国,变成我们重要的市场。”
  “明白,”“没问题,”那两位同时点着头回答。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安全问题。”冯一平说。
  相较我国,印度的土地改革并不彻底,占农户人口10%的地主,依然拥有超过50%的耕地。
  而印度的耕地,又能自由交易。
  广大小地产者,因为无力面对现代化农业的竞争,或者是其它原因,有时不得不出卖他们的土地,这就更加剧了土地的集中。
  也正是如此,印度的贫富差距,是真的触目惊心,主要因为这个原因,号称最大的民主国家的印度,几乎在每个邦,都有那些因为日子过不下去,不得不揭竿而起的人——姑且把他们称为游击队。
  大城市还好,偏远地区的治安,那真是令人堪忧。
  “作为负责人和男士,扎克,你要多关心艾米莉亚,确保她的安全。”冯一平笑眯眯说,别有深意。
  “放心吧冯。”扎克伯格看了艾米莉亚一眼,却发现后者的注意力,完全在冯一平身上。
  “我不接受你们这样歧视女性的说法。”艾米莉亚昂起头。
  冯一平摆摆手,“先不要忙着反驳,等你到印度居住一段时间之后,再讨论这个问题,我想你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需不需要保护?很简单,夜晚到印度的街道上走走就知道。
  “你们两位,是最合适的人选,也期待你们两位,在印度做出让我骄傲的成绩来。”冯一平站起来,向他们伸出手。
  握住艾米莉亚手的时候,冯一平感觉,她在自己手心挠了一下,啧!这姑娘!
第七百五十六章
无缝对接
  “一平,这是所有的文件。”李琳把一个厚厚的文件夹递给冯一平。
  冯一平打开文件夹,首先看到的,就是还款单——李琳显然知道他要看的是什么。
  “我们这也算是无债一身轻了?”他笑着说。
  “你是高兴了,工行的可不高兴。”李琳说。
  银行的不高兴,是可以预见的,现阶段,国内各大银行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于利差,嘉盛这20亿美元还完后就不借,自然会影响到他们的收入。
  估计工行的贷款部门,这会一定感觉压力山大。
  20亿美元级别的客户,可真不好找,尤其是私营企业。
  其实20亿美元级别的国企客户也不好找,这年头,在国外投资20亿美元以上项目的国企,也不多。
  “我估计,工行的领导一定会来拜访你,”李琳说,“他们一再问我,公司近期会不会有什么大动作。”
  “一平,有吗?”她问道。
  冯一平笑笑,不置可否。
  李琳又觉得自己这个财务总监有些名不副实,就是在一般的并购项目上,都用不到自己。
  这公司的资金太充裕,从有些角度来说,还真不是好事。
  “我想其它银行的领导,也会主动上门拜访。”她说。
  那也是一定的。
  嘉盛去年提出20亿美元贷款的时候,因为金额太大,国内的好多银行都有些谨慎,等到工行一口把那块肉吞了,他们又觉得可惜,但是已经没有机会。
  现在,贷款还了,说明嘉盛的财务稳健得很,而现在的嘉盛,和去年的嘉盛相比,进步同样是巨大的,他们还了工行的贷款后,没有续借,那不是自家的机会来了?
  “他们要来,不是刚好吗?”
  李琳这次来首都,就是协助冯一平,和个银行谈关于在支付工具——暂命名嘉盛Pay上的合作。
  银行的领导刚好在这个时候上门拜访,这也算是无缝对接。
  “可他们来的肯定是贷款部门,”李琳说,马上又自己回答,“哦,也没关系。”
  可想而知,想谈这样级别的业务,银行方面,来的肯定不是一般的小鱼小虾,副行长总得来一个,即便这事不是他分管,通过他找相应的负责人,总该会更容易。
  “下一步,包括美元贷款,你也跟他们谈授信。”冯一平还是给李琳下个任务。
  授信贷款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抵押,所以方便快捷,目前各银行都有给嘉盛的授信,不过,都是人民币。
  人民币,冯一平和嘉盛目前真不缺,账上那么多,每天还进账那么多。
  “好勒,”李琳答应得很爽快,她就喜欢这样稍微有些挑战的工作,“那我去准备了。”
  ……
  “对我们拿地的举措,市政府是支持的,区里甚至表示,目前准备挂牌的最大的那个地块,欢迎我们去投拍,”周星宇对着铺在桌上的首都地图说,“就是这里。”
  “不。”冯一平连忙摇头,选在这样核心的地带,以后问题肯定会太多。
  “一定要在郊区,一定要一次性的拿相当面积的一块地下来。”他说。
  他们现在谈的,是关于自建员工宿舍的问题。
  冯一平觉得,在现在这个房价还没有真正起飞的时候,考虑这个问题,是合适的,等再过几年,政府肯定没这么好说话。
  “宣传工作呢?”他问道。
  “已经非常到位。”周星宇看了冯一平一眼,他发现,在这个问题上,冯一平真是非常爱惜羽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32/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