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2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5/2763

  他带着他们经过越来越繁华,但自然还是跟大城市没得比,不过有着自己独特特色的商业区,经常会指着一家店,说那里原来是一处无人问津的荒地。
  他带着他们经过那些顺着山势,建在山上的那些民居,还有那些在山间开出来的平地上建起的工厂,说这些地方,以前是有着一些贫瘠山地的荒山,只有孤零零的几棵树,连灌木丛都稀少,现在不但有了这么多生产和生活的建筑,就连树也多了起来。
  他带着他们沿着河边的那条休闲小道走了一圈,小河不大,又进入了枯水季,委实称不上美丽,但这里和前后的公园,始终是小镇居民休闲的首选之地,河堤用青石建成,坚固结实而又有野趣。
  他骄傲的说,这长长的一片河滩,不但没有任何垃圾,在天气热的时候,那些赤脚在河滩上嬉戏的孩子和年轻人,也不用担心沙滩下会有碎玻璃。
  他还带着他们经过了非常不起眼的镇政府,还从镇上的烈士纪念碑下经过……
  他带着这五位世界级的企业家,绕着这个小镇转了大半圈,最后,沿着一条此时还绿树环绕的沥青小路,抵达了位于镇后那座大山半山腰的一处房子。
  房前的那棵大银杏树下,此时一旁是一套藤编的休闲桌椅,上面放着茶、坚果、水果和一些点心。
  另一边,是一套结实的实木餐桌,此时上面空荡荡的,不过,房子左边的厨房里听起来很热闹,还有诱人的香味传来,看样子,一顿美餐,正在紧张的准备中。
  “来来,请喝茶。”冯一平热情的招呼大家。
  “看起来,这个小镇里的那些工厂,主要都是你投资的?”布林一直在想冯一平为什么在这里会这么受欢迎,转了一圈下来,终于有了大概的猜想。
  “前两年,几乎所有的工厂,都是由我投资,后来慢慢的,本地的居民,还有外地的商人,也纷纷在这里投资设厂,我们目前已经形成了几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冯一平说。
  “之前这里是什么样子。”俯瞰着下面的这个蓬勃发展的小镇,贝佐斯问。
  “不比这一路经过的那些小镇好多少,”冯一平说,“平均下来,大多数家庭成员年收入,如果折算成美元,不足500美元。”
  冯一平这还是往高里说,过去的03年,他们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刚刚突破4000块,就说这个数据没水分,他们这个地方,在4000块的基础上打个对折,也就是一个四口之家,一年有个8000块的收入,那都是很理想的状态。
  他现在提高到了近500美元这个档次。
  其实在他们这样的国家级贫困县,之前大多数人的人均收入,比较符合国家制定的贫困人口标准,也就是人均637元(03年标准)。
  “整体来看,类似我们这样的地方,我们国家目前还有很多。”
  连乔布斯都有些动容,“美国的贫困标准,好像超过了5000美元?”
  “不能比。”冯一平笑道。
  就按5000美元来说,现行汇率在8块1左右,那就是折合人民币,超过了4万块。
  这个数据,就是不考虑通胀因素,放在10年后,全国也只有不多的几个地方能达到。
  “我们要考虑实际购买力的因素。”贝佐斯说。
  乔布斯这时却不由得想起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公司的产品定价,是不是太高了些。
  “现在,镇里在嘉盛上班的员工,年人均收入,都超过了4000美元。”金翎介绍道。
  “几年前,这个镇是什么样的?”佩奇抱着手,站在围栏边问。
  “好像镇政府的网站上有。”
  不一会,那台连着网线的电脑,就在几位大佬的手里传来传去。
  有对比才有鉴别,他们看着五里坳之前那凋敝萧条的照片,再看着现在这欣欣向荣的景象,再看冯一平的时候,眼神都变了。
  他们虽然也捐款,虽然也都表示关心这里的贫困,那里的疾病,但是没有一个人像冯一平这样,不声不响的做出了这样具体的成绩。
  “相当于是你以一己之力,改变了这个城镇的面貌。”马斯克说。
  “我只是开了个头,做了个示范,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居民,自发的加入了创业的行列,你们可能也看到过嘉盛下属的有佳便利店,合格的产品,我们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销售。”
  “我们也希望,以眼前的这个小镇为中心,辐射周边越来越大的地区,能影响和改变更多的人的观念,能让更多的人,过上相对富裕的日子。”
  “虽然说,从商业角度来看,你把大量的投资投在这样地理位置偏避,物流成本高企的地区,真说不上理性,但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无疑是成功的。”连乔布斯都这样肯定。
  放在平常,这些人肯定都不会关心这样具体的事,对他们而言,慈善,也就是对一些自己觉得还不错的项目捐捐款,但是那些老照片和现在成果的鲜明对比,还是让他们感到震撼,也让他们对冯一平有了新的认识。
  “有时候我也觉得有些羞愧,因为我不像大家那样,对世界上其它的地区贫困问题很关心,更不像贝佐斯和马斯克,都在考虑我们整个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样的大问题,我可能更多的,把时间和资源,都放在家乡周边,呵呵,我也觉得,我有些小家子气。”
  “不,不。”那几位纷纷否定他的说法。
  “如果以你现在的成就,你还无视你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整天在这样那样的慈善捐款聚会上,大谈非洲的贫困和疾病,关心某个濒危动物的生存状况,那才会让我们怀疑你的社会责任感,进而影响我们对你的观感,你这么做,是比慈善更好的行动。”乔布斯的发言,极具代表性。
  这也是冯一平后来对国内的一些所谓“名流”们,最看不惯的地方,他们很多方面都跟国际接轨,大谈世界上其他地区的贫困和疾病。
  他们只知道追求潮流,让自己也国际范,就没想一想,比尔盖茨他们之所以那么关注非洲,是因为他所在的国家,他出生和长大的地方,人们的生活状况,已经极其发达。
  如果他们出生和生活的地方,一样贫困落后,怕是他们首先关注的,也不会是其它地区的状况。
  而国内那些力争和国际名流接轨的“名流”们,在动情的谈论世界上其它地区的贫困时,有没有想过,自己熟悉的那些地方,是不是也是这样的?
  冯一平始终觉得,以国内目前的状况,关心世界上其它地区发展这样的事,还是由国家层面来关注就好。
  “其实,我们这个地方,在不久前,也有很多传染性极强的传染病,我一出生,就从我妈那里,遗传了结核病,这也是我家之前生活贫困的缘故,但是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在花大力气根治这种传染病,所有染上这种病的,由国家负责治疗……”
  对这几个以后的重点合作伙伴,冯一平毫无保留的公开了自己的一些情况和想法,这时,梅义良端着一个托盘从厨房走出来,笑着招呼大家,“午餐准备好了。”
第七百零八章
用意
  午餐很丰盛,鸡鸭鱼肉样样有,也很有特色,冯一平特地吩咐,让自家酒店里厨艺最高的厨师,不要把菜做得那么精致,尽量往粗犷的方向上走。
  这个策略无疑是成功的。
  就连佩奇和布林这两个平时对生活不在意的家伙,现在对米其林星级餐厅也都没什么感觉,做得再精致,也并不能让他们眼前一亮。
  再说,我大中华可是一贯的热情好客,相对西餐,我们中餐的大多数菜,份量都会足一些,份量大,外在表现还要精致,本来就不容易。
  加之冯一平本身,又是不喜欢那些花了很多功夫做造型、雕花之类的菜,又不能吃,那你还费那么大劲干嘛?
  他总觉得点那些有雕花的造型菜,就如同买椟还珠一样傻——尽管从酒店餐厅的统计数据来说,现在这样的傻人很多,而且越有钱越喜欢这样点。
  总之,包括贝佐斯这样上了些年纪的家伙在内,看到厨房端出来的那些用大号的青花汤碗装着的菜时,很是新奇的样子。
  再在冯一平的带动下,夹起一只鸡腿,或者是一块猪排一尝,顿时就吃出了大大的惊喜,竟然是这么美味?
  之所以那么美味,这主要是因为食材。
  堂哥东正他们这几年,在一些特供食品上,花了很多心思,总量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品种自然是越选越好。
  最厉害的,是在饲养技术上,已经是几度更新,还都是专程请了知名的专家设计方案,并且自己在实操中反复摸索,最后才定下来的,对外高度保密的一套方法。
  用他的话说,喂那些有限的鸡鸭猪牛,真比当初养三个女儿还费心。
  冯一平马上说,看来还有提升的空间,希望将来他能感叹,比养自己那个生了三个女儿后,终于等来的儿子还要费心。
  乔布斯吃得也比较开怀。
  他是素食者,但是,素食在中国的农村,那还是问题吗?自然不是问题。
  哪怕在十多年后,在国内的很多农村,问题依然不是吃素,而是吃荤。
  也许是小时家庭条件的关系,也许是成长环境的关系,或许是自己层次不够,反正冯一平觉得,在国内,除了那些虔诚的佛教徒,其它人吃素,看起来都是一个伪命题。
  不说长,就把他们丢到农村住上半年,没有零食,没有水果,没有各种奶制品……平常连鸡蛋豆腐花生米也少见,半年后,就是给他一根没有几丝肉的排骨,他怕也是会穿上自己最好的正装,按吃西餐的那一套,还配上音乐,很有仪式感的,细细的把它啃个干净。
  菜很好,非常好,极其好,美中不足的,是准备的那些30年的陈酿,没有一个表示消受得起,大家都是浅尝辄止。
  菜足饭饱之后,看着这个和冯一平关系密切的小镇,大家有一场讨论。
  “从现在的结果看,你做得很成功,那么你对接下来,有什么展望?”也许是中午吃得太多,也许是这两天马不停蹄的行程,让他觉得有些乏,马斯克用手撑着脑袋,笑呵呵的问冯一平。
  未来啊,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冯一平差点把自己这些年来一直想着的目标,一下子溜出口。
  他是非常相信自己能实现那样的目标,但是,那样的目标,现在在别人看来,就难免有些狂妄。
  “就这样继续做下去呗,只要有需要,我就会一直做下去。”
  冯一平想起了镇里原来的发展。
  原本后来时,镇里也有了不小的发展,主要就体现在,镇里的房子越来越多,每次回家,路的两旁,都被挤得密不透风,看起来,也挺繁荣。
  但那是虚假的繁荣,那是不健康的繁荣,是不可持续的繁荣。
  那时的五里坳,依然是一个只有服务业的农业小镇,镇上多起来的那些建筑,都是靠那些在外打工的人带回来的钱建起来的,只有过年的那一段时间,格外的热闹,平常的时候,空置率很高。
  那时的五里坳镇,和下属的那些村并没有区别,平常的时候,只有老人和小孩,壮劳力们,都在外地打工。
  若干年过去,那些壮劳力会取代原本的这些老人,而原来的那些小孩子,会取代那些壮劳力……如此循环下去,不会有什么质的改变。
  “我一直希望能为这里的乡亲多做一些,我一直把这当作我自己的责任。”
  “我会一直为这个目标努力,目前,我们在这里已经落实的和正在进行的投资,已经高达几十亿元,未来,我们会一直持续不断的投入。”
  “至少,我希望将来,在看一些统计数据时,这里的居民,不会感觉自己被代表了,或者是拖了后腿。”他换了一个委婉的说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5/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