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2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0/2763

  所以从根子上说,美国就是一个鼓吹自由贸易,但又最善于设置各种障碍的国家,就是一个满世界鼓吹公平竞争,但恰恰最擅长搞不公平竞争的国家。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美国人,在社交领域,或者是视频网站领域,包括电动汽车等领域,竞争不过嘉盛的情况下,怕是立马会想到冯一平中国人的身份。
  再想想美国国会中的很多人,对但凡涉及到和中国有关问题时的态度,那到时美国公司的日子怎么可能好过?
  当然,解决的办法也不是没有,比如,可以顺了那些一直盯着公司的风投和银行家的意,吸收他们的投资。
  但是,在公司的发展一片大好,又并不缺资金的情况下,谁乐意这样白白让人占便宜?
  或者,让一平加入美国籍,但从他的作为来看,他怎么会愿意?就是他愿意,国内的民众也不会愿意,那么,国内的生意怎么办?他的那些规划怎么办?
  这同样不是条好路子。
  德鲁克见金翎皱眉沉思,稍微犹豫了一下,还是咳了一声,“金,你对婴儿保温箱事件有印象吗?”
  金翎一愣,“婴儿保温箱事件?”
  “对,如果没有其它事情,我想先回去工作。”
  “没问题,非常感谢,德鲁克。”金翎站起来送他出门,婴儿保温箱事件?
  德鲁克出门的时候,还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他看到那位个人条件出色的女总裁,已经坐在电脑前。
  他觉得稍有些别扭,我这算是,一定程度上的背弃了自己的国家吗?但是,好吧,这并不会对自己的同胞造成什么不良的影响。
  不过,这位女总裁和小老板的关系,还真的非常特殊。
  作为一个资深和卓越的人力资源专家,在分析了自己新加盟的这家公司的情况后,他第一时间就发现了公司在一些事情上的特殊之处。
  或者说是另一个隐患。
  那就是公司老板冯,对这位总裁金,那超出寻常范畴的信任,从他赋予她的权益来讲,至少在中国业务方面,金实际上是身兼董事会主席和执行总裁两职,对所有的事情,都有裁决权——完全可以抛开冯这个老板。
  但他们就是合作得非常顺畅,这太不正常!
  本来,他准备就这个问题,和冯一平深入讨论一次,但经过今天的事情之后,他觉得,还是观望一阵,或者干脆不提吧!
  年轻真好!
  真羡慕冯!
  ……
  等德鲁克一走,金翎马上用谷歌搜索了一下,一下子就跳出来好多大致相同的结果,她随便点开一条,只看了几行,马上恍然大悟,呵呵,要解决这个隐忧,其实也并不是没有办法。
  所谓婴儿保温箱事件,准确点说,是“抢劫婴儿保温箱事件”,“发生”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期间。
  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期间,美国各大报纸,刊登了不少与之相关的新闻,在战争发生一个多月后,最让美国民众印象深刻的一则新闻,就是伊拉克士兵闯进科威特医院,关掉了22个早产儿的保温箱氧气,扔出了这些婴儿,偷走了这些保温箱,直接导致了婴儿们死亡的新闻。
  之后,流亡美国的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在与老布什的会面中,也动情地控诉了伊拉克的暴行,谈到了伊拉克士兵闯进了医院,拿走了婴儿的保温箱。
  然后,老布什也在一次发布会上谈到了这一事件。
  接着,一位自称来自科威特的小姑娘娜依丽,在美国国会人权基金会为科威特举行的听证会上,进行了仅仅四分钟,但震撼了全美国的口头发言,“我志愿在阿丹医院和其他12名妇女一起帮助他人,我是最小的志愿者,其他妇女从20岁到30岁的都有。我看到伊拉克士兵带着枪进来,把婴儿们拿出了保温箱,并带走了保温箱,把婴儿们扔在冰冷的地板上直至死亡。”
  在此之前,本来有近半数的美国民众希望,即使伊拉克没能在西方定下1月15日前撤军,美国政府也暂时不要采取措施。
  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倾向,因为在此之前,伊拉克都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盟友。
  也是因为越战之后的反战传统。
  尤其是要与有一定军事实力的伊拉克作战,就将一定会导致美国士兵出现伤亡。
  但是在娜依丽作证之后,很多美国人的心态发生了转变。
  尤其是在越来越多的国会参议员直接引用这个小姑娘的证词,在老布什也在不同场合,至少重复了这个故事至少十次以后,美国民众一改之前反对政府进行伊拉克战争的想法,转而支持政府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
  伊拉克政府虽然进行了反击,但是,世界新闻秩序并不平等,垄断性和单向性很大程度扭曲了现实,他们的声音,压根就没有多少听众……
  直到科威特解放,包括美国在内的大量记者到科威特采访后才发现,这一成功的让美国人支持军事打击伊拉克的新闻,其实本就子虚乌有。
  那位娜依丽,不仅是科威特王室成员,更是科威特驻美大使的亲生女儿。
  整个的“抢劫婴儿保温箱事件”,不过是科威特政府聘请的公关公司——伟达公司,进行的一起成功的公关。
  选择“婴儿保温箱”,也是他们在花费了上百万美元之后,确定的一个方向,之后的一系列公关行动,就围绕这个主题进行。
  最后,他们的公关,进行得非常成功——可怜的萨达姆!
  而富得流油的科威特政府,为此付出的费用,只有1200万美元。
  为了1200万美元,美国的公关公司,甚至不惜鼓动国家参与一场战争——虽然有美国政府的算计和军火商的推动等等其它因素,但是伟达公司的公关,依然是一个关键。
  因此,只要肯花钱,只要现在就先发制人,提前铺好路子,搞好关系,这可能的隐忧,又算得了什么?
  金翎相信,以冯一平现在在美国商界的关系,最有可能对他们的业务发起挑战的,一定是其它初创公司,那些初创公司,又有多少钱来发动相关的公关和游说?
  只要能消除这个隐患,她相信,别说1200万美元,就是2100万美元,冯一平也愿意花——如果有必要,花更多他也不在乎。
  而且,作为一家已经成了气候的公司,确实很有必要进行相关的准备。
  她挺高兴的,因为,又有机会可以去见他。
  她马上给冯一平打电话,“你后天走是吗?我现在就来首都找你,有重要的事情要和你商量。”
第六百八十三章
严肃得吓人
  金翎觉得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觉得很轻松,但神奇工坊内,此时气压有些低。
  一向温和的冯一平,身子坐得直直的,有些恼火的看着桌旁的那些人,“这就是你们最近的工作成果?这就是你们的方向?”
  虽然他只是有些恼火,但包括小蔡他们这些老人在内,面对第一次这样发火的冯一平,都低着头,有些不敢反驳。
  这个家伙,虽然还是比公司的绝大多数人要年轻,但是,他身上的威势,好像不知不觉的,真就越来越重。
  那些刚加入公司的实习生,或者是那些兼职的在校生,本来今天还没事也找理由朝会议室这边走,想多看看冯一平这位传奇的同龄人。
  这两年冯一平在国内的时间少,他们可没有之前那些校友或者是同事们的福气,能够经常在学校或者是创业园碰到冯一平。
  但一看里面的那些平时牛气十足的老鸟,这会在会议室里,一个个的也像鹌鹑一样,那还敢围观?顿时纷纷加快了脚步,很快,会议室周围就成了一块禁地,连原本要从这边走的人,也自觉的选择绕道,一个个的,唯恐避之不及。
  就在这空气都好像粘稠起来的时候,“嗡嗡”,冯一平放在桌上的手机震动起来,他看了一眼就拿起来,“嗯。”
  见他终于算是暂时转移了视线,小蔡忍不住“呼”的一下,重重的吐了口气。
  她发现,这一刻,坐在桌边的好多人,包括那几个实验室的主持人,知名的专家,也在这样做,大家看起来,都像是沉在水底快要窒息的人,终于挣扎到了水面一样,都大口大口的呼着气。
  她顿时觉得轻松了好多,看来,被冯一平的气势压得都不敢大声喘气的人,不止自己一个。
  但是,这样轻松的时候,非常短暂,冯一平只简短的说了以,“好的,你过来吧。”就挂了电话。
  他并不知道金翎急着要和自己谈什么事,但是以他想来,应该不会是什么大事,最多会是和月底的接待有关。
  “一平,我向你检讨,是我监督不力。”他刚一坐下来,周星宇就说。
  “不,这完全不关你的事,”冯一平打断了他,“是我们这些骄傲的同事,完全没有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
  “我看,是不是因为对神奇工坊的管理太过放松,让大家太过闲散,或者是因为之前取得的成就,让我们大家觉得,可以轻松的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总之,我是真的很失望。”
  冯一平是真的很失望。
  一方面,这源自他对神奇工坊的高期待。
  进行团建之前,他召集那么多不同公司的高管,以神奇工坊为主场,第一次系统的向大家阐述了互联网营销的概念。
  并且直接表明,神奇工坊,就是公司实行互联网营销的试点——其实,这也是他当初创办神奇工坊时就已经定下来的策略。
  他是想好了,要把神奇工坊,打造成互联网第一的品牌,也未尝没有想过,把神奇工坊,打造成类似日后小米那样的品牌。
  至少他之前阐述的那些举措,都和小米当初的模式一模一样。
  可以说期望真是极高的。
  另一方面,自然是这一次神奇工坊的这些家伙们不努力。
  从那天到现在,已经过去近半个月的时间,其它的不说,就连他提到的互联网营销的第一步,社区的设置,也太不尽人意。
  他直接提到的那两点,博客和论坛,倒是都做了出来,只是,也就是做了出来而已。
  拿博客来说,且不谈它页面的设计,只是那内容,只有单薄的两篇,而且阅读量,加起来不过也就大致和工坊的人数相等。
  论坛就更不理想,上去简直能冻死,注册的人数,甚至比工坊的员工总数还少,帖子同样是寥寥无几,至于这寥寥几贴的可看性,极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0/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