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2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3/2763

  “谢谢冯总的宽宏。”叶航笑着坐下来。
  他知道自己不应该笑,但是,谁让自己就真的忍不住呢?
  冯一平已经开始了他的发言,和以往出现在媒体面前不同的是,这会他看起来挺严肃。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一定看到了北美那边的消息,就在今天,日本和墨西哥,已经达成了自由贸易协定。”
  这事,在场的记者,有的有关注,有的还真没关注,他们在跟同行小声打听的同时,也在琢磨,冯一平以这个话题开头,是什么意思?
  “FTA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怎样的促进作用,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清楚,那么,我们国家,目前和哪些国家签订了这一协定呢?0。”他举起手比划了一个零蛋。
  “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没有跟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达成自由贸易协定。”
  “大家都清楚墨西哥的情况,也都清楚墨西哥的经济实力,为什连这样的一个国家,都能跟包括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的经济体,以及其它的西方国家签订贸易协定,而我们国家,目前签订的协定为零呢?”
  原来是这样!不少人又一次称赞冯一平,他这个切入点,确实找得非常好。
  在去年,墨西哥的GDP总值,还不足我们的一半,他们国内无论是从市场环境,还是市场稳定等方面,一样不能跟我们相提并论,然而,就和冯一平说的那样,墨西哥,已经和那么多国家签订了FTA。
  “除了一些国家主观上的刁难,批评我们的经济,受行政干预太多,是最主要的理由,之所以这么说,那些西方国家肯定有设置贸易壁垒的考虑,也是因为我们国家的经济,是有我们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他们不理解的先进性。”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没有改进的地方,比如行政部门对市场的干预。”
  “再看看国内最近媒体上主流的看法是什么?是国进民退,是还要加强行政对市场的干预,我们先不讨论这个观点正确与否,我只想说,这样的行为,一定会导致发达国家,更不认可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从而会使得我们的对外贸易,不得不遭受更长时间的不公平待遇。”
  “我们的企业,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倾销指控,我们也都清楚,目前我们国家的经济,主要是外向型的经济,如果出口受阻,这会导致怎样的系列后果?”
  台下这会没有人在小声交流,大家走在聚精会神的速记。
  “再说说现在社会上对民企的相关讨论,或者说是讨伐吧,原罪,说实话,我都不知道这个词在经济中究竟是什么意思?我听说,现在在一些地区,司法机关收到的对当地民企的检举揭发材料,都已经堆得像小山一样高。”
  冯一平摇头,“很多人都质疑,民企负责人的第一桶金,来路不正,是挖国家和集体的墙角,不然,你为什么不敢公开呢?”
  “哦,”他这时好像想起来,“我刚才也被人质疑过。”
  底下又有人笑起来。
  “为什么不说?很简单,对商人而言,其实这不仅仅是隐私的问题,它还很可能关系到商业机密,很有可能,对不少民营企业老板来说,他的第一桶金是怎么赚来的,他现在还是做什么生意,那他为什么要公开?是傻呢,还是嫌钱赚得太容易,要多找一些竞争对手?”
  对啊,这一条理由,确实很多人没想到。
  “当然,关于我的第一桶金,我本来也不想说的,奈何媒体界的朋友,早已经给我扒了个干净,欢迎大家再用天文望远镜来看,我究竟有没有那个大家其实都不知道什么意思,但都在说的原罪。”
  “冯总你没有。”不止一个人在喊。
  “谢谢,还有一点,我们的改革,也一直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有些民企,其实包括其它所有制的企业也一样,会在一些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领域经营,也许在当时,这是值得商榷的行为,但是现在看来,那真的再正常不过,比如当年温州的八大王事件,还有傻子瓜子,现在,谁会觉得他们是违法?”
  不论是傻子瓜子,还是当初的八大王,都是我们在改革的进程中,有代表性的事件,在当时,那也是掀起了轩然大波,但是现在来看,很多人都不理解,那么简单,一眼就能看清楚对错的事,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会造成那么大的困扰?
  “我们再看看一组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字,目前民营经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达到49.7%,在不少地方民营经济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超过60%,民营经济吸纳的劳动力占城镇就业的75%以上。”
  “那我就想问一句,民营经济和名营企业家,还有那些自诩为老百姓利益代言人的各路专家,在我们国家这一场伟大的改革开放进程中,谁是付出者、劳动者、人民中的一员,谁又真正是改革开放的寄生虫、获得者或者贪婪无德的一批人?”冯一平敲着桌子,问出了一个掷地有声的问题。
第六百三十三章
义不容辞
  “一平。”周星宇给递给他一瓶水。
  “对不起,”冯一平喝了一大口,“我有些太激动,”他沉默了好一会。
  “也有很多朋友再三劝我,说一平,你好好埋头做自己的事就好,这些事情,再怎么说,也说不到你头上,我也想这样的,但看到现在的趋势,我真是忍不住。”
  这是他第一次在大众面前,袒露他的情绪,而这样真实的情绪,无疑很能感染人。
  现场的很多记者,此时就深刻的感受到了他的愤怒,他的痛惜,他的无力。
  “大家知道,我算是学经济的,也算是对经济有点研究,今天在场的媒体朋友们,应该也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领域的一些事情记忆犹新。”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不过短短的15年时间而已。”他掰着指头算。
  “这短短15年里,我们折腾了多少次?几乎是气候一合适,就会折腾一次,而每一次,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一直是被重点攻击的对象。”
  “虽然花样一再翻新,但其实是老谱一直在袭用,包括这一次的所谓原罪说。”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依然一直在努力前行,在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的、更大的价值,但按照现在一些自诩为民众利益代言人的专家的看法,民营企业家,已经是洪洞县里无好人。”
  “我觉得,一些所谓的专家,应该是出于沽名钓誉的目的,才抛出民企原罪论。”冯一平第一次指出了他今天这番发言主要针对的对象。
  浮云宁说的对,他很有分寸,绝不会把问题引到其它方面,比如政府部门。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一国的首富谈论政治,那总会令当权者不会太愉快。
  他针对的也没错,这场大讨论,就是由一些专家的鼓噪而兴起的。
  “一些学者,可能也是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才会因为一些国企改革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而得出这样的偏激的结论:国退民进的国有企业改革,就是民企侵吞国有财富。”
  “一些学者,应该也是因为治学不严谨,或者是懒得思考,才针对上述原因,进而得出一个简单粗暴的结论,应该叫停国企改制。”
  “但就是这样的水平的专家,他们的言论,居然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他很摇了摇头,“我真有些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大家可能不知道,我还是清华大学一家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所以我清楚,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还是认为,国有企业改革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必须坚持改革的大方向,同时增强透明度和程序的合理性,尽最大可能减少改制中的攫取损失,可惜的是,媒体上现在看不到这样的评论。”
  “我想,这可能就和在座的各位有一定关系,我们就不能多宣扬一些主流的观点吗?”
  记者们也沉默下来。
  目前的现实是,因为国进民退,会增强官员手中权力的含金量,至少在体制内,没人敢为民企发声。
  而国内大多数媒体,尤其是主流的,其实都算是体制内的。
  “我们都清楚一点,公众利益真正得到维护只能是改革完成之后,而不可能是在改革之前……”
  “我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实,时间也是,再过十年,如果我们回头看这场讨论,就会很清楚的知道,那一小撮所谓的专家,究竟是为了民众的利益,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我的这番话,可能不会发生任何作用,但我还是认为有必要阐明我的观点,我也衷心的祝愿,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对社会上的一些事情,能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不去盲从一些所谓专家的意见。”
  “最后,我还是会努力做好的我的工作,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把精力集中在工作上,不管是社会主义,还是小康社会,都是干出来的,我一直奉行那句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
  半个小时后,这场名为采访,实际上是冯一平发表声明的记者会,在比较沉重的气氛中结束。
  居然都没有一个记者提问,这应该是冯一平参与的所有记者会中,最特别一次。
  “金总电话,”人还没散,吴倩就把手机递给他,“刚刚也一直在打。”
  “怎么了,这么急着找我?”
  “冯老板,冯大爷,你就不能少说两句?你知不知道,这有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多少麻烦?”虽然没在现场看,但金翎同步听到了冯一平刚才发言的全过程。
  “能有什么麻烦,难道连我这样的大实话也不能说吗?”
  “既然你也知道,你的这番话,可能不会有任何作用,那还说它干什么?”
  “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说的话一定有用,同样也不能保证自己说的话就一定没用,总之,有所为,有所不为吧,我总是觉得,有些事,我义不容辞。”
  因为没有谁比他更清楚今后十多年的发展趋势,他衷心的希望能少一点折腾。
  “你义不容辞,我又得责无旁贷的给你收尾。”金翎小声的嘟囔了一句。
  她知道冯一平现在心情比较低落,就说了点会让他觉得高兴的事,“其实以我们现在的地位和影响力,出面说说这样的话,也理所应当,如果我猜得没错,接下来,我们会接到很多公司的电话。”
  这是几乎是一定的,冯一平是迄今为止,对这个问题表态的民企负责人里,影响力最大的一位。
  其它的那些,因为有感于格林柯尔系目前面临的不利局面,大多数都保持沉默,他们主要也害怕引火烧身。
  确实,不是所有的民企,都有像冯一平和他的嘉盛一样足的底气。
  “希望吧,我现在得去睡一觉。”憋了太长时间的情绪一下子宣泄出来,让他觉得有些累。
  再说,他说这番话,并不是为了得到大家的感谢,他又没有成为民企里带头大哥的意愿,虽然他现在确实有这样的地位。
  “你心真大。”金翎这话也不知道是褒还是贬。
  ……
  金翎猜得没错,到晚上,虽然不出冯一平所料,只有寥寥几家报纸报到了他下午的讲话,还不是全文,但是,这已经足够轰动。
  金翎和周星宇,又和冯一平刚下飞机的那会一样,接到了太多的电话,只不过这一次打电话的人,不是领导,而是国内知名民企的负责人,他们都表示,“冯总说出了我们的心声。”
  向晓芳和浮云宁也在讨论这事。
  “一直以来,我只觉得他在商业上非常精明,没想到,他还能为了这样的事出头,你也看了现场的视频,你看他的一些情绪,不管是担心还是难过,都非常真实。”浮云宁躺在床上说。
  手机那边,传来向晓芳幽幽的声音,“有时候,面对有些问题,不精明才难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3/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