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2763

  受他们的影响,这些年,国内也有不少人走上了程序员这条路,虽然后来的人能记得住名字的,也就是以“三君”“五杰”为代表的几十位,但是其中当然还有许多程序员高手,只不过,他们没能在一轮轮的角逐中成为最后赢家。
  洪浩然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后,在硅谷工作了一阵,很快还清了家里供他读书的欠债,也有了些积蓄,两年前,就揣着报国的梦想,准备回家创业。
  然而,当时国内的基础设施很不理想,抱着观望的态度,他高薪应聘进了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担任总经理顾问,主要是为当时厂里上引进自德国SAP公司的一套ERP系统做协调工作。
  辛苦了快一年的时间,后来他惊讶的发现,这花了大价钱、投入了巨大人力物力的系统,更多的时候还是被当作一个门面工程,连它功能的十分之一也没发挥出来。
  原总经理高升至市国资委后,新上任的领导虽然还是按照原来的薪水,让他负责这一块的工作,他自己却干不下去,要赚钱,留在美国就好,何必回来。
  他是个有情怀的程序员,辞职之后,自己出资,成立了一个软件公司,一年下来,他节衣缩食的带着一帮人马,也开发出了几款应用软件,却始终找不到买家,公司已经维持不下去,今天,他用最后的一笔积蓄,含泪解散了公司。
  因为生意上的事,老婆这两天正和他冷战,回了娘家,他看着冷清的房间,叹了一口气,就进了书房,搞不好,还是得找工作。
  他信马由缰的点开了母校的BBS,随意浏览着,忽然看到一个招聘广告,有管理经验,熟悉企业管理软件的程序员,这说的就不是我吗?一看待遇,是面议,但是合格者可以拥有公司股份。
  他决定试一试。
  他约好了时间,来到省城,发现和他谈的,不是通过电话的冯振昌,而是一个看起来还是学生的孩子。
  冯一平打量着他,这是一个头发还算浓密,穿着牛仔裤和夹克衫的三十出头的男人,也算是年轻人吧,可是不知道是因为坐了几十个小时的火车还是什么缘故,脸色不大好。
  冯一平先了解了一下他的经历,不觉有些唏嘘,这个时候的斯坦福毕业生,如果安安稳稳的留在硅谷好好混,以后真说不准会混出多大名堂来,有时候,情怀这玩意儿,还真是个害人的东西!
  不过,冯一平可是相当欢喜,他没想到最后还是BBS上那免费的广告起了作用,竟然网到这么一条好像是量身定做的大鱼。
  洪浩然原本相当失望,由着冯一平这个学生套他的话,想着这趟不但浪费了时间,还浪费了差旅费。
  但随着冯一平深入的聊到ERP,他慢慢的收起了轻视之心,能说出这些话的,绝对对企业资源计划有着深刻的认识,而且在有些方面比他这个全程参与的人还要有见地。
  冯振昌没有参与谈话,但看人总会看的,看着洪浩然和儿子说着说着,就有些惺惺相惜的意思,自觉有些骄傲。
  不过洪浩然对这个可不看好,刚经历过一次失败的他劝道,“这个不是个小项目,是个系统工程,我们从无到有想做起来,不是一两天的事,投入更是个无底洞,所以,我想劝你,还是要慎重些的好。”
  他是不想看着眼前这个也有些情怀的孩子,走上他的老路。
  “这不用担心,我已经考虑的很清楚,况且,我们也不用一开始就求大求全,先从大家现在都比较重视的财务软件着手,把财务管理做好了,就先把他当财务软件卖,然后再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一个一个的模块来。”
  后来国内的ERP软件就是这样来的,先开发一个模块出来,当一个单独的软件朝外卖,当然,借口要预先开发好,最后,把所有的模块整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这倒是个办法。”洪浩然很赞同,这样好,即使最后不成功,也多少有几个产品能赚点钱。
  “那么洪先生是能接受这个职位?”冯一平对他也很满意,洪浩然刚才劝他多考虑考虑,显然已经在为他着想,是个纯良的人。
  “只有一个问题,公司还是要在这吗?”洪浩然问。
  “其它的你都可以做主,就是公司选址,必须放在省城。”冯一平耐心的跟他解释,“做这样的系统,不可能闭门造车,肯定要结合实际,我们家的面馆和装修公司,刚好可以让你做实验,如果在其它地方,就没有这个条件。另外,这也考虑到以后销售的问题,我们在本地多少有些关系,将来这些都可以成为助力。您觉得呢?”
  “我原则上接受,不过,我要征求我妻子的意见。”冯一平说的确实在理,ERP本来就是在组织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想闭门造车做出这样的系统来,那就是痴人说梦。
  “没问题,您的生活问题不用担心,房子我们会配,孩子上学的问题也能解决。”
  “呵呵,我还没孩子呢!”
  洪浩然回到上海后,想办法说服了老婆,其实老婆能跟着他从美国回到中国,还是很支持他的,也不太在乎再到国内的其它地方,之所以和他闹别扭,也只是不满他原来没有清晰的赢利计划,就单纯是为了做软件而做软件。
  征得了老婆的同意后,洪浩然就着手招兵买马,冯一平通过已经在一家外企上班的李嘉,高薪拉来了她一个有注册会计师证书的师姐。
  她不仅是做会计,刚成立的公司,短期也主要是花钱,哪用得着注册会计师这样的大牌,她的主要工作,其实是对财务管理模块提出意见。
  当然,李嘉本人也很想来,她知道冯一平不会做亏本的生意,也是用这一点说服了她师姐,可是冯一平嫌她是个菜鸟,没有工作经验,呵呵,当时把她给气得!
  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以洪浩然作为技术总监的智通公司,终于在省城挂牌成立,它的成立和成功,为冯一平将来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百九十章
休学
  追求合理利润,坚持良心做事的嘉盛装饰这一阵子也发展的挺好,成立以来,也没正经分过红,年后,就把注册资本金增资到了55万。
  同时,各个部门也都充实起来,新增了一个工程预算部,负责报价和盈利预算。
  工程部下面已经扩充到了十支队伍,但是随着新房越建越多,已经小有名气的嘉盛公司接到的单子也越来越多,总是有业主排队在等。
  不仅仅是工程部扩张了,设计部也增加到了五个人,陈学峰依然是设计总监。
  另外,还设了一个两个人的市场部,其实不用他们跑市场,主要是接待上门的客户。
  梅义良还是不大在办公室坐得住,总想着往外面跑,除了去各工地抽查,就是让市场部出一个人,和自己去已完工的业主家回访。
  公司成立以来的经验告诉他,回访和售后,会极大的提高公司的美誉度,那些满意的业主,就是嘉盛免费而强有力的市场部编外人员。
  冯振昌在省城一共开了十三家面馆,暂时无须扩张,所以盈利水平很稳定。经过多次的协商,学苑路的那家面馆,就是他们的第一家面馆,那栋两层的小楼,终于被他们买了下来,虽然买的时候有些溢价,但是长远来看,肯定还是很赚。
  而且,这家馆子,对他们而言,有特殊的纪念意义。
  村里的其它人,在各地一共开了二十五家面馆,都还算幸运,虽然有的赚的多,有的赚的少,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是亏损的。
  按这个势头,到年底时,肯定不止三十家面馆。
  加起来四十多家面馆,其实已经可以让塆里实现订单化农业,不过,这样的事,在村里总是要有一个总负责的才好,现在村两委的这套班子,他们完全信不过。
  冯振昌听了儿子说的,跟自家四弟说过好几次,叫他干脆不要在村办小学当民办教师,准备竞选村长。
  四叔还有些犹豫,不过冯一平想他肯定会想通的,他一个民办教师,要转成公办教师很不容易,也可以说希望渺茫的很。
  另外,随着计划生育抓的越来越紧,到外面做生意的越来越多,在村小学上课的孩子也越来越少,而且看样子,未来的几年,只会更少,迟早会被裁撤。
  当然,听冯一平一分析,冯振昌也觉得,就冲他带着这么多村里人在城里立住脚,并且富起来的事,只要老四站出来选这个村长,那他就没理由选不上。
  肖志杰和王昌宁两个这学期更是拼命,随着6月份越来越近,肖志杰越来越显瘦,他这样努力的动力有很多,其中一个是至少要到县城,这样离张秋玲近一些,另一个,当然是要追上冯一平。
  至于王昌宁,更是废寝忘食,肖志杰好歹数学算突出,他则比较平均,但都不突出,所以比肖志杰还努力。虽然他爸妈已经在筹备开第二家店,家里经济条件已经大大改观,但是这一次如果还考不上一中,他也没脸再要求复读。
  为了让他们两个有更多的时间复习,并且营养也跟得上,肖建平把还没出嫁的三女儿叫回了家里,帮他们两个做饭打理家务。
  好在付出总有回报,最近的几次模拟考试,他们成绩都还不错,每次都在五百分以上。
  六月初的时候,冯一平开着小舅的车回去了一趟,给他们加油打气。
  中考前夕,王昌宁爸妈让他王昌安特意赶回来,自从冯一平考上市里的高中后,几家人可都是暗暗鼓着劲,希望自己家的孩子也能上高中,将来上大学。
  96年市里的中考题还算正常,出题老师都没有抽风,三天紧张的考试后,他们没有休息,第二天一早就赶到学校估分,最后的结果是,两个人都在515分以上,按理是没有理由不被县一中录取的。
  最后成绩出来,肖志杰519,王昌宁居然还比他高出两分来,7月上旬,县一中录取分数线公布,正是515分,他们俩双双被录取。
  肖建平看到了冯家冲这几年的变化,不要说冯一平家,就是刚出去的王昌宁家,现在经济条件至少也不会比他家差,儿子考上了高中,将来是肯定要读大学的,以后还要在城里找工作安家,那个花销可不是一般的小。
  他也动了心思,去了省城一趟,找冯振昌商量,也想找个合适的地方,开家面馆。
  收到录取通知书的肖志杰和王昌宁,准备好好舒缓一下这两年来的压力,就先双双跑到市里,住在冯一平家,然后又去省里,再去王昌宁爸妈那,好好玩了十几天。
  哥伦比亚公司精心制作的极速前进第一季播出后,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抢走了本应该两年后,由荷兰制作的第一部成熟形态的真人秀《老大哥》应有的风头。
  之后,美国戴维斯·特里梅因律师事务所上海办事处,向闻风而来的欧洲各国转让了版权,让冯一平的荷包丰满了很多。
  有钱了的冯一平,趁着今年苹果的股票跌到低谷,趁机买了一些,他是巴不得把手上的钱全部投进去,可惜,这项投资当然是好,但是,要真的见到收获,还真是巴菲特说的那句话,要长线持有,最少要再过个十几年,才能利益最大化。
  当然了,做人不要太贪心,就像电影《阿甘正传》里说的那样,就单凭他现在买的这些苹果股票,只要不是像后来一些纨绔一样把钱不当钱,整天纸醉金迷的,以后他基本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一大帮人忙活了大半年的时间,让冯一平砸进去不少钱的智通公司,终于也出了成果,以财务软件为核心的一套管理软件,已经出了试用版,正在面馆里试用,非常重要的相关接口,也都开发完成。
  洪浩然一边带着人修补实际运行中出现的漏洞,一边按冯一平的要求,着手库存模块的研发。
  至于冯一平,他现在面临着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说服爸妈和学校,让他休学一年。
  他还是先找的小舅和小舅妈,没有细说具体原因,只说明年必须在大部分时间呆在大陆以外,当然,其实就是香港,这对他很关键。
  快到预产期的小舅妈得了他的托付,几次挺着个大肚子去帮他做爸妈的工作,小表弟满月后,刚出月子的小舅妈,带着孩子回了娘家一趟,就又去找冯振昌他们做工作,而且,冯一平也说,休学一年,他巩固一下,将来考上国内一流大学的把握更大,就这样,软磨硬泡的几个月之后,冯振昌和梅秋萍终于勉强同意。
  家长同意了,这个事情也是难办,以伤病休学这个显然不现实,冯一平一天假都没请过,更不要说病假,所以只能以出国探亲为借口,他已经有了护照,现在办个美国的签证也容易。
  要知道,哥伦比亚电视公司单第一季就名利双收,戴维斯·特里梅因律师事务所上海办事处,也因为代理冯一平的版权而打开了局面。
  最后,冯振昌和梅义良和冯一平的班主任深入交流了好几次,打通了学校的关节,并请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应酬了几次,终于97年初,把休学手续办了下来。
第二卷
玉汝于成
第一章
收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