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2763

  “不,我倒希望他平凡一点,不要像一平那样,小小年纪,就操那么多心,那么累!”蔡虹说。
第一百八十三章
浦东行
  寒假结束后没几天,冯一平就和爸爸一起动身去上海,冯玉萱又一次犯了病,想去看看只在电视电影里看过的大城市,“我都辛苦了一年,我也要放假,我也要去!”
  没办法,在国内,除了自己的家乡,至少有两个城市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是带有光环的,首先当然是首都,其次,大家心目中的第二个大城市就一定是它,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代,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上海生产出来的东西,可以说都是品牌的保证。
  七八十年代,城里的人们结婚时,时兴的三大件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而上海牌手表,凤凰或者永久牌的自行车,蝴蝶或者蜜蜂牌的缝纫机,是不少待嫁新娘梦里的首选。
  而对冯一平他们来说,印象最深的则是小时候大白兔奶糖,以及上学后的回力鞋。小的时候,能有一颗大白兔奶糖吃,那是比后来吃什么丝般柔滑的巧克力幸福的多,上学以后,要是能有一双白色的回力鞋,上街的时候,绝对比后来乱大街的耐克阿迪有派。
  总之,上海之于他们这些原来乡下的老百姓,就像纽约之于上海人。
  可是,年底本就是生意好,事也多的时候,要不是蔡虹反应太厉害,冯一平都想跟小舅去,现在爸爸和他一起走,冯玉萱哪能走的开。
  这一整年,冯玉萱确实也很辛苦,爸妈也不好伤了她的心,就安慰道,“这次去也不是玩,是有正事的,明年吧,到时给你放假,让你好好去玩。”
  “去玩什么,你好好多赚些钱,明年直接去那买套房子,把户口也迁过去,把自己变成上海人,岂不是好?”冯一平的口气总是大些。
  经过几十个小时的颠簸,冯振昌带着冯一平来到了目的地,此时天还没黑,他们两个在南京路附近转悠了大半天,最后找了家巷子里的便宜宾馆。
  在火车上就没正经吃过饭,儿子又跟着在一起,冯振昌找了家饭馆,炒了几个菜,虽然有些偏甜的口味叫他不太吃的惯,还是被吃的一点不剩。
  冯振昌现在也算是个城市人,可是,当冯一平带着他到外滩时,他依然被深深的震撼到,“那得有多高啊!”他昂头看着对面的电视塔。
  “460多米。”冯一平回答他。
  “啧啧,那不是差不多一里路。”
  “等明天事情办完了,我们上去玩玩吧,有专门的观光楼层的。”
  “真的?那倒是可以。”对前几十年一直呆在农村的冯振昌来说,比起自然景观,还是这些摩天大楼对他的吸引力大。
  第二天上午九点,位于南京西路的美国戴维斯·特里梅因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迎来了两位客人,前面的大人稍显拘谨,倒是后面的那个半大小子满不在乎的四处乱瞟。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前台小姐问冯振昌。
  “知识产权的事。”冯振昌磕磕碰碰的用地方特色的普通话说出了这个拗口的名词。
  “请问有预约吗?”
  “没有,是不是没预约就见不到律师?那我们就不在这耽误工夫。”冯一平接过话说。
  托加入WTO谈判的福,去年开始,司法部有限放开了法律市场,允许符合条件的国外律所在国内开办办事处,但是,能从事的业务不多。
  比如,法律规定,这些办事处不能代理中国法律事务,什么意思呢,直白点说,就是我们老百姓要在国内打官司,它不能接这样的案子,连咨询也不行,外国人要在国内打官司,它也不能直接和相关机关打交道,而是要再委托国内的律所来办理。
  同时,这些办事处也不准聘用中国籍的律师,聘用的辅助人员也不得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他们现在也还没有找出后来那么多的变通手段,所以生意绝对一般。
  再者说,预约神马的,听起来好像很有档次,可是,符合现阶段中国的国情吗?
  “对不起,我不是这个意思,主要是问您有没有熟悉的律师,两位这边请!”
  在楼上的会客室坐了不一会,冯一平的一杯咖啡还没喝完,一个四十来岁,身材高大的白人老外,穿着深蓝色的西装走了进来,跟冯振昌握手,用很怪异的口音说,“您好,我是史密斯。”
  这时,老外身后闪出来一个穿灰色职业套装的中国姑娘,史密斯太高太壮,刚才完全把她挡在身后,“你们好,我姓范,是史密斯先生的翻译。”
  “你好,我是冯一平,这是我爸爸冯振昌。”
  接下来的谈话,完全由冯一平进行,不过这一次有爸爸在旁边,他有底气的多,冯振昌也没有觉得被冷落,看着儿子在老外面前侃侃而谈,很是骄傲。
  花了半个多小时,冯一平向史密斯介绍了他的两个方案,只不过交流的不是太顺畅,主要是方案里的一些专有名词让范翻译有些为难。
  史密斯听完之后,说了一长溜,翻译过来,就是确认这两份方案是不是他的原创,冯一平肯定的答复了他们,那个史密斯虽然有些惊讶,不过也没有像当初大成律所的杜律师一样,问为什么他能做出这样的方案来,外国人尊重隐私的这个习惯,冯一平还是很喜欢。
  第二个问题是,这样的“show”,是不是能被人接受。
  这个问题冯一平早就准备好了,他用他不太标准的口语,照着纸上念给对方听,果然,就和电影《中国合伙人》里说的一样,英语说的不好,最难受的是听的人。
  史密斯笑着把那张纸接过去,冯一平说的只有三层意思,一,真人秀是大众传媒的电视媒体必然的走向;二,贵国不少电视公司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三,这两分方案的商业价值,应该由专业的电视从业人员来判断。
  冯一平通过翻译问了一句,“如果电视里真有这样的节目,你会不会参加?你会不会收看?”
  史密斯听了大笑,如果真有极速前进这样的节目,他即便参加不了,只要剪辑出来的效果不是太差,他肯定会收看的,而对电视节目来说,最主要的就是收视率,只要收视率上去了,什么都好说。
  他代表办事处接下来这份委托,不过正式文件的签署,还要等到这两份方案变成英文。
  第三天,冯一平他们接到电话,由冯振昌和他们签下了正式的委托协议,办事处的首席代表,一位取了个蔡姓中文名字的老外也在场,并笑着说他们很有信心为冯一平他们争取一个较高的转让费。
  临走的时候,冯一平留了一张纸,托范翻译帮他在各个高校的BBS上发个帖子,见是要找软件设计人员的招聘这样的小忙,范翻译自然是答应了下来。
  见事情办的顺利,冯振昌带着冯一平来到了东方明珠塔下,昨天他们可是来过,不过冯振昌看到那个价格就有些却步,今天不一样,他儿子看来都会赚到美国人的钱,为他花上个百八十也无所谓。
  这一次却步的是冯一平,在售票处,他把相机递给爸爸,“爸,你上去吧,我有些怕!”
  他是真的有些恐高,坐飞机还好,就那一个小窗口能看到外面,在这样玻璃外墙的观光塔,他整个人都不好。
第一百八十四章
我想开公司
  父子俩也算是小有收获的回到省城,当晚,梅义良带着已经显怀的蔡虹来给冯振昌他们接风。
  吃饭的时候,冯振昌眉飞色舞的说起和外国人谈判的事,外国人大家都有见过,但是打交道却没有,所以对他们两个近距离和外国人接触的事还都很感兴趣。
  “你是没见到那个老外,又高又壮,他走在前面,把身后跟着的一个身材和蔡虹差不多的女的,挡的完全看不到,怕是有两米高,至少得两百多斤,问个好也问的怪声怪气的。”
  “你的普通话也不怎么样。”梅秋萍给儿子夹了一块鱼,同时打击了一下说的口水四溅的冯振昌。
  “怎么也比他好!”
  “哥,你跟一个外国人比中国话说的好,我怎么听了就觉得好笑呢?”蔡虹听了他的话,忍不住笑。
  算了,不跟这些头发长见识短的女人计较,冯振昌转而说起登上东方明珠塔的事,可是照片还没洗出来,他讲述的能力又差点火候,不能带大家身临其境,听的人只是感慨,那楼真高啊!
  冯振昌突然有一种对着一群牛弹琴的感觉。
  “弟,按你说的,如果这次转让成功,能有多少钱?”是啊,这才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具体不清楚,几十万吧!”冯一平含糊的说,他也是真不清楚,在这一行,因为算得上是开创者,现在也没有先例可以比较。
  “那就是在上海买套房子没问题?”
  “应该没问题,不过这笔钱我有用。”
  “小小年纪,也不买房子,这么大一笔钱你用来干什么?你不是不愿意吧?”冯玉萱不满的问,几个大人,特别是梅秋萍,此时碗都放在桌子上,都不解的看着他。
  “我要开个公司,开发软件的,这些钱全投进去估计也只能先撑个场子起来。”
  “软件?是什么?”梅秋萍问。
  “电脑上用的!”这个梅义良知道。
  好吧,小舅这么说也不能说是错。
  “能赚钱吗?”冯振昌问。
  “做的好能赚大钱,做的一般能赚些钱,做的差,以后也能省些钱。”这也是冯一平的真心话。
  “那就是不稳妥呗,儿子,你再想想吧,你姐说的没错,哪怕是把这笔钱你再拿去买套房子,那也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啊!”梅秋萍劝他。
  “就是,听你说的这么玄乎,还不如买套房子呢。”冯玉萱可是还记着冯一平的那番话,想成为上海人。
  “对,还是多想想,再买个铺面也不错,我觉得学苑路那家说不定也能买下来。”冯振昌说。
  关键时刻,还是蔡虹出来支持他,“哥,姐,你们还是先听一平说完吧,他的主意,有几回是错的?再者说,就算将来拿到了钱,这钱也是他赚的,怎么用,他该有发言权吧!”
  “对,让一平先说说,你那个软件是什么东西。”梅义良也说。
  要让他们理解,冯一平还真得好好组织一下语言,“我想开发的这个软件,是给企业用的,就比如用在家里的面馆上,爸妈到时在家里点点鼠标,看看电脑,就能知道哪家店到现在为止每样买了多少,有多少顾客的点单还没有上,哪个员工正在收拾桌子,厨房的厨师正在煮什么面,厨房储物架上第三层左边第二格里的,从农贸市场禽蛋铺张三家采购来的鸡蛋还有多少个,这样下去,多长时间,就要给那家店送鸡蛋,麦饼机里还有多少麦饼,里面干菜的是多少,咸菜的是多少……”
  一群人都听的云里雾里的,冯一平只好结合实际,“就是每家店都装上这个之后,哪怕都不去店里,你也能知道每家店实时的情况,那些想动歪心思的,再也没办法做手脚,偷不了钱。”
  这样说是直观点,但是大家都还不太懂,冯一平只得再发挥一下,“我们现在在省城有十几家店,比较集中,开车用不了一天就能转一圈,假设我们在全国各地开了一百一十家店,那该怎么管,要是将来还开到国外去呢?那些店长就一定不会和手下一起瞒着我们捞外快吗?”为了让爸妈能接受,冯一平只有尽量往钱上靠。
  “还是不懂!”冯玉萱率先摇头。
  “我也不大懂,不过听一平说的是挺好的,要是真能那样,哥,姐,你们以后不是轻松多了吗?”
  “我也不懂,不过,哥,姐,我觉得从三年前到现在,一平说的都还靠谱,你们去上海想卖给美国人的那样东西,说不定就是他为了这件事做出来的,既然他想做,就让他做吧,我们这些大人,帮不了忙,也不能拖后腿吧!”
  不仅真人秀的版权是为了这事,他寄到哥哥出版社想出书的小说,也是为了这事,还是小舅和小舅妈理解我!冯一平在心里默默为他们两个点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