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1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4/2763

  哈斯廷斯愣了好一会,把眼睛转向一旁,看着眼前深沉的大海,喃喃道,“伦道夫,他真的比我强太多。”
  冯一平微微点头,“所以,我是这样安排的,你回归,重新执掌奈飞,由伦道夫负责Youtube,但是,你清楚以后奈飞和Youtube的关系吧。”
  “我知道,奈飞以后很多方面其实可以说是从属于Youtube,我完全赞同你的安排。”哈斯廷斯这次没有任何犹豫,哪怕这其实意味着他在一定程度上,要服从伦道夫的管理。
  这个态度让冯一平很满意,他点点头,“那么,哈斯廷斯,欢迎回归。”
第五百五十五章
新路
  6月的第一个周末,世界把目光短暂的从中东移开,集中在法国西北部的一个海滩上。
  在此前的几天,法国就把这一地区的警戒级别,调高到最高级别的红色。
  在陆上,上万名士兵、宪兵和警察,像60年前的那些勇士们一样,凌晨时分就已经在各点到位,实行警戒;在海上,数艘战舰正在游弋,严阵以待;在空中,侦察机在空中盘旋;在海滩附近的机场等要地,配备了响尾蛇等地对空导弹……
  这些还不是全部,一批“幻影2000”战斗机、直升机和近千名机动部队士兵正枕戈待旦,随时候命。
  如果只看数量,这天出动的军人和军事设备,远不能跟60年前的那天相比,但是,如果论打击效果,可能还真不亚于60年前的阵仗。
  不过,60年年集结在这块海滩附近的人们,是为了解放遭受侵略的民众,而今天的大动干戈,是为了保卫一场和平聚会的安全。
  或者说,是为了保卫与会的欧美国家领导人的安全。
  抚今追昔,多少还真有点讽刺之感。
  整个欧洲和东道主法国,之所以投入这么大的人力,来举办一次这样的纪念活动,从深层次上来讲,他们是在寻根,而寻根,也是为了找路。
  在全球化越来越快,美国依然在前面遥遥领先,中国在身后奋起直追的今天,法国乃至欧洲,迫切需要找到自己的路。
  不过,和他的前辈不同,今天的法国领导人,担心的并不是德国,他担心的是美国,他非常担心美国那个以“失言”出名的牛仔总统,会在演讲中把他主导的伊拉克战争,和60年前的诺曼底登陆相提并论。
  ……
  而此时,在遥远的东方,一个世界上没有多少人知道,并起眼的小地方,已经是骄阳似火。
  从早上开始,这两年利用率一直很高的五里坳镇广场,又一次热闹起来。
  和以往的热闹不同的是,这一次,广场上多了几辆大型的施工设备。
  是的,和几个小时后将要举行的那场令人瞩目的活动一样,五里坳今天的这项活动,也和路有关,只不过,和欧洲那些发达国家想找的路不同,五里坳已经有了路,这一次,他们是想把路再进行一次升级。
  要致富,先修路,想更富,修高速,五里坳就到了这个时候。
  要说这条高速公路,从立项到启动,在业内绝对是效率最高的一次。
  谁让这个项目,得到了省里一二把手的一致关注呢?谁让五里坳这个以前名不见经传的小镇,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新农村城镇的典型呢?
  刺眼的眼光火辣辣的照在广场上,却连一丝风都没有,离那些大型施工设备近的人,甚至都能闻到阳光晒在轮胎上,散发出的刺鼻气味。
  但是,比这个天气更火热的,是他们的心。
  意气风发的盛正,穿着一件白色的短袖衬衫,不但系着红领带,胸前还别着一朵花,很有几分新郎的架势。
  不过,他这个新郎这会忙得很,顶着大太阳,在广场里健步如飞,检查一处处的安排,只是偶尔才会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巾,擦擦头上脸上的油汗。
  今天所有的安排,出不得半点纰漏,因为在今天,五里坳镇,将第一次迎来省长的大驾。
  上午十点整,在一辆雅阁的警车打头下,一溜三十余辆轿车和中巴,鱼贯驶入广场边的停车场,霎时,早就准备多时的乐队,马上奏起了欢快的迎宾曲。
  同样穿着白衬衫的省长带着省市的几位干部,从一辆考斯特上下来,他推开秘书撑着的伞,叉腰站在地上,面带笑容的环顾着这个极具特色的山区小镇,确切的说,现在应该是大镇,“名不虚传啊!”他赞道。
  现在的五里坳,和刚开始大家的第一印象截然不同。
  之前来的人,都感觉这里是突兀把一个工业发达的南方小镇搬了过来。
  但是现在,随着五里坳镇版图的扩大,随着一系列商业、文化等设施的建成,尤其是郭国坚经过冯一平的启发后提出,并得到省里一把手认可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城镇建设的试行,现在的五里坳,整体感官上,又经过了一次脱胎换骨般的提高。
  已经和人口众多,建筑杂乱,因为发展太过迅速,整个市容市貌,根本就没有什么规划,或者来不接规划,同时也没有空间规划的那些南方工业强镇,有了明显的区别。
  如果要形容,已经有几分接近冯一平希望效仿的欧美小镇的模样,不过,又有自己的特色。
  群山间的小河旁,这一块狭长,但是面积有限的平原地区,被规划得很大气,除了现在看起来,被日益长高的树木环绕起来的嘉盛工业园,其它的地方,除了绿化,公园,就是其它如学校、医院、车站这样的公用设施。
  沿河的那一溜,被建成了商业区,那也是镇里高楼最多的地方。
  而后来新投资的工厂,新建的民居,以及一些因为原有的办公场所,早就不能满足办公需要的政府机构,则全建在周围的山上。
  山上原有的植被,被尽量多的保留了下来,还额外新植了不少绿树,和山间的建筑,看起来非常和谐统一。
  “百闻不如一见啊!”省长赞道。
  勉强挤进省长身边第一圈的盛正,激动的脸比胸前的花还红。
  省长向他招招手,“小盛,来来,”省长握住他的手,“你们做的不错,不仅是发展得不错,你们的工作,为我们省的农村城镇建设,竖立了一个好榜样。”
  按照国内官场中的规则,高级领导向来很少直接夸奖下属,尤其是在这样的公共场合。
  盛正顿时觉得背后不少人看向自己的目光,热得发烫,他知道,那是羡慕。
  但是,这会他管不了那么多,他这会非常激动。
  他激动不是因为见到省长,他不是第一次见省长,常务副省长,他叔,更是经常见。
  他激动,是因为省长的夸奖。
  “跟我们说说,这么建设和规划,你们是出于什么考虑?你们是怎么让企业把工厂建在山上,让居民没有扎堆在镇里建房子,镇里留下来的这些平地,将来如何使用?”省长拉着他的手,就一直没有松开。
  “我们这么做的出发点是,城镇中心,应该和周围的乡村一起繁荣,而不是建设在周围乡村衰败的前提下,在大力发展工商业的同时,要引导乡村和城镇中心和谐发展,让乡村更美丽,也让城镇中心不在人满为患,公共资源稀缺……”
  “好啊,”省长今天看来是真高兴,毫不吝啬自己的赞赏,“文件上听起来太空洞,这实地看起来,真让人高兴。”
  盛正高兴的同时,也有些忧虑,他担忧的是,经过省长这么一通狠夸,怕是接下来,会有更多的人惦记自己屁股底下的位子,自己能干满一个任期吗?
  ……
  冯振昌和梅秋萍也在镇上,修高速,这是大事,他们也知道,这是省里主要领导,对儿子和他的公司的支持和肯定。
  只不过,他们没有去广场上凑热闹,他们不想去抢风头,老两口站在工业园综合楼的楼顶,远眺着一大群领导在高速公路五里坳镇的起始处,剪断那条红绸子,之后鼓掌看着一台挖掘机铲起第一铲土来。
  开工仪式之后,在省长的带领下,大小官员没有乘车,没有撑伞,步行着朝镇里走,省长不时亲切的和周围围观的群众挥手示意,非常亲民。
  “小盛,镇里中午就不用准备了,听说我们一平的老家,是周围乡村建设的模板,第一站就去那。”
  “没问题省长,但是,一平的父母,现在就在镇里。”盛正说。
  “哦,那一定得见见,走。”
第五百五十六章
荆棘丛生
  冯一平拿起一块面包,把盘子里的酱汁蘸个干净,再一口塞进嘴里,“真好吃。”
  文森特见状,便要有样学样,够着从桌上拿下一块面包,按着爸爸的样子做了,但是,并没觉得有多好吃啊?他舔了下手指头,歪着头疑惑的看着爸爸。
  “呵呵,”儿子那呆萌的样子,总是让冯一平非常开心,他把儿子抱到怀里,“你看,你把盘里的菜全部吃光,那是对做饭的人最好的夸奖,当然,最好还是要说出来,所以,你看,妈妈现在是不是很开心啊?”
  “我知道,”文森特挺起肚子,用手在上面拍了两下,“太好吃啦!”
  这小子,真挺有本事,做得比自己还好!
  看了他那夸张的表演,马灵果然是笑得极开心,伸手在儿子头上揉了几下,“和爸爸一起,连饭都能多吃一些呢,好了,我去盛汤。”
  到现在,她对冯一平的一些非常不富豪的做法,已经是非常习以为常。
  当然,在外用餐的时候,冯一平还是会比较讲究,在家里,就随意的很,只要不是特别以及非常不合口味的,他一定会吃得干干净净,那真是一点都不浪费。
  这样的行为,马灵这个曾经的免费素食主义者,其实非常欢迎和喜欢。
  话说,到了冯一平现在的程度,在很多方面,他完全可以不care那些被小资们奉为经典的各种讲究,而是在大众面前表现出真我来。
  所谓的时尚,所谓的风潮,尤其是那些真正流行的时尚和风潮,无一不是从权贵圈子里流传开来的。
  举个例子,因为老李先生有一段时间偏爱日产的总统轿车,导致那一段时间,很多香港人都以有一辆日产总统为荣。
  冯一平的一些个性和本真的流露,包括他的这种光盘的行为,如果被披露出来,未尝不会成为一种流行的风潮——自然会有人为他的这些行为,做高雅的解读。
  话说,他现在也真是到了就连放个屁,也有人说香的地步。
  大俗即大雅,真正适用的人群,就是他这种。
  马灵也在努力适应冯一平的一些习惯,比如,如果在这边连续吃三餐饭,最好有一餐,要有米饭或者面条这样的主食,菜呢,倒不讲究,只要有肉或者海鲜就行,味道也不能太清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4/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