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1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1/2763

  在欧美属于廉价家居提供商的它,在国内虽然几经降价,但它所销售的商品,不管是对此时国人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来说,都算得上高价。
  这会的宜家家具,约莫就相当于后来好多人争着晒的,所谓意大利高端进口家具品牌“达芬奇”一样,你可以傲娇的说,没有它的床你就睡不着觉,或者是那啥的兴致;不是在它的书桌上,你就写不出一个字来……
  但就和所谓的意大利高端进口家具品牌达芬奇,最后就是一个笑话一样,宜家的“廉价”,此时在国内也是一个笑话。
  我们知道,宜家的创始人以“节俭”著称,这也是宜家宣称的“廉价”最好的来源。
  但是,我们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解读,应该可以肯定,一个对自己都非常节俭或者说吝啬的人,对自己应该赚的钱,绝不会多让给顾客一分!
  有些人也许会说,宜家的东西更有保证,但这其实也是一个笑话,熊玉良他们调研过,宜家目前有接近50%的商品,都是在国内采购,而且主要集中在大件上,甚至绝大多数宜家的供货商名录他们都有。
  论原料,论做工,嘉盛出品只会比他们更有保障。
  这其实也是嘉盛目前最大的优势,这会挤进来的老百姓,对嘉盛的出品,对冯一平的人品,那是真信任,只看了一下商品说明,说是实木的就一定是实木,说是板材的,那当然也不会给你用实木做。
  只有少数一些怀疑一切的顾客,才会不放心的对着标注着实木的产品这里看看那里瞧瞧,尤其是大家不留意的,也是厂家最好做手脚的后面和底部。
  “我对你们嘉盛是挺相信的,但是,真的全是实木做的吗?”
  就在他还在根据敲击的回音判断真假的时候,旁边冲过来一个家伙,“服务员,这件,这件还有这件,我都要了。”
  都说了数量有限,欲购从速,还在那里拖拖拉拉的,那不是白排了这么长时间的队?
  “好的先生,但要麻烦您先注册一个会员,您放心,不会交任何费用,我们只不过是更方便为您送货,更容易向您回访,以后所有的促销活动和新品信息,也能更准确的向您投递。”
  会员制,这个真不是照搬宜家,冯一平在最开始做便利店的时候,就在玩会员。
  就在9点50分,第一个成功注册会员的顾客成交时,美佳相比宜家更让顾客舒服的另一项优势也凸显出来,重量在50公斤以上,或者体积在1个立方以上的商品,或者是单次购买金额达到3000元以上的用户,全都提供送货,而且,是免费的哦!
  要知道,宜家这会在国内,依然傲娇的坚持它在国外的做法,送货可以,但是亲,我们有规定,送货得收费的。
  这也是很多人到宜家购物最不好的一个体验之一,我花了上万或者几万块到你这里买东西,让你送到市区你还要收费?你亏不亏心?
  没办法,这是宜家在人工成本高的西方国家延续下来的做法,而且以那位创始人对自己都那么节俭的性格,给你优惠是可以,免费,你这是要我的命吗?还能不能让我好好的做节俭的大富豪?
  但让大家感觉更满意和有保障的体验,还不止免费送货这一项,在退换货上,美佳也大方的做出了承诺,期限是整整60天!
  冯一平完全相信,绝对会很少有人在买了不错的家具之后,个把月就来退掉,然后再换一批新的,再免费用个把月……
  真有这样狠,而且是这样执着的狠的人,那他在其它方面,绝对会取得成功。
  何况,从楼上搬下来,再叫车拉回来,那个费用也真不低,只知道一加一等于二的人,一般就不会这么做……
  于是,开业后的另一个问题凸显了出来,以服务著称的嘉盛,第一次出现了顾客需要至少排队三十分钟以上,才能结账的情况。
  ……
  熊玉良手里拿着对讲机,满心欢喜,满心火热的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过,来到门口,看着那依然在朝里进的人群,高兴的朝冯一平报喜,“一平,你知道我们这现在的场面吗,就和西方每年的黑色星期五一样。”
  “恭喜你熊总。”冯一平不得不把手机放得离耳朵远远的,因为熊玉良也不知道是太高兴,还是那边太吵,他不是在说话,他是在喊!
  跟着,一个个好消息不断传来,到中午,注册会员已经超过5万,店里的商品,已经选好,包括还没结账的,就占库存总量的近一半,不得不马上派出一个车队补货。
  因为担心近800平的餐厅,因为效益不好,而让他们可以为园区提供餐饮服务的协议,被美佳单方面撕毁,现在他们那收银台前排的队,从店内都排到了店外……
  晚上11点,冯一平终于能带着一大帮人踏足自家这间卖场内部,看到的是因为空空荡荡,而显得特别不景气的场面,那些样板间,无一例外,都像是被打着搬家公司旗号的偷盗集团光顾过一样,变得空荡荡的。
  所有的工作人员,连饭都不想吃,一点都不顾形象,这会随便找了地方,或坐或靠,就像打了败仗一样……
  这其实是之前的销售太景气的效果。
  “各位同事,”冯一平拿起一份上面有肉丸的意面,“都累了一整天,再没胃口,饭还是要吃的,主要是因为,四十分钟之后,补货的车辆会到,不吃东西,你们还有力气搬货、摆货吗?”
  现场顿时嘘声四起,但是,在今天巨大的成功面前,所有人这会都挺亢奋,“吃饭吃饭,吃饱好继续干。”
  临近午夜,冯一平正和周星宇按美佳的一位女员工的指示,把一个衣柜放到它该在的位置上时,吴倩匆匆的走过来,“一平,康明斯的电话。”
  这么晚?
  冯一平接过来一听,那边的康明斯语带沉重,“冯,你可能得马上来一趟。”
第五百四十一章
更大的问题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当在北方的首都,美佳和嘉盛的很多人,都因为今天的成绩,兴奋到不觉得累,嗨到飞起,嗓子干了,膀子酸了,仍然在欢笑着搬货、摆货,以迎接明天的营业的时候,在东边的SH这个消息,却让好多人彻夜难眠。
  宜家的中国区总部,在去年三季度由首都东迁,现总部位于漕溪路。
  翌日一早,宜家中国区总裁,英国人LanDuffy,对了,他有个挺吉祥的中国名字,杜福延,准时来到他位于总部大楼的办公区。
  注意,是办公区,而不是办公室。
  应该也是宜家创始人英格瓦节俭的性格使然,宜家所有高管的办公条件,和普通员工无异,连杜福延这样级别的也不例外。
  他的办公区,就和普通职员一样,是一张位于大办公区的办公桌。
  同样可想而知,为了节俭,他们的办公区是没有隔断的,或者,这样的安排,顺带着还可以让所有的员工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吧!
  毕竟当公司最大的Boss,就坐在你前面不远处的时候,即便他没有那个精力和时间来关注你,你也一定会从严要求自己。
  杜福延先生,是一位英国人,此时年近50,发际线靠后,但精神矍铄。
  但杜福延先生并不是典型的英国绅士的形象,应该也是受爱穿便装的创始人的影响,他并没有穿西装,而是也穿着便装,自然是连领带也没有打的,此时在办公室,就穿着一件蓝色的毛衣。
  众所周知,宜家是一家家族企业,因为它是一家瑞典的公司,当然,现在的宜家,还真不是瑞典的公司,甚至可以说,你就说不清楚它是哪个国家的公司。
  这同样也是因为创始人英格瓦节俭的原因所致。
  在各个方面都很节俭的英格瓦老先生,在有一件事上却很大方,他雇用了一大批来自不同国家的职业律师、会计师、税务专家等,每天为宜家工作。
  当然,以他精打细算的本事,这笔钱也绝对花得是物有所值。
  一家公司上缴的税收,尤其是在高福利高税收的老欧洲,那真是高得让人肝颤,何况是节俭的英格瓦老先生呢?
  他雇佣那些专家的目的,就是为了调查各国的税收和贸易政策,他们会抢先在任何合适的地方注册公司,需要的时候就在那里开店。
  就是因为税收的原因,宜家先是由瑞典迁至丹麦,再到荷兰,再到瑞士……
  另外,据说他这么做,也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公司不从属或受制于某个国家和政府,而是永远处于家族控制之中。
  同样,宜家中国区总部由首都东迁至SH也是因为SH方面给出的优惠更吸引的缘故。
  不管怎么说,因为是一家发源于瑞典的家族公司,宜家的高管中,以瑞典人居多,杜福延一个英国人,能坐到现在的位子,而且据说还有可能兼任总部位于新加坡的亚太区总裁,足见他的能力确实不是盖的。
  杜先生刚一坐下,就迫不及待的拿起了桌上的那份报告。
  老实说,嘉盛也进入这个领域的事,他们不是不知道,但在嘉盛首都那家店开起来之前,他们其实并不是太在意。
  因为说实话,在中国,宜家这个欧洲的平民品牌,居然受到了和它欧洲的那些奢侈品品牌,如Gucci、LV一样的礼遇,竟然也有很多仿冒者,但是那些仿冒者,多半只学个皮毛、形势而已,他们的真的不太担心。
  包括听说嘉盛在南方开设了自己的家具卖场以后,虽然知道那是冯一平的公司,他们依然不太在意,工厂店而已嘛,没什么大不了的。
  直到美佳在首都卖场的建成。
  那样菁华的地段,那样巨大的面积,还有那样相似的造型,说实话,哪怕也只是个形式,只学了些外在的东西,但嘉盛也绝对是为这些外在,投入最大的一家。
  后续的情况,则让他们再也轻松不起来,那位盛名在外的冯一平先生,在本质上,好像和自家英格瓦老先生有些像,虽然不至于是一样的节俭,但按他的投资习惯来看,他投入这么大资金的项目,绝对是他非常看重的项目。
  而根据他过往的经历来看,他对自己看重的项目的投资,还从来没有失手过。
  这就是个问题,如果他对这一块这么重视和自信,那么宜家至少在中国区,即将迎来最强有力的一个竞争对手。
  昨天美佳那几万的顾客中间,就有几位宜家的员工,他们提供的这份文件的数据,进一步加重了杜福延的担忧。
  虽然没有最终的具体数据,但可以确信的是,美佳昨天就增加了超过六万的注册用户;同样是没有确切的数据,但是,美佳昨天中午就开始大规模补货,昨天晚上停业时,几万平米的销售区域里,所剩的商品寥寥无几。
  虽然取得这样的成绩,跟他们强有力的促销手段有关,但是,第一天开业,就能达到这样的结果,那无论如何也是能耐。
  更让人担忧的,是报告里的一句话,“综合他们的表现来看,美佳对我们公司的了解之深,绝对出乎大家的预计。”
  杜福延的脸色越来越严肃,眉头越皱越紧,那位冯先生,近来的注意力不都是集中在高科技上领域吗,怎么又在家居领域倾注了这么多的心血?
  他马上召开了一个会议研究对策。
  “从他们的表现看,我认为他们在这一行确实是个新手,连开业第一天会出现什么样的场面都没有预估到,听说,他们原本还筹备了剪彩活动?”有些人看法乐观。
  他这说的也没错,这确实是整个嘉盛第一次运作大卖场,确实对头一天可能面临的局面估计不足。
  但是马上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这说明了他们的谨慎,以及他们准备工作的充分,我认为,一个这样谨慎,而不是盲目自大,盲目乐观的对手,更难对付。”
  “同时也能看出,他们和当地政府以及职能部门的良好关系。”杜福延说。
  确实,商业活动最后让警察来保障安全,这不是一般的公司能得到的待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31/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