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0/2763

  全县第一,全市并列第二,那就是妥妥的能进市一中,顺带这帮着梁家河中学实现了零的突破,这可是她班上的!
  难怪她那么高兴,学生有出息不说,她各种奖金、荣誉肯定跑不了。
  肖志杰和王昌宁听了这个消息,马上为冯一平欢呼,同时都希翼的看着王玉敏,期待着她能再说出好消息来。
  “我也查了一下你们的,肖志杰是468,王昌宁你是465,也不错。”他们两个一听,王昌宁还好,肖志杰就当着两个老师的面,直直的坐在沙发上。
  虽然还不知道县一中今年的录取线,但是按它以往的平均录取分数来看,不到500分,肯定是没希望。
  “坐吧,”王玉敏招呼王昌宁也坐下来,“你们这个成绩真的也可以,算是正常发挥,再复读一年,用用功,我相信你们,一定没问题的。”
  这些话,冯一平现在不好说,王玉敏说很合适。
  王玉敏走了以后,肖志杰和王昌宁还是很沉默,冯一平理解他们现在的心情,起身去厨房炒菜。
  刚炒好了一个,王昌宁走了进来,“我来吧,今天本就轮到我。”
  冯一平走到客厅,看到肖志杰笑着看着他,“没事了?”
  肖志杰跑过来搂住他脖子,“意料之中而已,当然没事。你可以啊,全县第一,说,怎么请客?”
  “您老人家想怎么样我就怎么办,行不行!”
  “这还差不多。”萧志杰松开他。
  “哎,”冯一平正视着他,“再用一年功,一定能考到五百分以上,我相信你。”
  “切,不就是一年工夫再加个二十多分吗,我也知道没问题。”肖志杰笑着说,“不好意思,我们是有点难过,刚才有点扫兴,不过,你不用替我们担心,我们都真的很为你高兴,走吧,先去打电话告诉你爸妈这个喜讯。”
  王昌宁端着菜从厨房走出来,“就是,他们肯定也等的着急呢。”
第一百七十二章
就当是告别吧
  冯振昌和梅秋萍听了这个消息,那个高兴啊,马上一处处的打电话报喜,冯玉萱知道后也觉得,家里当初咬牙也要供弟弟上学,是对的!不要说全县第一,她读书的时候,连班级前十都没进过。
  “哥,你说是不是相办法把一平转到省里来读,在省城都买了不止一处房子,户口什么的也好办,再说,他成绩这么好,花点钱,不愁找不到接收的学校。”
  他这么一说,冯振昌他们一想,还真是,儿子到了省城,那不就是一家人团聚了吗。
  这个想法遭到了冯一平的强烈反对,他当然不会同意,谁总愿意让好几个大人同时管着呢?有父母在旁边管着,他计划里的好多好戏就肯定唱不了。
  所以他跟爸爸说,现在转到省城去确实不难,户口也可以转过去,可是都已经这个时候了,要找一个比市一中这样的名校还好的学校,却不容易。
  听他搬出影响成绩这面大旗,冯振昌就再没什么说的,总之呢,初中很关键,高中也很关键,他们现在可是不仅想让冯一平当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也想让他当村里第一个考上名牌大学的大学生,既然市一中好,那就留在市里吧!
  还是抽空去市里在学校附近看看房子要紧,至于冯一平说的买一套,他也同意,市里的房价还只有几百块,一套房子几万块就能搞定,是个不错的投资。
  领成绩单的这天,学校里又很热闹,就像三年前开学的那天一样,家长们都跟着孩子一起来,不过,今天是把东西朝回挑,课桌椅,书籍和行李加起来,那是结实的一担。
  当然,主要的是问成绩,够不上县一中录取线的,现在就要去县中专、县师范还有卫校这几处去了解招生要求,看看那个学校好,那个专业有前景些。
  不过这些学校已经把工作做到了头里,操场上摆了七八张桌子,冯一平看了一下,不但有县里的,市里的,连省城都有一家职业技校来招生。
  学校的好多老师也被他们发动起来,成了他们的推销员,连生活老师手上都拿着一个学校的招生简章,热情的向家长们介绍着,没办法不热情,帮那些学校拉过去一个学生,可是按人头给提成的。
  虽然已经决定让肖志杰复读,肖建平还是把那几家学校的招生简章都收集了一份,冯一平他们跟着看了几处,发现家长们问的多的,除了那些现在比较吃香专业外,好多都拣那些贵的专业问,特别是那些一年光学杂费就要上千的专业。
  这,也许是家长们的补偿心理吧,孩子考不上高中,将来上不了大学,让他读个贵点的专业,也算是他们这些做父母的尽了一份心。
  三个班,这次文化课过了五百分的一共有六个,一班三个,除了冯一平,还有唐少康和宋卫泽,二班只有一个,三班两个。
  老师们的一致看法是,以今年中考数学的难度,凡是过了五百分的,应该都能上县一中,至于考了613分的冯一平,一定会被市一中录取。
  所以,对95届最终取得这样的成绩,学校比较满意,老师们也比较满意,不管带没带过冯一平的课,那些老师见了他都要打个招呼,教导主任居然也破天荒的拍了拍冯一平的肩膀,“不错,给学校争光长脸了!”。
  黄承中也跟着女儿来到了学校,现在拉着冯一平说话,黄静萍考了481分,虽然也不错,不过估计是进不了一中,他征求冯一平的意见,“你觉得哪个学校好?”
  黄静萍有些不开心,看到冯一平强笑了一下,怎么就没再多个二十分呢,那样的话,她的人生将会是和现在不一样的一条路。
  “不考虑复读吗?再复读一年上一中肯定没问题。”
  “这个,”黄承中看了女儿一眼,“复读这个事也没准的,镇上就有一家,也是复读的,结果今年比去年考的还差。”
  是啊,这样的情况也有,“那我个人觉得,其实师范不错,学费不高,有补贴,而且现在还包分配,将来工作以后,每年有好几个月的休息时间,对女孩子来说挺不错的。”
  卫校他觉得真不用考虑,凭卫校的文凭,以后想去县级医院做个护士都难,即使花钱找关系进去了,那个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一般的人都适应不了。
  “你这说的倒也在理。”黄承中点了点头,“现在都闲了下来,有空去家里玩啊!”
  “叔,要是静萍想复读,你还是考虑下吧!”冯一平看着一脸黯然的黄静萍,又多嘴了一句,听了这话,黄静萍脸上多了几分神采,“恩,我都问一问,反正都是要为她好。”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一个人在家的冯一平,一个上午写了四千字,正想着是去下面买几个包子,还是下碗面条对付一餐,又听到有人敲门,他开门一看,黄静萍抱着一个大西瓜,气喘吁吁的站在门口。
  “你怎么来了?”冯一平连忙把西瓜接过来,“这么重,你在楼下喊一声让我下去嘛。”
  “不用,我端的动。”她跑到电扇前去吹风,“他们两个呢?”
  “肖志杰被他爸押回了家,王昌宁他们塆里一家人摆满月酒,他回去送礼。”冯一平把西瓜杀开,递给她一块。
  “你怎么突然跑过来?”
  “跟我爸吵了一架,我还是想复读,他不同意。”
  啧,这个问题,冯一平还真是不好置喙,一个女孩子,这样好学,当然值得肯定,可是家长们也有自己的道理。
  初中考不上高中,要复读,那高中更可能考不上好的大学,那更要复读,这样算起来,至少还要五年才能考上一个重点大学。
  “其实,我觉得当老师挺不错的,你看看你二叔,不说平时的周末,就寒暑假加起来,一年就休息近三个月,多好!再说,参加了工作,也可以参加成人自考啊,照样可以拿到大学文凭。”
  “可是,我想和你一样。”黄静萍低着头说。
  冯一平一时无言以对,只好跑进厨房准备下面条。
  黄静萍也脸红红的站起来,熟门熟路的去冯一平房间打开录音机放音乐,顺便帮冯一平收拾房间。
  受刚才那句话的影响,两个人吃面条的时候话都不多,黄静萍偶尔看对面的冯一平一眼,见他抬头,就有些慌乱的低下头去。
  “总之,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不过,你要真想复读的话,先做通你二叔的工作,叫他去跟你爸谈,这样效果会好一些。”冯一平把那盘炒鸡蛋朝她那边推了推。
  他其实很想说,同学,后来的那些成功的女人一再向世人阐明了一个道理:书读的再好,工作干的再好,通通不如嫁的好。
  你天生有一副好胚子,又温柔娴淑,善解人意,找个成功的男人嫁了就是,何必这么辛苦呢!
  当然,这话也只能想想而已,现在他哪敢说。
  黄静萍帮着收拾桌子,回头看着冯一平围着围裙洗碗,环视着这只有他们两个人的房子,心头一种说不清的情愫在滋长,我们这是不是在过日子?
  冯一平利索的洗着碗,突然间,一个柔柔的身子从后面抱了上来,他一下子就僵住了,手停在半空。
  哪怕自来水在哗哗的放着,他还是能听到身后女孩子的心跳,黄静萍温温的鼻息吹在他脖子上,弄的他痒痒的,觉得那一块肯定起了鸡皮疙瘩,可是又不好动,就这样静静的过了一两分钟,冯一平才想起来把自来水关掉,“好啦,”他用手肘轻轻碰了碰黄静萍环在她腰上的手,“你爸要是看到这样,还不打死我。”
  黄静萍轻笑了一声松开他,“才不会呢!”
  冯一平把黄静萍送到楼下,看着她有些依依不舍的上车,也说不清心里是什么滋味。
  他也不是圣人,后来虽然没有包二奶,但因为应酬,该领略的东西也都领略过,当然,他也不会去分清楚那些应酬以及应酬之后的那些活动,其中究竟有几次其实是他自己也心甘情愿的。
  他这样一个也算经历过一些沧桑,看过些繁华的人,面对这样出色的一个情犊初开的少女,不知为什么,愣是说不出拒绝的话来,他也不忍心在她这个低落的时候,说一些叫她更伤心难过的话。
  那就把这一切交给时间吧,不要说少女在花季的第一次萌动,就说大学里、走上社会后,多少原本爱的死去活来的男女,最后不还是分道扬镳。
  至于刚才那个拥抱,就当作告别吧!
  从现在开始,他们再见面的机会不多,说不定到明年这个时候,冯一平就会在她的心里淡忘,多年以后回想起来,可能也会有那么一丝甜蜜吧,不至于有被人拒绝之后的那种侮辱感。
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家
  几天后,录取分数线终于公布,不含体育分,县一中是505,比以往低了些,主要还是因为这次难度超高的数学,三班的一位同学,508分,总算有惊无险。
  不含体育分,市一中对下面各县的录取分数线是580,冯一平还高出三十多分来,所以,虽然还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分数线公布的那天,学校的黑板报上,就贴上了大红的喜报,冯一平的名字,被高高的写在榜首。
  还没放假的一二年级的那些同学,走过路过,都要看上一眼,都想着一两年后自己的名字,也会写在那上面。
  分数线公布的次日,肖志杰和王昌宁就去学校办复读手续,三个人在一起,拟定了一个课程表,然后他们两个又恢复了以前的作息,针对自己的不足,在502里埋头苦读。
  用肖志杰的话说,“这个暑假辛苦点,就是为了下一年的暑假开心点。”
  7月13号,冯一平的录取通知书寄到了学校,朱老师骑车过来通知他去学校取。
  通知书在校长家里,冯一平他们三个赶到的时候,带过一班课的老师都在,其它班不上课的老师也围过来好些,搞得冯一平有些紧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0/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