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0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9/2763

  ……
  餐厅里,多余的桌椅都撤了,只有三张成品字形的桌子,老板看来是用了心的,学西餐厅的做派,用了很多鲜花来装饰。
  既然冯一平表现得像个饕餮,李子雄也就热情的向他介绍美食,“这道烤鸭其实还蛮不错的,坊间好像有说,有一年,全聚德的师傅,和这边的师傅比试了一次,结果。”
  “好像还是这边的师傅赢了?”
  “对,还是一个年轻的师傅。”有人接口道。
  冯一平“呵呵”两声,“那看来这道烤鸭应该真不错。”
  吃了一块,别说,以他这业余食客的水平,还真不太能分得出好坏来,约莫真有些不相上下的样子。
  “真不错。”
  “冯总对市景可能有些失望?”冯一平不主动谈工作,李子雄也不提工作,下面的人,更不好主动提。
  不然,不是冯一平不喜,就是李子雄不喜,尤其是李总如果不喜,接下来可真有好日子过,所以席间大家只能谈天说地。
  “看起来有些年代感的建筑不少,不过,想想十多二十年前,就是这样的状况,不得不说,这就是差距。”
  “现在确实跟内地一线城市的市容有差距,但是,这主要是因为产权私有所以无法改建。”有人说。
  “这事我看不能一概而论,东京也一样是产权私有,但是你看看目前东京的建设?”他说的这个论调,冯一平老早就在网上听说过。
  “再说,如果只是因为房屋私有就无法改建,那么我们今天看到的,应该都是四合院的农舍才对,是不是?”
  “对呵对呵。”那人只能讪讪的笑。
  李子雄也笑,这位虽然看上去温和,但怎么可能是没有主见的?
  见冯一平是这个态度,另一个想谈谈本地文化保留了最美好的中华传统的人,也知趣的住了嘴,接下来,大家谈的主要是台湾的风光。
  “北边的海,我想其实还是不错的,只是这个时候,怕是太冷,接下来,我一定要去花莲骑骑车。”
  李子雄他们说什么,冯一平都还都能说上两句,而且还不是人云亦云的话。
  “真怀疑冯总你以前就来过。”李子雄说。
  “真没来过,但是,书上看了不少,然后加上自己的一些思考,”冯一平说,“没钱的时候,没条件的时候,不只有在书上看看?”
  刚才想谈文化的那人,幸亏没说,不然也是自讨没趣。
  冯一平还真就不相信,这边真的会如他们所说,保留下来很多原汁原味的中华传统?
  因为这边是一个移民社会,即便有些留下来的传统,那也是变样了的。
  比如黄梅戏,在这边成了歌仔戏,傀儡戏变成布袋戏。
  再加上几十年的日据,众所周知,鬼子可是很擅长从文化上动手。
  “我吃好了,很美味,谢谢大家,”他站起来,“那么,接下来辛苦各位,明天,让我们的头批20家店闪闪亮亮的开业。”
  “一定一定。”
  冯一平被一大群人簇拥在中间朝门口走,柜台后的老板娘连忙跑过来,“冯总,你今天过来用餐,我们非常荣幸,不知道,能不能跟您合张影?”
  那位看起来是老板,身上海穿着白色围裙的中年男人,也搓着手,站在后面笑。
第五百零四章
悬悬在念
  看着冯一平笑呵呵的和那一对夫妻合影留念,还跟餐厅的那些年轻人,一起做鬼脸搞怪拍照,这又让包括李子雄在内的人有些诧异。
  他们都知道,主要是因为目前的政治环境,为了怕麻烦,冯一平再三要求要低调,免得有些人有话说,但对那两位的要求,他二话没说就欣然答应了下来,他难道不善于拒绝人?
  他们又一次想多了。
  冯一平没有拒绝那对夫妇的要求,并不是因为那个老板娘,看起来挺像《听说》里的那个老板娘,更不是他不善于拒绝人。
  “我家最开始真正的生意,也是一家小馆子,就是现在老家味道面馆的第一家店,”冯一平说,“所以我知道要开好这样一间店其实有多不容易。”
  “我爸妈他们那会,也想有个有名气的人来店里,但是脖子都望长了,就是没等到。”
  “所以冯总你现在自己就成了名人。”马上有人说。
  这个哏捧得好!
  “呵呵,但是我发现我家的面馆,现在完全用不着我去拉生意,所以,还是无用武之地,今天这老板娘和老板有眼光。”
  “好了,麻烦各位接着回去工作,我们就不打扰,大家就按着原有的节奏来,明天,一定要呈现给大家一个耳目一新的形象,”冯一平扶着车门说,“李总,给我留下一个熟悉情况,可以做导游的人就好。”
  李子雄现在算是知道了冯一平的脾气,马上指派了一男一女两个人跟车。
  恭送那三辆车远去后,一众人等才准备驾车回公司,不过,都有些若有所思的样子。
  这位老板,这位年轻的首富,虽然一直没有开口谈工作,但单就从他的谈吐和举止来看,这是一个擅于把控场面,而且对什么事,都会有自己主见的人。
  但其实真算很温和,他和那些小店老板,以及那些服务生相处时的和气,还真不是装出来的……
  就从这短短几个小时的接触来看,这确实是一个很特别的年轻人,是一个但凡跟他相处后,就很容易被他吸引,一定会留下深刻印象的年轻人。
  在车上,黄静萍也在问冯一平对这边员工的印象。
  “怎么说呢,有些柔,但是,不同于香港,在那边跟他们交流时,很多时候我都想说,能不能不要跟我讲英文,ok?”
  “在这边跟他们交流时,就没有这个烦恼,而且,你不觉得,听他们讲普通话,哦,这里叫国语,别有一番味道?”
  “还真有点,”黄静萍笑,“但是,这里真的好旧啊。”
  “这是民粹,政府无能,加上经济滞后的结果,但是,这个问题应该从多个角度来看,首先,他们这里不存在像内地一线大城市那样面临着大量人口涌入的局面,客观上不存在要把所有的建筑,都变成高楼大厦的必要。”
  “再说,你看,其实欧洲大多数国家,也都是旧房子居多,当然,可能他们那些房子,看起来更美观,这里的那些老旧的房子,要是有特色的民居,比如四合院还好,但其实都是没什么特色,都没有我们村里的房子好看的楼房,所以这边看起来,就只剩下破旧的印象。”
  “但是有一点我可以肯定,虽然没有进去过,但那些破旧的房子里面的装修,其实应该都还不错,别看这些年这边经济增长乏力,但他们的人均所得,还是比内地高的多,尤其是之前已经高速发展了那么多年。”冯一平指着路旁那些房子说。
  “而内地的很多城市,因为发展得太快,一下子涌入的人口太多,好多非常漂亮而且有特色的建筑,全都被拆掉,想想真是非常可惜。”
  “我们必须得说,一个城市,并不会因为新建筑而伟大,这些建筑只会让城市变大,只有文化才会让城市变得伟大,而以前那些精美的老建筑,就是最好的文化载体。”
  “你真懂好多。”黄静萍这会也忘了那些别扭,同样看着窗外的市容。
  应该是从小受到的教育的关系,我们对这个地方,和家乡以外的其它省份相比,总是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愿意以最大的善意来对待,来想象。
  这边的人,都自诩包容什么的,但真说起来,在内地来的人面前,总会有些小家子气。
  这应该跟环境也有关系,跟内地相比,这个岛,本来就不大。
  车停了下来,司机恭敬的拉开车门,“冯总,黄总,故宫到了。”
  “这么小!”看着眼前黄墙绿瓦的建筑,黄静萍小声嘀咕了一句。
  “但是拉来的珍宝多啊。”冯一平也小声嘀咕了一句。
  ……
  对于他们这两个主要看热闹的人来说,下午几个小时的游览,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两件玉雕件,翠玉白菜和东坡肉形石,尤其是后者,正是他们俩都好的那一口。
  此时一家三口正在室内的泳池里泡温泉,好不惬意。
  “在故宫里参观,觉得这边的有些地方,还是比首都故宫做的要好,好像,大家也普遍会有礼貌一些,你看看,就是在停车场,也很安静,不像国内那么喧哗。”
  “你是说这边的那些志工是吧。”
  这边的故宫里,有很多志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义工。
  “包括什么公众场合不会大声喧哗,这都没什么好稀奇的,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地步后的必然现象。”
  “你问问那些年长的人,倒回去十多二十年,这边的很多事,是不是跟我们内地一样?”
  “等到再过些年你比比看,内地在这些方面,同样不会比这边差。”
  这边好多人有一个说法,说是什么“捷运”一通,好像大家的素质都变高了,这其实跟捷运没关系,主要跟社会发展有关系。
  同样,后来在国内到处通高铁的时候,我们的很多方面,跟以前相比,也有很长足的进步。
  “算了,不说这些,你总是泼冷水,”冯一平和女儿趴在池子边,看那介绍材料,“哎,晚上我们先去夜市看看好不好,这里到士林夜市顺路。”
  “你又错了,其实,夜市还真不是一个地方美食的代表,夜市本身的消费特性,让夜市美食无法算得上美食。”
  “夜市特性就是食物必须要容易保存,容易快速调理,成本要低,技术难度不能高,所以最符合这些条件都是一些油炸食物。”
  “美食这东西,不是大隐隐于市,而是大隐隐于巷,就像今天中午我们去的这家餐厅,也不是什么知名品牌的连锁店,装潢也一般,但是,一直是家传多年的手艺,而且,也不像是那些私房菜那么大的规矩,这样的地方,才是真正能吃到美食的好地方。”
  “还有什么是你不懂的?”黄静萍也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9/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