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0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4/2763

  其实小孩子都被大人教育过,要靠边走,不要在路上乱跑,但路边人家的猪啊狗啊鸡的,对这条路,可很有主人翁意识,习惯性的把马路当成自己的地盘,而且屡教不改。
  你开快一点,搞不好轧到的就是自家的鸡狗,所以不管是开车的,还是骑车的,都有这个自觉。
  “嘀嘀”一辆面包车缓缓的在路边停下,车窗摇下来,一个黄静萍叫不出名字,只知道他是村里人的大哥探出头来问,“又去幼儿园呢。”
  “是啊哥,你这是刚回来?”和冯一平一样,这些不认识的,黄静萍现在也是见男的就叫哥,见女的就喊姐,反正不管是按冯一平的辈分,还是现在通行的礼仪,这么叫肯定不会错。
  “这个小姑娘,将来肯定跟他爸一样不得了,这么爱学习,我家的那个家伙,现在每天早上恨不得要用鞋底赶着他,他才会去学校。”
  黄静萍叫不出名字的那个大哥干脆从车上走下来,手里还提着一袋东西。
  “她啊,就是难得遇上这么多同龄的孩子,”黄静萍说,“说不定等到她上学的时候,也是这样不想去。”
  阿曼达在村前村后跑遍了,现在最喜欢的去处,就是村幼儿园和村小学。
  不过,小学的那些家伙们,在新奇了几天之后,都不太乐意跟她这个小不点玩,她的玩伴,就集中在幼儿园里,于是这些天,上午下午,她都去幼儿园报到两次。
  刚才那个大哥说的话,什么这么小就这么爱学,长大了一定跟她爸一样成绩已定好之类的话,村里不少人都在冯振昌和梅秋萍面前说过,也让老两口脸上挺有光彩。
  “我可以打包票,她肯定不会,”那位大哥摇头,“这小家伙,比她爸小时候都乖。”
  “来,看看这是什么,”大哥在阿曼达面前蹲下来,打开手里的袋子,“这个你肯定没吃过。”
  阿曼达好奇的一看,里面是几串卖相并不好的类似冰糖葫芦一样的东西。
  “这是我们这的特色,外面有钱都买不到,”他拿出一串递给阿曼达,“尝尝,肯定好吃的,只一点点酸,好甜的。”
  “真不错,”黄静萍尝了一个,酸甜适中,甜里带着一点点酸,所以甜显得更甜,果子里的水分适中,清爽醇美,真不是外面的山楂做的冰糖葫芦能比的,“阿曼达,你吃吃看。”
  “这个,是大哥你自己在山上采的吗?”她指着那果子说。
  “割稻子的时候在山上采的,就放在屋后的窖里,前两天拿出来,觉得味道还算好,就自己做了这几串试试,喜欢是吧,喜欢就都拿着,家里还有,明天我再做。”
  见阿曼达喜欢吃,那大哥高兴得脸上堆满笑。
  “大哥,不用麻烦,这么些就够了,做出来的那些留给家里的孩子。”
  “哎呀,他们年年都有得吃,就是我们的这个小丫头,”他把手在衣服上擦了擦,摸了摸阿曼达的头,“很难吃到这些东西。”
  “再说,这些又不值个什么钱,都是山上长的,等着啊,我明天再给你们送来。”
  不等黄静萍拒绝,这位大哥开着车就走。
  “阿曼达,快谢谢叔叔。”
  黄静萍也不知道说什么好,这些天在村里,她和女儿,收到了好多很有特色,或者说是稀奇古怪的东西,主要是吃的穿的玩的。
  有很多,连她这个地地道道的乡下姑娘以前也没见过。
  说起来呢,就跟今天这个大哥自己做的这几串果子类似,都不值几个钱,但是细究起来,又都挺费工夫。
  “你看看,你比我还受欢迎。”她在女儿的脸上捏了一下。
  “嘻嘻。”阿曼达拿着一串,这会吃得不亦乐乎。
  ……
  幼儿园这会正在上课,熊孩子们正在跟着老师一起学唱歌,黄静萍拉住了一个劲的想朝窗子那边窜的女儿,“别去影响他们,我们在这也能学。”
  她带着女儿坐在滑梯边的长凳上,“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她带着女儿一起跟着唱。
  “知道粉刷是什么意思吗?就是在墙上……”
  “呵呵,又来报到,怎么不到教室里去?里面暖和。”一个声音打断了她们。
  黄静萍回头一看,一个依然是老式打扮,穿着类似旗装的对襟褂子,上身还系着一条黑色绣花围裙,头发花白,脸上皱纹密布,但是眼睛还很明亮的老奶奶站在身后。
  黄静萍连忙站起来,“你快坐,这个时候进去,怕打扰他们,再说,她就是图个热闹,等一等就好。”
  “不用不用,这闺女,”老人家端详着正拿着一个冻梨的阿曼达,“长得可真好,这将来啊,一定跟她爸一样高。”
  “小姑娘,跟我说说,是外国好啊,还是你爸家里好?”她笑着问。
  老人家口音太重,阿曼达实在听不懂,求助的看着妈妈。
  “她这两天最高兴了。”黄静萍说。
  “是,我们这你别看偏,但是水土好。”老人家有些自豪的说。
  跟着从怀里掏出一双颜色鲜艳的棉鞋来,“现在上了年纪,眼神不济,又是赶着做的,丫头,你穿上试试,看合不合脚。”
第四百一十二章
为难
  等到中午回家的时候,她们娘俩又像是去大采购了一番一样,提着大大小小的袋子,“硬塞到我手里,好多人我都叫不出名字。”黄静萍说。
  “一平都说了,不好收这些,现在这么多。”她有些发愁的样子。
  “没事,快洗手吃饭,”梅秋萍接过她们手上的东西,“别听一平的,这些事情,他也不懂。”
  “这又不是旁人,都是村里的,你再看看大家送的这些,都不是用钱能买到的,都是用了心的,这是大家的心意,真不收,他们还不高兴。”
  “贵的东西不收,他们费力做的这些,如果我们还不收,那怕是有人会觉得我们是看不起人,换作是我,辛辛苦苦做的东西你都不收,我也会觉得有些寒心。”
  没人送用钱买的很贵重的东西,因为这话他们老两口也早就说过,所以大家才想方设法的找出这么多在现在的农村也都快失传了特色物件。
  “这双鞋还真漂亮,”她看着那双用各色花布做成的棉鞋说,“没几个晚上做不出来,你看看,这些花还拼成了一个蝴蝶,这一定是有了年纪的人做的,现在的年轻人,可没有这个本事。”
  “对,是一个看起来年纪比叔叔还要大些的奶奶做的,打扮得很齐整。”黄静萍大概形容了一下那位老人家的长相打扮。
  “知道了,一定是志武的奶奶,她娘家以前是大户人家,她的针线功夫,就是小时候练出来的,她这个年纪,真是费了心。”
  “就是啊,阿姨,要不还是说说,这些以后都不收了吧,免得让大家费力,”黄静萍说,“她那么大年纪,我心里真挺过意不去。”
  “没事,”梅秋萍说,“你们这些孩子啊,村里和城里不一样,这样的东西,收下了他们才高兴呢。”
  “就说志武奶奶,这可是一个很要强的人,因为家里成份太高,以前日子过得困难,日子刚好一点,男人又得病,儿子还没成家,她就守了寡,也病了几年。”
  “这农村,只要家里有病人,谁家的日子能过得好?”
  “两个孙子都读不进去书,初中毕业就到南方去打工,好像也被人骗过,总之,都没赚什么钱,债一直没还清,也就是我们在镇里,还有村里半起来厂子之后,除了她,家里的几个人都有了工作,这两年日子才好起来,听说也准备盖新房子。”
  “还有你说开车的那个,应该是孟川,他家也一样,也是我们的厂子建起来,他家的日子才跟着好起来……”
  梅秋萍听黄静萍说起一个,就如数家珍的解释他们为什么那么客气,言语间满是骄傲。
  这些人这么用心,也都是有原因的,最主要的,当然是因为自己的儿子。
  “你们也别担心,这不是欠人情,村里的其它人家添了孩子,我们也是这么做的,一家不落,只是对阿曼达,大家尤其用心一些。”
  “阿曼达,这些事别忘了,长大了以后也跟你爸一样,多为家里做点事。”
  “奶奶,我吃不下了。”阿曼达看着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难过的摸着小肚子说。
  “怎么了小宝贝?肚子痛吗?”梅秋萍抱起孙女。
  “不,肚子装不下东西。”阿曼达说。
  “她这一个上午,嘴就没停下来过。”黄静萍说。
  “那就不吃,走,奶奶给你拿消食片。”
  她们刚进房,冯振昌夹着包走进来,“回来啦。”
  “叔叔,饭已经好了,我去给你拿酒。”黄静萍说。
  “不喝不喝,”冯振昌说,“我们的大孙女不喜欢酒味,咦,孙女呢?”
  “在这呢,”梅秋萍抱着阿曼达走出来,“中午吃了太多大家送的东西,现在吃不下饭。”
  “哦,肚子不舒服吗?快让爷爷抱抱。”冯振昌拍了拍手。
  “先洗手。”梅秋萍强调了一句。
  “哦哦,我这就去。”冯振昌毫无怨言的去洗手。
  话说,冯一平小的时候,他都没这么尽心过,那会是烟照抽,酒照喝,不管从哪回来,抱他之前还哪会特意去洗手?
  老两口现在之所以讲究这个,也是专程问了厂里的年轻人,现在带孩子有哪些讲究,还认真的一条条的写了下来。
  孩子懂事,他们这些做父母的,也得尽量体谅,与时俱进不是?
  一屋人都围着小主人转,糖果趴在地上,看着自己空空如也的饭碗,摇着尾巴呜咽了一声,坐起来看了看那边香气扑鼻,热气腾腾的一桌饭菜,复又耷拉着眼皮趴了回去。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4/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