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1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2763

  冯振昌似乎也是有意卖个关子,不声不响的提着儿子的包走在前头,然后径直打开一辆停在路边的面包车车门,高兴的指着车对冯一平说,“这是我们的车!”。他那个样子,和一个小孩子终于得到了心仪的玩具是没什么两样。
  “驾照考到了?”冯一平也有些高兴,围着车看了一圈,这是一辆高顶的银灰色昌河面包车,和后来的那些面包车比,车灯简陋很多,油漆效果明显差一些,各处的接缝也大了一些,除此之外,好吧,还真差不多。
  冯一平拍了拍车皮,还算结实,好歹也是现在的军工厂做的,用料还算实在。
  打开副驾的门,座椅上全部包着蓝白格子的椅套,“你妈和你姐自己缝的。”看冯一平打量着,冯振昌说。
  好吧,这还真是爸妈他们的审美风格,除了实用,真的是……一点都不好看。
  上了车,他习惯性的一关车门,冯振昌马上说,“轻点,这还是新车呢!”
  前后环顾了一下,车里收拾的非常干净,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除了椅套,就只有后视镜上有个毛主席像的挂饰。
  冯一平熟练的看了看座位上方的铭牌,这个数据真是低的可怜,排量不到一升,只有797毫升,3500转时,最大功率35马力,最大扭矩51牛米,动力估计也只有后来那些微面的一半,更是不及大多数家用车车的一个零头。
  可是,这样的一辆车,冯振昌把他当珍宝一样,他有些生疏的起步,然后小心的拐到主干道上,那个小心翼翼啊,就生怕刮到碰到一点。
  冯一平也一直没敢说话,就怕打扰到他,等到路上车少的时候,才问了一句,“花了多少钱?”
  “全部加起来四万多块!你妈很舍不得。”当然舍不得,四万多啊,再加点,又可以买一小套房子。
  “小舅也买了吗?”
  “也就这几天吧,他要买辆白色的,店里现在没现货。”
  见了冯一平,梅秋萍又是上上下下的大量一番,把他拉到灯下,看脸上究竟有没有留疤,“你啊你啊,当时就不该瞒着我们,要是我们早知道,那几个狗东西别想站着走回去。”
  冯玉萱看到弟弟,总是要欺负几句,“哟,冯大侠来啦,听说你可是打遍梁家河无敌手啊!”
  这句调侃的话,换来的是梅秋萍在她头上狠狠的敲了几下。
  第二天中午,冯振昌把冯一平送到财经大学门口,李嘉一见到他,马上就伸出手来,“东西呢?”
  “这么急啊,胖哥,你伤心吗?”冯一平笑着问。
  “我有什么好伤心的,他们确实帅嘛!”
  冯一平递给李嘉一个信封,李嘉打开一看,马上“哇哦”叫了起来,里面是刘、黎二位天王的签名照,还有两张CD。
  “我的呢?”高志毅也伸出手。
  “忘不了!”冯一平把另一个信封给他,里面是刚回归本名不久的王菲和歌神的签名照,高志毅刚观摩了一眼,李嘉就一把抢过去,“干什么?你不是不喜欢他们吗?”
  “那也不能让你拿着这个去骗女孩子!”李嘉理直气壮的说,呵呵,看来这两位,在冯一平这个外来因素的影响下,好像产生了些火花哦。
  至于这些东西,当然是暑假的时候去香港的战利品。
  和支行长公子就约在大学城旁边的一间西餐厅,老实说,这个装修让冯一平很不舒服,设计本意可能是想表现出雍容华贵范儿的,结果总体效果一般,主色调太深沉,窗子又不大,让人觉得很压抑。
  三个人点了三杯橙汁,等了半个多小时,侍者在周围至少转了两圈,一个穿着黑色皮衣的小伙子才匆匆走进门来,看见高志毅挥手,快步朝这边走过来,“不好意思,临时有事,所以耽搁了一会。”
  这是个瘦高的年轻人,梳了个小背头,一身打扮简单时尚,说了一声,就直接坐在高志毅身旁。
  高志毅为他俩做了介绍,支行长公子叫马继伟,冯一平起身跟他握手,看到他皮衣上的双F标志,我去,奢侈品啊!
  马继伟一边喝水,一边伸手和他碰了一下,“小冯同学,我说的东西你带来了吗?”
  “早准备好了!”冯一平从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这是宝丽金20周年演唱会的碟子,重点不是这张碟子,而是旁边附着的一张纸,每个演出的歌手都在上面签了名。
  马继伟拿过去细细看了一遍,这才笑了下,“这可是很难得的东西,你也是有些门路的嘛!”
  冯一平笑笑,不置可否。
  李嘉点了份意面,三个男生都点的是牛排,味道一般般,特色就一个字,“贵!”
  用餐的时候,他们主要聊些学校里的事,冯一平不大插得上嘴,李嘉和高志毅把话题引了几次,终于,结束的时候,马继伟问了一句,“你家的装修公司是几级的?”
  冯一平顿时对这马公子的态度有了些改观,果然也是有些料的,不是好多人常说的那种不学无术的纨绔。
  不过,这个问题,可算是问到了他的短处,“公司是年初刚成立的,不过,今年已经承接了总计近六十万的工程。”
  马继伟一听就明白,那就是连三级资质都没有,“那还挺不错,再过一两年申请三级资质没问题。”
  他写给冯一平一个电话和呼机号码,“这是我的联系方式,有事常联系。”
  说完用餐巾擦了擦嘴,招手叫服务员过来买单,“不用不用!”高志毅按住他的手,“那我就不客气咯,我还有点事,先走了,两位再见,还有,小冯同学,今天谢谢啊!”
  “也不错啦!”等他走后,高志毅安慰冯一平,冯一平当然知道,这个得一步步来,有了他联系方式,如果过年的时候能去他家认认门,那今天这一番也算值得。
  可是,总感觉有些小憋屈啊!
第一百五十八章
职前培训
  让冯一平感到憋屈的,不仅仅是马继伟的态度,这样的态度他也不是第一次见,后来想办法拉生意接单子的时候,比这还恶劣的也见过,话说,有哪一个搞销售的,没有被人推出门过几次?
  让他感到憋屈的,是马继伟说的也有理,一个刚成立不过一年的小公司,就也打银行门店装修的主意,实在是有些不自量力,冯一平只考虑到自己熟悉将来的银行的形象设计,却忽视了己身在公司资质这一些缺陷。
  同时,他也想的太理想,以为自己有好的方案,就一定能得到银行的青睐,这其实也不怪他想的简单,因为有个例子在。
  他后来看到过,应该就在今年吧,后来应该是国内最成功的影视公司之一的行业老大,现在还是广告公司,创始人把他在国外留学时看到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的形象设计归纳克隆了一下,做成一个CI方案给中行的领导看,然后被中行采用,于是就承接了中行在全国所有的上万家网点的标准化规范工程,大概好像有一万五千多家,上万家啊!
  你不要跟我开玩笑说改造一个银行网点的形象设计,只能赚几十块钱,你想这样干,银行还丢不起那人,至少得上千吧,千后面再乘以一个万,哪怕是百后面乘个一万,啧啧!这绝对是马无它不肥的那种野草,人无它不富的那种正当的横财。
  所以啊,冯一平才一直对银行这一块念念不忘。
  而且还不止如此,那家广告公司一朝成名之后,他们又接到不少国有大企业,比如国家电力、中石化等这些国字头的大单位的项目,都是财大气粗,网点众多,油水丰厚的主。
  然后,必须的,他们的广告公司立马跻身全国前三,并迅速积累起了雄厚的原始资本。
  冯一平原本想着,凭自己知道的二十多年后的各银行CI,肯定比他们现在的这一套先进,而且更适合我们的国情,然而,他却忽略了别人成功最大的一个优势,那就是,那两兄弟,他们认识中行的领导!
  而自己呢,现在连最基层的一个分理处主任都谈不上不认识。
  而且,那家广告公司也只管设计方案,不会揽装修工程,说起来,冯一平的心也更大,两样都想要,想以自己的设计方案打动银行,然后把装修工程也承接下来,这样想一想,他也觉得自己是有些操之过急。
  那要不要成立一家广告公司?这个还真可以好好想想,不过,至少今年还是算了吧!
  钱当然要赚,但现在赚钱的机会很多,也没有必要为赚钱把自己累得像条死狗,好不容易重生一次,重要的是享受这每一天,而不再是为钱累死累活的。
  他还有一个担心,从马继伟的穿着就可以看出,他那父亲,应该不是一个很清廉的主,想从他手里接点工程过来,打点是少不了的,一般程度的冯一平也觉得无所谓,但是银行业的人,经手的都是钱,这个胃口他还真不好猜度,要是胃口太大,他送不起也不敢送。
  那就先放一放吧,其实,商品房装修这一块的市场总量是很大的,与其花那个成本,还不如在这一块再深耕细作下去。
  当然,这条线也可以跟一下,具体操作中,资质这些东西,并不是太重要,他们也很难拿到一包,肯定是人家转手几次的二三包,对他们的资质要求就没那么严。
  那就过年的时候,先让小舅他们去探探,摸摸底再说。
  第二天,到了装修公司的那栋小楼,小楼外观还是没有变化,有些破烂,但已经没有衰败的感觉,因为已经有些人在里面办公。
  除了两个设计师,财务部门也成立起来,多了一个会计和一个出纳,梅义良在这方面想的很清楚,公司一成立,就着手建立了财务体系。
  冯一平没有细看帐,那些冯振昌会做,他只看了下报表,今年毛利也到了七位数,除去各项开支,小舅买一辆车是绰绰有余,不过想把这栋楼装起来却有些不够。
  梅义良把冯一平带到两个设计师那转了转,他们是早就想见见他的这个外甥。
  这也是两个设计师第一次见到老板口中的外甥,都有些狐疑,你们确定之前的那些方案,主要就出自这个十来岁孩子的手中?
  他们在打量冯一平,冯一平也在打量他们。
  事业单位里的人该有的特质,陈学峰全有,有些冷峻,有些公式化,还有几丝自傲。
  也是,人从市属的设计院下嫁到你这草创的私营小公司,有几分矜持和疏离也在情理之中。
  至于那个应届的大学生应安杰,看起来年龄不小,应该是上学比较迟,或者是复读过,他能舍弃分配的工作不要,要么就是分配的工作非常不理想,要么就是很现实,认准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钱,所以完全就是奔着高薪来的。
  他可没有陈学峰的底气,热情的和冯一平打招呼,“冯同学好!”
  四个人坐了下来,马上就谈到工作,陈学峰捧着杯子说,“梅总,新组建的这两支装修队,不合格的地方太多,有时同一处失误,我们指出来几次,结果他们还是不达标,这样不行啊!”
  应安杰也说,“确实是这样,有好多还没有转变过来观念,还是按在下面县里和乡镇施工的标准来,特别是在一些细节的地方,做的很不到位。”
  他想了想,“要不,还是把这些人和原来的三支队伍混编?这样验收合格率肯定会大幅提高。”
  就着几句话,冯一平对他们两个就有个大概的判断。陈学峰还是没怎么转变观念,看到了问题,然后就习惯性的把问题上交,相比之下,应安杰主动些,还想了怎么解决问题。
  梅义良也有些愁,这两支装修队,虽然好多人都是原来那三支队里的熟人,但他一提混编的想法,原来带队的几个人都表示为难。
  这也很好理解,他们已经磨合好,效率很高,换进来三分之一或者一半的新手,效率肯定要降一截,那相应的,收入也要少一截,他们现在虽然是工人,可是还是地道农民的想法,这样的吃亏的事,谁干?
  “慢慢来吧,他们总要有个磨合适应的阶段。”梅义良说。
  “小舅,我看要不这样,等他们把手上的这一单做完,是不是先放一放?让那两支队都回来,先装修我们自己的这栋楼,顺便当作培训。”
  梅义良有些踌躇,毕竟在外面多做一单,就多一份收入,“生意是接不完的,总让他们拿别人家的事练手也不好,刚好我们自己也要做,就先拉回来吧!”冯一平知道小舅的顾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