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美洲1620(校对)第6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1/1963

  但是,在大明朝那边,他们可都是还有不少钱财的。
  也正如王夫子所说的那样,他们这些钱赚的可是不容易,要是就这样的丢掉了那还真心是可惜,让人心疼的不得了呢。
  只是,原先大家想的是,这边有了200亩的土地,那点钱放弃了也就放弃了吧。
  可是,自己眼瞅着就要成为地主了,难不成还要做个光杆地主?
  “我本人也有一千多两银子在大明朝那边,我自己的打算是接了家人之后,将这些钱带出来购买一些仆人丫鬟小厮什么的,一起带了这边来。”王夫子认真的对众人说道。“有了仆人,开垦土地就会方便很多了,而且我们还可以购买一些粮食,在土地开垦和收获之前,能够有个应付。”
  “夫子,赵宋的人说,他们这边也有昆仑奴卖啊。”
  有人想到了这一点,说了出来。
  王夫子点了点头,道:“不错,赵宋这边有昆仑奴,可问题是我计较过,昆仑奴买来并不划算,太贵了。”
  接着,他给众人换算了一下,昆仑奴和大明朝那边仆役的价格,让众人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
第530章
入了赵宋户籍的海盗众
  接下来,王夫子开始给兄弟们计算起价格的得失。
  “这里的昆仑奴价格,要在二三十两银子,这可不是一个小数我想大家都是认可的吧。”
  周围的那些人,都顺着王夫子的话点了点头。
  开什么玩笑,二三十两银子一个昆仑奴,这个价格当然是很高的了,简直就是高的不得了呀。
  在大明朝,一个自愿卖身的仆人才多少钱呢,也不过才五六两银子而已。
  所有人都在心里暗暗的想着。
  而王夫子则继续说道:“我还记得,去岁大明西北旱灾,无数人家流离失所。半年钱,淮河洪水泛滥,一样也有无数人家离乡背井逃荒,浙江、广东、福建一带全都是灾民,到哪儿都能看到一路的卖身为奴的人,这些人也不过才二三两银子一个壮汉,小丫鬟也是这个价,有的甚至不要钱能要能够有碗饭吃,这么想来可是要比昆仑奴合算的多了。”
  王夫子此言一出,众人便慢慢的流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来。
  可不是嘛,还是王夫子说的对喽。
  自己何必买昆仑奴呢。
  回到那名那边,将留在大明的银钱都取出来,招揽一些流民成为自己的仆人,然后将银钱都变成粮食才是正经的呀。
  有了那些仆人,重新回到这里的时候,开荒就让那些人去做就可以了。
  而自己,完全就是老爷了呀。
  恩,比起购买要二三十两银子的昆仑奴来说,还是大明那边的流民们好用一些。
  等到田地开垦出来,以后有了钱再买昆仑奴就是了。
  也不急于一时不是。
  不愧是秀才啊,王夫子的脑袋瓜子就是好用。
  自己怎么就想不到这个方面去呢。
  明白了王夫子说的这些之后,周围的那些兄弟们一个个的小声交头接耳,纷纷交谈了起来。
  其中所交谈的意思,不过就是王夫子聪明,他们有点笨这样的话。
  王夫子继续说道:“而且我等所作所为,也算是给那些人找了一条活路,那些流民们成为咱们的仆人之后,跟着咱们来到这里起码可是吃上饱饭,再也不用饿肚子了不是。而且我等也都不是大明那种畜生人家,入了赵宋之后都是良民老爷,肯定会对仆人优待,两百亩良田在手我们可以好好养育后代,争取诗书传家了呀。”
  最后这一段话,王夫子倒是说到了这些兄弟们的心坎上。
  同时,王夫子也特意的提醒了一下兄弟们,以后就是良民了,有了仆人和田地成为了老爷,那么以后就不能总是拿出海盗那一套来了。
  大家都要老老实实的做良民,娶妻生子然后培养儿女,争取让孩子读书走科举之路。
  对于王夫子的这番提醒,所有兄弟都深以为然。
  他们这辈子就吃了没文化的亏,为人大老粗一个,很多事情都考虑的不是很周到。
  看看人家王夫子,中过秀才就是不一样。
  无论什么事情考虑的都很周到不说,说起话来那是头头是道的。
  想来,要不是王夫子年轻的时候遇上了天灾,兴许夫子就能成为举人或者探花什么的了。
  何至于最后,和他们这些大老粗为伍,做海盗呢。
  而且夫子说对,他们这样了没有关系,但是以后他们会有孩子。
  为人父母的,谁不希望孩子出人头地呢。
  他们这一辈子也就是这样了,可是孩子却绝对不行。
  赵宋帝国这边同文同种,估计和大明朝那边一样,也会有科举制度的。
  只要将孩子培养好了,日后说不准也能成为一个秀才或者举人呢。
  到了那个时候,这可就光宗耀祖了呀。
  “夫子说的对,我们入了赵宋户籍之后,就会是良民了。做了良民那就不能使出海盗那番威风,而且我们听夫子说的是,将大明朝的那些难民们转成我们的仆人,这也是救人一命的事情,咱们也有好处不是。”
  就这样,在一众兄弟们的附和声中,王夫子和大家纷纷上马离去。
  他们这是要找到王山,赶紧办理入赵宋户籍的手续去了。
  他们可是害怕夜长梦多会有变化。
  原先担心这里的土地贫瘠,所以他们一直没有办理这个手续,也就是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
  可是如今他们亲眼所见,这儿的土地成色真的很好。
  开垦出来,那就是顶级的良田啊。
  多了不敢说,一石半或者两石的出产,那是绝对会有的。
  比起大明朝一亩地的出产,那是肯定高得多喽。
  在这个时代,大明朝的土地一亩所处谷物,也不过就是一百来斤。
  这还得是上好的良田才行。
  如果是那种贫瘠的土地,一亩产出甚至还不到一百斤呢。
  这不到一百斤,那就是不到一石。
  这样的产出的确是少了一些。
  所以啊,看到了上好的土地,王夫子他们能不激动嘛。
  有土地,那就是保障啊。
  是子孙后代们的保障。
  更何况,这还是上好的土地呢。
  因此,也就不乖的王夫子他们这么激动了。
  很快的,王夫子们策马来到了王山临时搭建的指挥部外。
  离得老远,王夫子等人便翻身下马开始步行过来,因为那些士兵们已经开始境界了。
  “将军,王小将军,太子殿下说您这里可以办理入户手续?”
  王夫子率先走了进来,看到了坐在一个小木桌后的王山,便开口询问道。
  剩下的那些人,全都等在了帐篷外。
  王山点了点头:“不错,夫子可是想要入籍了?”
  对于王夫子等人的到来,已经是在王山的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自打他们和自己殿下去看土地了的那个时候,王山就知道回头王夫子他们肯定要来找自己办理入籍手续。
  这不是吗,果然王夫子这些人来了。
  “是的,王将军,我们都打算入籍了。早一点入籍,也早一点分地不是。”
  王夫子红着脸,拱了拱手对王山说。
  王山坐正了身子,笑着对夫子道:“对!早一点入籍,早一点分地。还可以挑一个位置好的土地,等到日后移民来了,可就挑不着位置好的土地了。”
  一边说着话,王山一边拿出了一个填写表放在了桌面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1/19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