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衰落(校对)第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2

高科技智能设备并不能让我们变得更聪明,反而会损害我们保持注意力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在学习态度、学业成绩、人际交往、社会实践各方面,女生的表现都远超男生,男孩在校园里全线告急。
02
不劳而获的“绝品”男人:过分依赖
一个人可以安居一隅自我保全,也可以勇往直前不断成长。促进成长必须周而复始,克服恐惧必须日复一日。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今天的小伙子们身上为什么看不到一点点清教徒勤奋刻苦的工作道德观了呢?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间,美国十几岁和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加入劳动力大军的比例显著下降了1。与此同时,25~54岁男性的失业率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在持续稳定地上升2。在全球范围内,情况都大同小异3。这也就意味着成百上千万的年轻男性没有工作。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意味着现代经济周期的起伏对所有国家的影响都更深入更猛烈。2009年的全球经济衰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萧条,导致男性失业率翻了一番。在最近一次衰退之后,美国失去了650万工作岗位,其中有一半是属于制造业和建筑业的4,并且这些工作岗位一去不复返,再也不会出现了5。制造业(譬如汽车工业)更倾向于采用高新技术而减少对于劳工和人工技能的依赖,这意味着众多的发达国家不再自己生产产品,而这就让很多男性的饭碗朝不保夕。即便有更高的学历,也未必没有失业的风险。
医疗保健行业——一个女性占据统治地位的行业,则相对来说幸免于难。个人护理、家庭健康帮助(即护工)被预测为增长最快的职业领域,而这些新工作显然更多地被女性所占据6。因而尽管这些全新的机会和领域为很多年轻和精明强干的女性带来了美好前途,但是留给同样年轻和精明强干的男性的机会却不足为提,这跟一二十年前他们可能拥有的机会相去甚远。
更有甚者,则是应得感(entitlement)带给我们的诅咒。尽管西方经济的衰败让劳动力大军中的男性比重有所下降,我们的一位女同事提醒我们关注一个新的现象,那就是有一部分男同事仅仅因为自己是男性的原因,就会感到一切应该为我所有,并且自己不用付出任何努力就可以享有这份特权。很多男性现在四处寻找庇护,不是在父母的身上就是在婚姻里,或者是在同居关系中的伙伴身上。现在闲在家中无所事事的男人数量惊人,他们似乎既不愿意去找工作挣钱支持家用,也不肯帮忙做点琐碎的家务让屋子干净整洁一点。在那些正值工作年龄却工作得很不心甘情愿的男性里面,有六分之一坦承他们并不想去工作7,并且几乎半数的人都会说市面上的工作让他们不屑一顾,或者就是不能提供足够的薪酬来“改善他们的生活”8。这些男人好像就待在那里“忙自己的”,但是实际上没做任何事情,至少不是任何传统意义上的“工作”。
有些这样的男人已经重新定义了“依赖”(dependency)这个词,仿佛这是一个成就而非失败,他们觉得分文不挣游手好闲甚至吸毒嗑药都是他们的权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跟过去的“小白脸”(gigolo)有点像,就是那些有点姿色、靠着为有钱的年长女性提供浪漫约会或者性刺激来过活的舞男,唯一的区别就是这个新品种的男人并不能回报什么。我们的同事们分享了一些小故事:
我认识的一个物理治疗师嫁给了一个婚后就辞职回家了的男人。她是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而且把家务活也全包了。经常是她辛辛苦苦工作一整天之后回家,在大雨里拖着沉重的设备步履蹒跚,但是她老公却连从屋子里出来帮她搬一下设备都懒得做。进家门之后,她老公会问她晚上吃什么,然后她会再出门买菜回家做饭。她老公天天待在家里无所事事。他是个帅哥,脾气也挺好,就是不工作,而且连想找个工作的意思都没有。四年之后她终于忍无可忍跟他离婚了。
我认识的另一个大学同仁跟一个辞职回学校读研究生的男人在一起。他身上有十万美元的贷款,但连个稳定的工作都找不到。她在经济上支持着这个男人,但是他却不仅没有结婚成家的意思,连家里的琐事也不沾手。
为什么有的女性会跟这样的男人纠缠不清呢?连他们的父母都觉得他们不成器。如同我们将会在第20章里深入讨论的,一个令人沮丧的实际情况就是,对这些受过教育的精英女性而言,她们所拥有的替代选择似乎只能是没有任何男人;于是,她们也只好将就着过,直到有一天实在难以忍受了,才会把这种游手好闲的混混赶走。
一方面是不理解在所有的关系中其实都存在权利和义务的博弈,另一方面,应得感抛弃了那种需要付出才能得到的观念。失业带来的羞耻感仍然存在,但是其意义却跟过去大相径庭。这些男人不再把责任、纳税和成功这三者联系在一起。有的人对这些不当回事,另一些人把生活看成是开派对或者逛公园:你只要排队的时候排在前面,门一开就可以进去,不费吹灰之力。
一个小伙子在他的调查问卷注释中这样说道:
我的信念是应得感能够帮助我们塑造男人。那些他们理所当然拥有的,也就是他们的责任。真正的成就来自于不辱使命,做出对得起这个世界的未来的事情。是的,如果胸怀天下,男人就会无所不能。责任——诸如和颜悦色和绅士风度、彬彬有礼宽以待人、承担责任让人放心、忘我精神,能够帮助一个年轻的男人找到自我。成为男人的关键就蕴含在责任与担当之中——那种珍惜自己而不自暴自弃、善待他人而不逃避现实的责任。
我们完全同意。然而我们觉得现在这种新的男性“应得感”的定义,和过去所说的相去甚远。它更加宽泛,覆盖了更广泛的领域和活动,而忽视了任何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或亲密关系。这些小伙子似乎更热衷于效法那些媒体名流、传奇程序员,诸如大卫·贝克汉姆、迈克尔·菲尔普斯以及马克·扎克伯格,那些功成名就无所不有的人。他们似乎只关心和仰慕这些人的财富地位等外在表象,他们的分析中所缺失的,是对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品质的欣赏:艰苦的劳作、挫折与磨难、勤奋练习、百折不挠,这些都是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东西。生活之中的好东西一般都需要对目标严肃承诺、延迟享受、工作优先,以及对于社会契约的重要性的理解和认可——不能投机取巧。
提要
当代社会中,以男性为主的体力劳动岗位正在大幅减少,男人们面临职业危机。
某些男性出于错误的应得感,心安理得地依靠父母、妻子和女友过日子。
03
“纯爷们儿”是种病:高强度社交综合征
女人本就丽质天成,男人则需岁月磨砺。阳刚之气,风险多多,容易流逝。须远离脂粉,只同男人惺惺相惜。
——卡米尔·帕利亚(Camille
Paglia),费城艺术大学人文与媒体研究教授1
当今的年轻人把数量惊人的时间花在了电子游戏和观看色情内容上,与此同时他们也自觉自愿地强迫自己与社会相隔离,在两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因果链条里,羞怯(shyness)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
传统意义上,羞怯暗示了一种对于被拒绝的恐惧,害怕被某些社交群组或者个人视为不可接纳的,例如权威或者期望讨好的人(如群组中的异性成员)。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我们进行了针对青少年和成年人的羞怯的前沿科学研究工作,有40%的美国人把自己评价为羞怯的人,或者本质上是羞怯的。同样百分比的人报告了自己曾经在过去非常羞怯,但是后来克服了其负面影响。还有15%的人说他们的羞怯是受到某些环境诱发的,譬如相亲或者公开表演。也就是说,只有大概5%的人从来没有在任何时候感到过羞怯。
然而,在过去的三十年里,羞怯者的百分比正在节节上升。在印第安纳大学东南分校(Indiana
University
Southeast)羞怯研究中心2007年进行的一个学生调查中,84%的受访者说自己在人生中的某些时候感到过羞怯,43%的人说自己现在依然很害羞,只有1%的人说自己从未害羞过。在那些当前仍然害羞的人里,有三分之二的人会说他们的羞怯属于个人问题2。这种对于社会拒绝的深度恐惧,一方面是由科技的发展带来的,因为技术把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接触——譬如与他人交谈、寻找信息、购物、去银行、从图书馆借书,以及其他很多活动,都缩减到了最低程度。互联网几乎可以为我们做一切事情,而且更快、更精确,也用不着我们进行人际沟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线沟通实际上打开了极度羞怯者的世界,让他们能够更轻松地在非同步的网络世界里与他人接触。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认为这样也会让他们更难以在真实世界中与他人建立关系。如同一位研究者贝尔纳多·卡尔杜奇(Bernardo
Carducci)所记录的:
……技术的日新月异正在从本质上影响着人际沟通,我们正在体验着更为结构化的电子化互动过程,却越来越少有自发的人际互动,也就更少有机会从中开发和实践人际沟通技巧了,譬如谈判、发起谈话、解读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线索,而这些技巧对于结交新朋友和培养更亲密的关系至关重要。3
传统意义上的羞怯是愿意与人交往,但是害怕自己可能因为无法留下好印象而被拒绝;而羞怯的新型变种却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做而根本不愿意有社交接触,继而竭尽全力地距离他人越远越好。因此,这种新型的羞怯会持续地自我强化、内化;更有甚者,即便是缺乏和大多数人的接触,自己仍然茫然不觉。如此这般,就有太多的羞怯者在跟自己的老板、专家接触的时候,或者在不熟悉的情境里,抑或在一对一的异性交往中,行为失当或者丑态百出。
除了羞怯者数量的持续增加之外,今天不同于往昔的情形是年轻男性的羞怯已经不再是惧怕被拒绝,而更多的是社交无能——不知道该做什么、在什么时候做、在什么场合做和怎么做。曾几何时,多数年轻男性都会跳舞。时至今日,小伙子们却甚至连怎么找个共同话题都不知道了,他们在社交圈子里不知所措,就像语言不通没法问路的外国游客一样。他们之中的很多人不知道面对面交流时的措辞方法,那是一整套言语的和非言语的规则,能让人们相互之间舒适地交谈和聆听,并且能让对方给予良好回应。这种人际交往技能的不足在年轻男性面对自己心仪的女性的时候表现得尤为严重。
缺失这种在比较亲密的人际情境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的人际交往技巧,导致了一种畏缩不前、规避风险的策略。女孩和女人等同于失败的可能,安全等同于退缩到线上和虚幻世界,经年累月的实践使其更亲切、更可靠,如果是电子游戏的话,还更为可控。数字化的自我越来越不喜欢真实世界中的“操作符”,于是羞怯也逐渐在进化中扭曲变形。自我(ego)是中场核心组织队员,性格是观察员,而整个外部世界就被缩小为一个男孩的卧室。如此这般,我们只能说羞怯既是引发问题的原因,也是过度玩电子游戏和看色情片的后果之一。如同我们调查问卷中另一个年轻男性的评论:
打电子游戏和看色情片对我来说是家常便饭。我一直都是相貌平平,真的恨透了那种筋疲力尽却两边不讨好的生活。花销大、做人难,而且屡战屡败。我觉得自己跟所有认识的女孩或女人的人际关系都毫无意义,只跟爷们儿交往,时不时地看看黄片儿,日子过得倒也逍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