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衰落(校对)第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42

我们并未选择直面问题,而是自欺欺人地粉饰太平。这也就是为什么在2014年的时候同时发生了两个事件:密西西比州一个性教育课堂上把发生性关系的女性比作不干净的巧克力46,以及身着比基尼的碧昂斯(Beyoncé)荣登《时代周刊》封面,成为“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47。从一个层面上来说,那张比基尼照片是对于美丽身姿竞相争艳的尊重,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上而言,它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就是作为一个女性,无论你的成就有多高,外表仍然是你身上最为紧要的东西。那么那些崇拜名人的女孩(和男孩)会怎么想呢?其实《时代周刊》完全可以把封面改成麦莉·赛勒斯(Miley
Cyrus)坐在破锤机的大铁球上面。
在今天的世界里,一个在媒体上出现的女性必须要心甘情愿地把自己对象化,以姿色博取注意力。如果她不是天生丽质,那就或者浓妆艳抹,或者装傻卖萌哗众取宠——但是她仍然必须竭尽全力走性感路线,其他问题可以交给图像后期处理来解决。
有的女影星的确挺身而出来挑战这种约定俗成的现状了。举例而言,《公园与游憩》(Parks
and
Recreation)的主演之一拉什达·琼斯(Rashida
Jones)曾经为《魅力》杂志(Glamour)写过一篇讥讽事事色情化现象的短文,里面说不可能所有的女人都是脱衣舞女郎或者人人都身无寸缕纤毫毕现。她说,拥有并且能够自豪地展现自己的性感魅力曾经是女性向前迈出的一大步,但是现在一切都太舞台化了:“……我的观点是,我们已经达到了超饱和状态。”在电视上,这种过度饱和被称为“吨位过载”,电视节目审查员在看到某个词被过度频繁使用的时候就会这样报告。“对于色情内容和流行文化而言,我们显然吨位过载了。”琼斯说,但是由于这些图像和与之相伴的人物形象无处不在,那些追星族女孩可能不会把这种性感迷人的星光闪烁和展现女性的内在自豪感相关联起来48。
如果说碧昂斯登上《时代周刊》封面还不能被看成是这种色情过度的引爆点的话,那我们真的不知道要到什么样时才算是有问题了。就像女权主义者凯特琳·莫兰(Caitlin
Moran)所说的,为什么今天对一名女性来说,拥有“极度迷人的秀发”变得如此重要?49还有就是,对于女性而言公开传递自我接纳信息的唯一方式难道就是宽衣解带吗?当我们坚信每一个女人都美丽性感并且鼓励她们把暴露更多肌肤作为自主自信的象征的时候,我们不仅仅是对于身体外表更加强调,而且还使之贬值了。
我们一直都在思考,为什么很多女孩本来对于被当成性感尤物嗤之以鼻,但是仅仅在有了一点点名气或者减了几斤体重之后,立刻就改变态度,认为性的对象化让自己更具价值和优势了。我们拒绝承认女人的优势地位来自于做一个性感尤物,然而却选择用身体部位来代表自己招摇过市,因为去掉了朦胧神秘,反而魅力不再。我们不认为迷惑不解的只有那些年轻女孩,创造和认可这种氛围的女性其实也都一样不知所措!女性自己就是那些兴味盎然地阅读名人八卦、讨论体重超标的人,而她们自己永无休止的幸灾乐祸让这些文章永远都会受到热捧。男人们实际上对这些东西毫无兴致。也许,女性真正厌恶的是这样一个事实,就是性带来的力量是如此转瞬即逝,又跟生理状况如此紧密相连——而这两件事情却都不在她们的掌控之中。
只要女性继续允许这种低俗文化来塑造自己的自我认同和性形象,这种贱买贱卖就不会停止。如果想要真正获得力量,女性自身必须开始用新的方法来为自己定位和树立形象——一种既有别于不可控因素又不包含对男性的蔑视,而是能够融合她们自己的创造力并且让所有人都受益的形象。男女有别,但是两性内部还各自有着更大的差异。因而对于两性而言,对于成功的定义没有必要雷同或者看起来相似。我们完全同意利维所说的:“如果我们真的相信自己性感风趣、聪明能干的话,就用不着装扮成脱衣舞女郎的样子,或者让自己变得像男人一样,抑或迫使自己成为任何跟浑然天成的自我不相符的样子。”50
教会我们的女儿如何成功女性在经济上越有成就,就越会意识到男性并不是权力更大的性别;她们会明白男性也是愿意接受权宜之计的。事实上,没有人能够“拥有一切”。女权运动的一个误区就是期望工作能够既平衡两性的权力,又同时满足自我成就感。
很少有不附带任何责任的特权,而且真正成功的人也学会了在某些连带的责任或者义务并不能给自己锁定某些机会、带来某些益处或者有价值的体验的时候说“谢谢,不用了”。他们不会先得了某个便宜,后面再抱怨自己有多倒霉。女性需要一些如何走向成功的指导,让她们不再需要依赖法律条文或者政府规章来促进自身成功,甚至补贴自己的收入。
除了制定一些对家庭教养和工作同等重视的新政策之外,社会能为女性成功提供帮助的最有效方式是帮她们克服一些障碍,例如对她们进行谈判沟通技巧的指导。行动应该聚焦于为女性(和男性)创造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而不是采取禁止使用“专横”(bossy)一词这种实际上会削弱女性内在力量的方式,就像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在她推行的“向前一步”(Lean
In)运动中所做的那样——诚然,除此之外,这个运动本身非常积极有效51。这样的话会鼓励女孩们担负起领导的责任:“你知道吗?专横的人能把事情做好。虚心向他人学习,把功夫下足,这样你说话就会掷地有声,你的观念就会越来越受重视。登上顶峰的路从来都不轻松惬意。”
我们也鼓励女孩们去看那些能够通过贝克德尔测验的电视节目和电影,并且帮助她们订阅那些能够提升领导力的报刊杂志。在2013年,有17本女性杂志在发行量上超过了《福布斯》、《经济学人》和《职业妇女》(Working
Moth-er),这其中包括了《时尚》(Cosmopolitan)、《十七岁》(Seventeen)、《诱惑力》(Allure)、《幸运杂志》(Lucky)和《少女时尚》(Teen
Vogue)。事实上,《时尚》杂志的订阅量超过了《福布斯》、《经济学人》和《职业妇女》三本杂志的总和52。倘若那些阅读《时尚》杂志的年轻女孩们也能订阅一本涵盖经济生活和新闻时事的杂志,我们肯定就会看到年轻女性兴趣和注意力的大面积转移,和她们对自己信心的积极变化。
如果妈妈们和女儿们能够一起阅读这样的杂志,妈妈们就会有机会通过对话把自己的亲身体验和知识分享给女儿们,帮助她们规划自己的未来。毋庸置疑,如果两代人之间真的能够进行坦诚开放的谈话,探讨不同的决定会怎样影响人的一生,以及在这些不同的路途中自己的伴侣应该是什么样子,这会避免太多太多将来的头痛和麻烦。
妈妈们同时也能跟自己的女儿们讨论早生、晚生或者不生孩子给生活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得失,例如学生贷款、怀胎十月,以及带孩子会如何影响自己的人生机会。女儿们需要这种谈话。职场妈妈或者重压之下的单亲妈妈能找到时间进行这种对话吗?我们强烈建议她们必须腾出时间这样做,让自己的后代能从自己的智慧中获益匪浅。
尽管在大学校园里女性数量已经超过了男性,并且她们会更多地参与各种课外活动,但感觉自己一直被太多要做的事情“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大一女生数量是男生的一倍还多(41%的女生对比18%的男生)。跟那些全无压力的学生们相比,这些精疲力竭的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更不自信,在人际交往中也更没有信心53。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能做的另一件事就是让更多的女孩参与团体运动项目,因为这能帮助她们建立起统一的社会责任感,而且团队运动中对于竞争与合作的平衡会为她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当其他的社交情境中缺乏应有的坦诚和开放沟通的时候,团体运动也能让女孩们学到如何相互依赖。母亲们也可以作出贡献,拿出勇气以身作则,向孩子们展现什么是女人之间的坦诚沟通——尊重对方,讲出真心话,不以讹传讹,不“人前一面背后一面”地搬弄是非,跟给自己提出建设性批评意见的人保持友谊。她们也可以通过不评判他人来给自己的女儿们作出表率,在描述他人的行为时不添油加醋或者作出道德评判。
同等重要的是鼓励女孩们主动邀约自己喜欢的男孩,这会帮助她们学会如何应对风险、面对被拒绝的情形,并且逐渐发展自己的品格、耐心和毅力——这些都是职场上的必备素质。从这些经验里面她们也能间接地学到,终有一天如何选择一个懂得欣赏敢于冒险的女性的伴侣。对男女两性而言,没有任何风险的生活都是极度无聊的。有风险的人生必然会有失败,而失败乃是成功之母,也是其必经之路。
提要
母亲和父亲必须同等重视对于家庭的投入和承诺。
女性倾向于维护关系中的表面和谐,但有话不直说会给沟通带来更大的困难。
女性一面要求男性温柔尊重,一面又要求他们强势霸道,这种自相矛盾令男性无所适从。
女权主义不能只要求权利、不承担义务,想要真正获得力量,女性必须开始用新的方法来为自己定位和树立形象。
14
父系社会的神话
男人只能作为必需之物,而非可有可无。除了英勇激昂,我们别无所长。
——诺厄·布兰德(Noah
Brand),《好男人计划》(The
Good
Men
Project)编辑1
可能在很多情形下,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体验到强烈的无力感。但是无论你是否愿意承认,性别歧视其实对男性和女性有着同样的伤害。男孩与生俱来跟女孩不一样,做个男人并不是什么轻而易举的事儿。
从人生的开端开始,在刚刚出生几天的时候,很多男孩子就做了包皮环割术。有的文化认为这是为了提升性生活质量,但是绝大多数的美国男孩只能接受别无选择。早在婴儿时代,男孩们在哭闹的时候会比女孩更迟一些才被抱起来安抚——这也是对他们的暗示:抱怨痛哭于事无补毫无益处。跟对待女婴相比,人们也更少唱歌、讲故事或者朗读书籍给男婴听2。这些种种“更少”实际上是消极的教训,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不值得父母或者看护者花更多时间精力在自己身上。
晚些时候,也就是到了几岁十几岁的时期,男孩子们会从高强度的对抗类体育运动中学会忍受痛苦。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意识到自己应该在家庭关系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尤其是在经济上,然后他们就会开始为了更多金钱收入去选择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年轻男性的社会化过程仍然让他们坚信自己必须尽可能多地赚钱养活老婆孩子,但是年轻的女性们所获得的信息却不一样(譬如那种应该由谁来支付约会费用的统计数字等等)。男孩们也继续着那种把在家带孩子的父亲视为不齿的成见——最近的一个皮尤研究调查的数据显示,有51%的人认为妈妈跟孩子一起待在家里比较好,只有8%的人认为父亲在家也一样3。显而易见,男人作为养育者的角色被忽视了,就连男人们自己也对之不屑一顾!至少在目前,对多数男人来说这仍然不是一个可接受的选择。
社会到底能否接受男性在工作和家庭之间选择更平衡的生活方式呢?理解我们为何要引发这样一个“令人如坐针毡”的讨论很重要。沃伦·法雷尔在他的《男权的神话》中提到,女性有了孩子之后可以考虑三个选项:
●全职工作
●全职在家
上述两者的混合:兼职工作
与此同时,如果是男性,可以考虑下面这三个选择:
●全职工作
●全职工作
●全职工作4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4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