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多时间心理学(校对)第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51


有意识和无意识的选择
1993年,博伊德在美国加州均等委员会总部做兼职心理讲座。从24层,该总部的顶层,他可以看到通往远在88公里外的他的家乡的每一条小路。在11月的一个天气清朗的早晨,博伊德在加州市中心萨克拉门托的新董事会办公楼18层的资料室里。下面是他描述的故事。
突然,一个抓狂的女人跑进来,大喊道“跟我走”。这个要求非常古怪。我问道:“为什么?”她回答说:“角落里有个人拿着抢。”这就是她要说的全部内容。后来,我了解到一个持枪的人打死了保安并劫持了几个工人作为人质,躲在另一侧的楼梯间角落里。
我马上从东边的楼梯跑下去,在那里我看到几个女人和一个男的,他们正将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同事往下推。那位本该照顾他的人在慌乱之中逃之夭夭。我抱起那个瘫痪的人,把他送到11层,并打了911。新闻直升飞机在大楼视野内不断盘旋着,不久告知我们一切都结束了,而且让我等着看明天的头条新闻。
办公大楼距州政府只有几条街,所有警务人员都可在几分钟之内赶到。他们在18楼抓住了持枪者,并命令其放下武器。但是持枪者并没有服从命令,结果被连续射了好几枪。尽管医护人员在他从大楼里被抬向救护车的途中对他进行了心肺复苏术,但是估计他还是死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此人先前是加利福尼亚铁路巡逻队的一名警员。几年前,工作的压力、酗酒、糟糕的人际关系使他不得不从卫生防护中心提早退休。职业生涯的结束反过来增加了他的压力和酗酒量,最终税务问题让他在11月的一天走进了这座大厦。除了步枪、短枪和手枪以及一袋子弹外,他还带了税务征收者的清单,上面列着他要算账的人。其实名单上就一个人在这幢楼里工作,而那天恰好此人出差不在现场。
持枪者声称他要找董事会的人谈话。当然,这只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他不想活下去了。他去那儿只是想造成官员协助自杀的舆论,从而永久解决大家公认的现实问题。这是典型的时间观念混乱的例子。他不想弥补过去也不想享受现在,他唯一想的就是如何逃避未来。对他来说,时间不是有用的资源而是一种不能承受之重的负担。
假设在事发之前,我们可以使这个人坐下来,问问他究竟什么事情使他变成这个样子,他会知道究竟是什么吗?他会认为是一系列的小错误积累起来导致这一悲剧的吗?
想想奥普拉的肥胖朋友,她们总是作出一系列不计后果的决定,最终她们越来越偏离自己变苗条的目标。和她们一样,持枪者作出了错误的决定。他辞职了,忽视了对家庭的责任,直到他丧失工作、妻子和生命。
正如津巴多所说的:“在选择行为之初,其实你已经选择了结果。”对于津巴多和其他的人来说,未来的结果操控一切。从这种观点看来,每种选择都有结果,当然选择也包括自己的情感。
我们认可个人选择的力量,比如对于选择的需求或者至少对于选择的想象,同样我们也认可选择会影响你的生活,但是我们在有些地方和津巴多是不同的。我们认为个人的选择并不总是有意识的,并不总是理性的,也并不总是需要考虑到未来的结果的。例如,我们的朋友、同事、社区等社会环境会影响我们的决定,而我们却不能意识到他们的作用。津巴多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证明了环境对人的信念和行为的影响(更多信息请查看www.lucifereffect.com)。
罗伯特·扎伊翁茨(Robert
Zajonc)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同时也是我的同事。他认为人会在不考虑未来后果的情况下作出决定。在一系列的实验中,罗伯特将许多图片以50毫秒的时间间隔投射到屏幕上。这一速度只能够使人意识到有东西在屏幕上闪过,但是并不能够认清细节。与之相比,眨眼的时间间隔是300毫秒。在一些实验中,这些投射的图片是抽象画;在另一些实验中,是中国汉字;而在其他的实验中,是人脸。
被试看了一组间隔50毫秒的图片后,罗伯特将两张图片放在屏幕上,并让他们研究。其中一张是他们看过的,而另一张是他们没有看过的。他问道:“你们看到的是哪一张?”这次他们只能确认看过的概率为50%,这一数字并不高于随机水平。他又问道:“哪一张你们较喜欢?”大约60%人选择他们看过的那一张,但是他们都没有认出来。也就是说,他们对自己看过的东西感兴趣,只是不记得他们曾经看过。
在选择了喜欢的图片之后,罗伯特问他们为什么喜欢。他们给出了各种原因:对称、厚度、形状,但是没有人说因为自己看过。也就是说,他们的喜好是无意识的。在罗伯特看来,是喝可乐还是喝百事与思考无关。你喝可乐,只是你单纯地喜欢可乐,不涉及任何想法。用他的话就是:
“有时候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自己处于一种理性的状态,能够衡量所有选择的利弊。但实施情况很少如此,通常情况下我们选择×仅仅是因为我们喜欢×。我们买自己喜欢的车,选择自己有感觉的工作和房子,然后再给这些选择包上很多理由。”
罗伯特的研究表明我们并不总是在清醒状态下作出选择。有时候我们只是对自己的周围世界自动作出反应。当我们选择的时候,我们没有考虑到未来,我们的行为完全基于现实。如果我们的选择是无意识的,那我们要对谁负责呢?这是个好问题,其答案也并不简单。
心理学家约翰·巴奇(John
Bargh)以一种近乎挑衅的方式进一步发展了罗伯特的研究,或者说他是以一种更恼人的方式发展了罗伯特的研究。巴奇的研究表明,我们所作出的无意识的选择是受到现实环境中微妙因素的影响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很多行为方式都有自动的倾向。例如,当我们第一次开车,所有的举动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们的想法也学会抬油门、踩离合、挂挡、松离合、加油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增加,我们的行为变得越来越自动化,以至于我们都不记得自己在做什么了。你会意识到自己开进车道,但是你完全不记得你要走的路线,以及你是如何拐过最后一个弯而进入街道的。
在巴奇的一个实验中,被试者用提供的四五个词组成的34个字的句子。例如他们、她、骚扰、看见、经常。这些词语经常被组成“他们经常骚扰她”。一组被试者拿到的是表达粗俗思想的词语,这些单词包括:烦人、中断、大胆、粗鲁、麻烦、打扰、侵扰、积极、大胆、不客气、侵犯、厌恶、加剧以及直言不讳等。另一组则是表示礼貌的词组:尊重、荣誉、善解人意、热情友好、耐心、亲切、产量、礼貌、谨慎、有礼貌、大方、敏感、谨慎、行为以及悄悄地等。第三组是中性词。巴奇和他的同事对这些词在实验的第二部分中对被试者的行为影响非常感兴趣。
完成了30个句子以后,被试被要求到大厅找实验人员了解另一部分实验的规则。但是,他们却发现这个实验员正在和一名看起来是另一组的被试不停地聊天,事实上这个所谓的“另一组被试”也是他们同一组的。巴奇感兴趣的是那些拿到礼貌词汇的被试是否会比那些拿到粗俗词汇的被试在打断他们谈话之前待的更久些。他设定的时间是10分钟,有67%拿到粗俗词汇的人在10分钟结束之前就忍不住了,相比之下,拿到中性词汇的人只有28%忍不住,而拿到礼貌词汇的人只有6%没有忍住。之后,巴奇让他们各自解释为什么会等,又为什么会等不了?
他们给出了各种答案,但是没人想到这个实验会对他们的行为有任何的影响。
在另一个实验中,巴奇再次给被试不连续的句子,这一次一组拿到的是关于衰老的词汇,另一组拿到的词汇则与年龄无关。拿到词汇后,实验人员告诉他们实验结束。被试离开房间时,实验人员记录他们离开大厅的速度。巴奇发现拿到衰老词汇的那一组人的速度要比另一组的速度要慢很多。再一次,当被问到下楼梯的速度时,还是没有人将实验的任务和他们的行为结合在一起。一个简单的语言实验就影响了他们的速度,考虑到衰老这个词汇就让他们感觉变老了,尽管被试并不知道这种作用。
罗伯特和巴奇的实验强调了环境的自动影响力。我们可以不考虑未来而喜欢某事或做某事,但是当我们被问及为什么这样做时,我们否认了当时环境的作用,仅仅认为是理性的选择,并想出了一系列令人咋舌的、具有创造性的解释,这些解释完全不真实。我们只是自动地思考和行动,最后我们自动地为自己的行为和感觉找理由。
如果津巴多所强调的注重未来结果的个人选择和罗伯特及巴奇强调的注重当时环境影响的自动选择论中有一个是正确的,那当然没有问题。如果我们选择行为的时候总是选择行为的结果,那就没人肥胖、抽烟和酗酒了,也就没人考试不及格了。未来时间导向的人坚信选择的行为会对未来产生结果,但是罗伯特和巴奇以及支持他的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很多情况下你选择不了行为,行为的选择取决于你处的环境。
我们在时间的海洋中游弋,受到激流的冲击,我们依旧能躲避危险,朝向自己的目标游去。我们会时不时地从现实中抬起头,无意识地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已确定我们处在什么位置,将要走向何方。偶尔,我们会有片刻的清醒,我们反思过去,规划未来。接着,我们在沉下头,玩命似的朝着下一个生命的目标游去。
创造金钱,创造自己
记住时间就是金钱。
——本杰明·富兰克林
就某方面而言,富兰克林是正确的。时间可以是金钱,但是时间不止是金钱。富兰克林可以任意地说时间是健康,时间是幸福,时间是乐趣,时间是爱等,但是他没有。对于富兰克林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这个简短的陈述至少包含三层含义。第一,时间是有价值的。有多少价值?时间如此珍贵,以至于尽管时间是金钱,但金钱并不总是时间。当伊丽莎白女王提议用所拥有的财产换一点时光时,没有人愿意交换。第二,通过努力工作,时间可以转换为金钱。第三,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复利来实现投资的增值。
时间影响你对工作的选择和工作的成败,同样时间还影响着你从工作中获得的金钱的用途。这对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更明显,在进行了基本消费后剩下来的钱,你会用它还债吗?会用它买新房、新车和珠宝吗?会将它存在银行以备不时之需吗?你对于时间的看法和感觉会影响你的财政策略。
1.过去时间导向和金钱
过去时间观念者并不关心现在的享受和未来的规划,更多的是存储过去挣来的钱。高回报的投资很难诱惑他们,他们很少借贷,即使借了,也会尽快还上。他们从过去学到甚多,因此想避免重蹈覆辙。例如经历了大萧条的人,他们会非常节俭,他们宁愿把钱藏在床底下,而不是存在银行或是投资股票等有价证券。他们的投资理念并不是挣多少钱而是保证自己的钱不变少。他们比其他时期的人更厌恶风险。他们想保持已有的,他们置办的东西都是必需的而非想要的,他们的经历教会他们去满足而不是追逐最佳化。他们既珍惜时间又珍惜金钱。
他们保守的观念表明他们满足于现实,觉得未来不会带给他们更多的美好。最重要的是,他们想确保现在和未来不比过去差。那些比较严重的消极的过去时间导向者或许是个例外。积极的过去时间导向者总是倾向于保持他们已获得的,而那些消极的过去时间导向者就想摆脱过去,因为他们过去采取的策略不能导致积极的结果。结果是,他们更愿意在新的策略上下注,以此来改变过去。
2.现在时间导向和金钱
现在时间导向者对金钱有两种态度。宿命论的现在时间导向者认为金钱并不重要,对他们来说,过去的经验毫无意义,投资在未来的日子里也不会有回报。因此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极大。每当他们发现有趣的东西,就会买下,他们买下这东西并非因为这东西能给他们带来快乐,而是因为他们也想不出再买什么其他有意思的东西了。他们的花费和投资很随意。当你觉得怎样花钱都无所谓时,那也就没有所谓的喜欢与不喜欢。他们不想保存过去所拥有的,享受现在抑或规划未来都无所谓。对他们来说,钱没什么特别的。金钱不能掌控过去和未来,他们相信自己有多少钱是自己控制的。
享乐主义者用金钱创造快乐和刺激,金钱就是要及时花掉,与过去的记忆和未来的期望无关。手里的一块钱相当于银行的两块钱。如果他们攒钱,那是因为他们想买更高级的轿车,更华丽的衣服和更昂贵的首饰。他们从不预想会出现意外,所以不会省钱以备不时之需。当遇到困难时,他们相信会有办法解决,并付诸行动。但困难过去,他们很快就恢复到原来的生活方式。他们从布衣到富裕,然后如此反复。他们刷光信用卡,透支银行账户,失去房子而到处流浪。
3.未来时间导向者和金钱
与那些未来时间观念比较弱的人相比,那些未来时间导向者更能平衡他们的收支。他们及时付账,有存钱,谨慎地考虑投资。对他们来说,时间和金钱掌控着未来的某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过去不曾有过,现在还未得到。时间和金钱使他们获得想要的东西并做想做的事情。
从自身考虑,每一种时间观念都是有问题的。过去时间导向者总是过度小心或过度鲁莽;现在时间导向者太不节约了;未来时间导向者太不享受了。清楚的是,一个综合了过去时间导向、现在时间导向和未来时间导向的观点平衡了时间观念,能让人们从过去中学习、享受现在并规划未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