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风流(校对)第835部分在线阅读
从前无论是枪,是炮,是水晶玻璃,一个人就能了解所有的原理,甚至能够单独的进行研究,可是现在,似蒸汽车这样的庞然大物,却非要团队合作不可。
中途确实遇到了很多麻烦,负责车轮的,和负责活塞缸体的可能意见并不合,可慢慢的,他们也开始学习起如何整合了。
随着大量人力的出关,关外出现了难以想象的繁荣,尤其是在青龙和秦皇岛,其嘈杂竟不下于京师,那凭空拔地而起的城市,天上总是因为无数工坊的烟囱阴霾阵阵,却是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叶春秋在京中,显得忙碌,却也充实,他每日要看太多太多的奏报,青龙那儿的人口人满为患,需兴建地下水道,治安在恶化,所以需要招募更多的巡捕,新军需开始规划新址,因为原本在城市边缘的大营,而今却是发现如今周边却成了闹市,道路需要拓宽,因为车辆实在太多,工坊里的死伤事件也在攀升,极有必要进行一些督导,学堂已经不足了,需要再建几处学堂,铁路的修建又出现了什么问题,似乎工程开始停顿,法令越来越无法适应现下的变化,太多的新事物发生,使原有的法令条文无法震慑住宵小之辈。
叶春秋当初想的是一条主枝,却忽略了当往大目标实施起来的时候,事情便越来越复杂,许多的琐碎之事就随之而生,叶春秋不得不想到了一点,看来胜远国建立一个小内阁,已经十分必要了,只是眼下,却还需要再琢磨琢磨。
只是这时候,一封急奏,却是打乱了所有努力下的平静。
宫中火速来了人,请叶春秋立即入宫觐见。
叶春秋不敢怠慢,等他快步感到暖阁的时候,发现几个内阁大学士早已到了这里。
叶春秋和王华、谢迁点头示意,又朝杨一清笑了笑,杨一清则是忧心忡忡地和他点了点头。
李东阳还是内阁大学士,只可惜失去了首辅,如今却被压得狠狠的,日子想必并不好过,他只是木着脸,没有理会叶春秋。
朱厚照没有坐在御座之后,而是站着,见了叶春秋来,立即声量提高道:“春秋,等你很久了,你看看,这是最新的奏报。”
叶春秋没有迟疑,从刘瑾那儿接过了奏报,只细细一看,便晓得果然出事了,而且是件大事……
鞑靼人袭击了通辽。
说起通辽,那曾是属于蒙古诸部的辖地,文皇帝北伐之后,这通辽又属“朵颜三卫”所辖之地,大部分属“扶余卫”的牧场,这里算是辽东的门户,要先进入辽东,需经过通辽,方才可抵达锦州,最后一举进入辽东。
通辽有扶余卫两万多人驻扎,能征善战的骑兵有五千多人,而且朝廷还给他们提供了一些辎重甚至是火器。
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鞑靼人竟是一夜之间便将扶余卫击溃,斩首万人,夺取了通辽,得了牛羊无数。
便连附近一些汉人的牧场,也无可避免地深受其害,数个牧场被摧毁,数百牧人被杀。
叶春秋看着,眉头微沉。
虽然奏疏之中,并没有言明鞑靼人的兵马有多少,只用了遮云蔽日这样笼统的词语来形容,可是叶春秋的心头却是清楚,这个数目至少在五万以上,不然不可能如此的摧枯拉朽。
而且在叶春秋看来,这是一个征兆,看来,那巴图蒙克汗是终于决心对大明大举进兵了。
巴图蒙克汗是自北元之后,第一个统一了蒙古的人,并将自己的儿子们分封去大漠各地,设置七八个三万户的机构,从而将整个蒙古,团结在了一起,而现在,在蛰伏和磨刀霍霍之后,他终于耐不住性子,露出了自己明晃晃的獠牙,决心奋力一搏了。
这种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不可能是随意而为的,显然是有预谋,而且是进行了长期的准备的。
可是……叶春秋想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为何直到现在,才有消息?
叶春秋不禁看向刘瑾,道:“刘公公,我听说厂卫派去了蒙古不少的细作,此前可有风声吗?”
刘瑾顿时显得犹豫和踟蹰起来。
他只得悻悻然道:“倒是派了几拨人去,而且此前,也有人一直在那巴图蒙克汗身边,只是这一次,也是奇怪,竟是全无消息送来。”
叶春秋道:“这就说明,巴图蒙克汗此次军事计划的制定,极为缜密,而且……”
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不谋而合
叶春秋的话说到一半,却是脸色越发凝重。
随即,叶春秋沉声道:“在厂卫内部,应当有人私通了巴图蒙克汗,那巴图蒙克汗只怕早已得知,身边有谁乃是大明的细作,他不露声色,一定故意给身边这些厂卫的细作放了烟雾弹,这才转身攻杀通辽。”
叶春秋说罢,众人的脸色变了。
厂卫内部有巴图蒙克的人,以至于巴图蒙克汗身边的大明细作身份全部泄露?
叶春秋盯着脸色变得苍白的刘瑾道:“敢问刘公公,能接触到厂卫里对巴图蒙克全部部署的人,总共有几个?”
在叶春秋说到厂卫里有人私通巴图蒙克汗的时候,刘瑾霎时间就冷汗淋漓,若是如此,岂不是说自己失职?
他当然知道叶春秋只是就事论事,并没有针对他的意思,可是他心里还是忍不住畏惧,想了想,心惊胆跳地道:“有数十人之多,至少有七八人是知情的,其他人,若是他们想要知道,也一定能知道。”
表面上是数十人,可是任谁都明白,这些人绝对都是厂卫或者说宫中的高层人物,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知道得如此详尽。
叶春秋深吸一口气,才看着朱厚照道:“那么,臣以为,当下,首先是要召回所有在巴图蒙克汗身边的细作,一个都不留,现在巴图蒙克汗只是放烟雾弹,一旦觉得大明可能知道所有的细作身份暴露,那么他势必会对这些人下手,这些人千里迢迢地离乡别井,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为我大明出生入死,若是死在大漠,岂不可惜可悲?请陛下立即将这些人召回京师,不可迟疑了,他们已经不可能再刺探出什么了,反而有了性命危险。”
“除此之外,还请刘公公在厂卫内部好生查一查,到底是谁私通巴图蒙克,这等国贼,决不可轻饶。”
朱厚照听了,心里对那私通外敌之人固然愤恨,却也当机立断道:“你说的对,朕只念着通辽,却没有想到这一层,刘瑾,你都听到了吗?现在就去办。”
刘瑾忙道:“奴婢万死。”
朱厚照道:“现在不是你万死的时候,速速去办吧。”
刘瑾这才长长松了口气,他是秉笔太监,却是兼着内行厂,现在出了这么大的疏忽,心里依旧还是有些忐忑,谁知道陛下会不会认为自己办事不利,而革去自己内行厂掌印太监的职责呢?
既然如此,那么就得赶紧亡羊补牢了。
随即,他匆匆告退出去。
朱厚照这才坐下,看着叶春秋,脸色沉着地道:“朕有些想不明白,为何巴图蒙克,取的是通辽,通辽乃是辽东门户,莫非他是想要先取辽东吗?”
朱厚照此话一出,暖阁里陷入了沉默。
巴图蒙克的心思,眼下谁也猜不透,此人诡计多端,却也决不可轻视。
叶春秋沉吟道:“陛下,臣弟以为,巴图蒙克不会夺辽东,巴图蒙克虽强,可是国力却远非我大明可比,他能做的,只有速战速决,否则,若是战事一直拖下去,我大明源源不断地增援辽东,而辽东诸镇,纷纷据城而守,坚壁清野,时间拖的越久,越是对他不利。”
“他这样做,理应只是想要虚晃一招,明为辽东,实则却是想要入关,他想要一战而胜,唯一的手段,就是破关,只要入了关来,我大明便无险可守,京师受到威胁,就如当初土木堡之变一般,自此国本动摇。”
此时,杨一清道:“老臣也以为镇国公说的有道理。”
其实叶春秋的想法,和杨一清的不谋而合,只不过这些话,叶春秋可以说,杨一清却不能主动说出来,因为一旦将事情定性为这是虚晃一招的话,就意味着朝廷暂时不必去顾忌辽东,而是加强宣府、山海关一线的防备,可若是人家当真的目标是辽东呢,一旦预测失误,可是要担起丢失辽东这天大干系的。
杨一清承担不了这巨大的后果,所以他只能选择沉默。
而叶春秋却不顾这些,因为他乃是镇国公,是陛下的兄弟,所以他敢说,且承担得起这个后果。
朱厚照便道:“朕也觉得事有蹊跷,春秋说的对,这确实有极大可能是虚晃一招,可问题在于,朝廷接下来该怎么办?巴图蒙克已经威胁到了锦州,难道对他置之不理吗?”
叶春秋道:“巴图蒙克的目标,要嘛是京师,要嘛是青龙,若是在青龙决战,那么就看镇国新军的了,镇国新军现在有七千人,驻扎在那里,兵精粮足,一旦有事,朝廷可以随时自关内增援,依臣的预计,巴图蒙克未必会动青龙,倒是我大明的关隘绵长,难保巴图蒙克不会铤而走险,直取京师,这……才是最可怕的,此人用兵,一向都善用声东击西之法,不可不防。”
朱厚照顿时露出了犹豫之色,道:“那么,暂时先加强一下各处的守备吧,看看再说。”说着,他看了一眼所有人,随即道:“诸位师傅们也是辛苦了,且先告退吧,下午,朕再找你们议一议。”
他要赶走几个学士,显然是私下有话要和叶春秋说。
于是王华等人告退,叶春秋则是朱厚照的示意下留了下来。
等他们一走,朱厚照突然拍案道:“春秋,你还记得最初的时候,你对朕所提的方略吗?”
叶春秋一听,顿时明白了什么。
呃,这个家伙……又想发疯了。
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当时叶春秋之所以提出那个所谓的方略,其实本质上来说,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说起纸上谈兵,好处就在于,它可以忽略很多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也可以忽略许多真实战场中所出现的变数,可是实际的用兵过程之中,却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因为谁也无法预料明天会发生什么,明天是什么天气,你的援军,是否能够如期赶到。
可是陛下,现在不是纸上谈兵的时候啊!
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一决雌雄
正因为纸上谈兵忽略了很多现状的问题和变数,方有一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话。
直接地说,纸上谈兵的事,风险太大了。
其实这个战术,脱胎于历史上朱厚照对蒙古的战术,以自己的身份,吸引蒙古的主力,而后固守一个点,下旨军马前来驰援,同时用自己拖住蒙古军主力,等到援军驰援而来,再一举对这久战不克的鞑靼铁骑发起合围。
风险太大了。
叶春秋没有多想,便毫不犹豫地道:“陛下,臣以为此举大大不妥,陛下乃千金之躯,且不说不容半点有失,就说我大明,而今军力也早不似从前,何须陛下前去冒险?”
朱厚照不禁有些气恼,道:“有何不可,朕难道不及那巴图蒙克吗?朕学了这么多兵书,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与巴图蒙克一决雌雄。春秋,朕想好了,朕打算前去宣府,就以应州为诱饵,那巴图蒙克保准会来。朕先以小股军马为诱饵,而后层层加码,那巴图蒙克只要起了贪念,便让他有来无回!”
朱厚照满腔的雄心壮志,似乎打定了主意:“朕若不能亲自击败巴图蒙克,这辈子便深有遗憾。只不过,朕若是如此,师傅们肯定要苦劝,届时又不知要闹到什么地步了,所以这事儿,万不可告诉别人,春秋,你随朕一齐去吧。”
叶春秋心里想,我若是跟了你一起去,中途有任何闪失,岂不是千古罪人?
叶春秋虽知道历史上的朱厚照,曾排兵布阵,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抵挡了鞑靼铁骑,可叶春秋依旧不敢冒这个风险,现在的他可不只是他自己一个人,他关乎着身后太多太多的人了。
叶春秋正色道:“陛下,臣弟期期不敢奉诏,这不是小事,陛下乃是天子,天子有天子的职责,比之驻守边防,干系更加重大,还请陛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