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风流(校对)第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993

  他舞剑的手法十分熟练,薄雾之中,便只见到短剑如虹,时不时发出刺破虚空的声音,此时早起的人,大多是巍巍颤颤,恨不能将自己任何裸露出来肌肤的地方都裹回衣里去,晨风无孔不入,使人感受到的只是难以忍耐的冰凉。
  可是那少爷的头顶上那巾布扎起的长发却腾腾的冒出白雾,雾气与弥漫在院落里的冷雾相冲,凝为水滴,又落回少年身上,与他俊脸的热汗混在一起,他一丁点都不觉得冷。
  这样的人,在这杭州叶家,格外的醒目,使得他身上有再多的流言蜚语,也难以掩盖他现在似珠玉似的光华。
  尤其是在这少年格外认真的时候,总是能让绕路而过的女婢们瞬间出神,她们此时眼眸显得有些慌乱了,却还是禁不住用眼角的余光去欣赏这一道别样的风景。
  呵……
  叶春秋收了剑势,剑击的技巧似乎在今日又有了新的体悟,他口里喃喃念:“原来舞剑的精髓就在于动,无时无刻,浑身每一寸肌肤和骨骼都要随剑而起,动即可以是攻势,也可以是守势,嗯,看来光脑中收藏的那本清末剑谱的孤本,似乎比从前的剑谱更高明一些。”
  将短剑收回鞘里去,方才粗重的呼吸渐渐也就匀称起来,脸上的红晕也渐渐恢复成如常,这便是身体强健的好处,一个时辰练剑下来,身体的机能很快就能恢复正常。
  叶春秋提着水桶,去房里洗了个冷水澡,接着便是换了纶巾、儒衫,他惦记着今日与陈蓉等人约定,好就不见,尤其是在这杭州叶家,让他对陈蓉这些家伙怪想念的。
  急匆匆的到了叶家的正门,正待要出去,身后有人叫他:“春秋,你去哪里?”
  叶春秋回头一看,便见族伯却是穿着常服,并不是读书人的打扮,不过他个子高,下颌的胡须又修剪的极好,仔细一看,还真有点儿相貌堂堂,很有几分文质彬彬的气息。
  叶春秋再不喜欢一个人,也极少失了礼数的,这是他长久养成的习惯,便驻足朝族伯行礼:“侄儿要去杭州的聚宝楼,几个同窗与侄儿有约。”
  族伯眯着眼,淡淡道:“也是宁波的秀才吧?”
  叶春秋道:“正是。”
  族伯脸上便露出高深莫测的凛然傲气,就仿佛跟宁波的秀才相比,自己高人一等似得,他抿抿嘴,长袖一拢:“一起去玩一玩也好,你们都是难得来杭州的,三年才能来一次呢,多走一走看一看,长一长见识。”
  “……”叶春秋脑子有点转不过弯,按说自己智商也不低啊,可是族伯的话,粗听似乎没什么,可是就经不过仔细琢磨呢,就好像是,自己一群来赶考的人,原来是跑来杭州游山玩水的,大抵是说,你们这乡试也就别指望了,你们这些乡巴佬,来增长点见闻也值了,三年才能来一趟就是三年来考一次的意思,为什么三年之后还来考呢,自然是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还三年,反正你们也考不上,可不是这辈子来来去去的考吗?
  似乎觉得自己的话伤到了他,族伯心里禁不住想,哎呀,我说话太直,虽然这个小子可恶,可我堂堂杭州秀才,和一个小孩子斗口做什么,老父一直教诲我,让我要改一改这刚正不阿的毛病,念及于此,他面露微笑,捋着他修的很好的长须:“噢。恰好我也要去杭州拜访鸣鹿先生,既如此,不妨我们同去。春秋,我捎你一程。”
  叶春秋正想着自己去了城里也不认得路呢,也罢,忍一忍吧。
  有叶景那样的爹,叶春秋的忍耐力也是超强。
  可是等他和族伯同上了一辆车,就后悔了,这族伯坐在车上,起了谈性,嘴角微微勾起,带着含蓄又诲人不倦的微笑:“春秋,我来考考你,人皆可以为尧舜,此话何解?”
  “呃……”叶春秋倒不是为难,解说经义,或者说四书五经,这是读书人必备的常识,一般能中县试、府试童生的,没有一个不晓得的。
  叶春秋偷闲的时候,也会熟读这些内容,这个简单的题目,他不会才怪了。
  可问题就在于,伯父也太小看人了,既然如此,叶春秋索性抿抿嘴:“我想想看。”
  族伯便笑了,一副很理解的样子:“噢,无妨,答不出不用强答,我不过是随口一问而已。”一副你是宁波秀才,我懂的的意思。
  他让自己不强答,叶春秋也不想答,便倚着车厢侧壁假寐,族伯叹口气道:“春秋,你看。”
  叶春秋只好张开眼来,便见族伯已经掀开了帘子,便见族伯一脸怜悯的道:“这已接近辰时,开春的时节,居然农人们还未早起上田里耕种,哎……我很忧虑啊,现在的农人真是愈发的懒惰了,这样下去可怎生得了,前年的时候,朝廷收的秋粮是四百三十万担,去岁呢,虽然无灾无害,反而只有四百一十万担,可是今年你看看,人心不古啊,多半秋粮又要少收了,若是遇到兵祸、灾荒,这可怎生是好。”
第一百五十章
猜题
  “现在的官差和地主们也是惫懒,不晓得督促农人及早下田,劝农是大事,地方官责无旁贷,将来我若为一方父母,绝不能疏忽此事。不过……若是能进翰林,这就更好了,可能有一些难度。”族伯又说了一番多愁善感的话,接着扁着嘴,作思想者状,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叶春秋无言以对,他恨不得现在跳下车去,算了,会摔断腿的,忍一忍吧。
  好不容易捱到了进城,马车将叶春秋在聚宝楼前放下,族伯便催着车夫走了。
  聚宝楼只是个寻常的酒楼,有生员三年前来乡试,喜欢吃这儿的糖醋鲈鱼,因而便选定了这里,叶春秋落地不久,踟蹰着该不该进去,楼上的陈蓉便探出头来,朝叶春秋挥手:“春秋,春秋,快来。”
  叶春秋大喜,忙是登楼,见同来的几个年轻生员都在,这真尼玛的,叶春秋居然有一点小小感动,有一种逃出狼窝重生为人的既视感,朝大家见礼,众人也很热情,纷纷回礼,陈蓉笑嘻嘻的道:“我们就等你来,正好听你高见,你说说看,今年乡试,会出什么题?”
  他这一问。
  叶春秋倒是愣了一下,乡试出什么题,我怎么知道?我若是知道,那就见鬼了。
  他猛地身躯一震,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恍神的功夫,在识海中打开光脑,搜索正德三年浙江乡试。
  果不其然。
  搜检居然有了结果。
  千万不要是何提学,不要是何提学。
  令叶春秋松了口气,这次主考居然不是何提学,也就是说,在这一世,何提学借着自己飞黄腾达,入了翰林,跑去做官了。可是在历史上,今年乡试,他恰好也没有在任上,而是平调去了其他的地方。
  叶春秋不禁问:“不知新任的提学是谁。”提学就是乡试的考官啊,主考官是负责出题的。
  陈蓉不觉得有异,笑呵呵道:“姓郑,名敬忠。”
  叶春秋打开光脑的答案一看,正德三年浙江乡试的主考赫然有三个字——郑敬忠,所出的题目是——文犹质也。
  如果……
  一个大胆的念头冒了出来,如果历史上的主考和现在的主考一样,都是郑敬忠,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今年乡试的考题就是《文犹质也》?
  从前的童试和院试都因为是小考,所以在历史上并无记载,可是乡试不一样,因为是大比,这可都是需要记录史册的,甚至是某府某某人中举,都需有详尽的记载,这就意味着,叶春秋从这乡试起,完全可以事先得知任何的考题。
  而这有什么用呢?
  叶春秋第一个念头就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别人他顾不上,而且一旦泄露考题,知道的人越多,一旦朝廷有所察觉,即便不知到底如何作弊,可是有所嫌疑的人,只怕都要受到严惩。
  要知道,就在弘治十一年,也就是十几年前,大名鼎鼎的江南才子唐伯虎,就因为疑似牵涉到了弊案,便立即遭遇了株连。
  所以叶春秋的这个考题,除了身边的至亲,绝不能泄露一分半点。
  可是如何和父亲说呢?这当然不能说实话,那么就不妨……试试其他的手段。
  叶春秋脑子里已经转过了无数的念头,他一面想,一面不露声色的坐下,口里道:“哦,既是敬忠大宗师,那么这考题已是有了,必定是‘使民敬忠以劝’。”
  众人听了都笑起来,陈蓉笑的捂起了肚子,这句使民敬忠以劝出自论语,不恰恰和郑宗师的名字契合吗?也亏得叶春秋有这急智,这个包袱抖得好。
  那年长的生员让伙计上菜,他来过杭州,便介绍这里的菜色,叶春秋吃‘两袖清风’‘国泰民安’什么的早就饿了,也不客气,当即狼吞虎咽起来。
  其他人看的目瞪口呆,陈蓉不禁道:“春秋这是饿了几天肚子?”
  叶春秋叹口气,好不容易抽出空来,咀嚼着口里的食物:“说来话长,算了,这是家丑,不说也罢。”
  大家都是精细人,大抵明白了叶春秋言外的意思,多半是叶春秋投奔的那个亲戚不太好。
  一个叫张晋的生员当即道:“我家在杭州有一处别院,反正也没什么人住,我恰好寻春秋作伴,春秋什么时候搬来,我们同住,正好可以相互请益。”
  其他几人便起哄:“春秋若去住,我们也搬去同住,你那里住得下吗?”
  陈蓉便打趣道:“啊,你敢请春秋去住,我晓得你张家殷实,可是真要去住个十天半月,只怕要吃穷了你。”
  张晋不甘示弱:“吃穷了也罢,吃穷了干净,反正我是次子,哭天抢地的是我大兄。”
  卧槽,好没良心!叶春秋差点没因为这句话噎死,拼命咳嗽。
  这些人都没心思动筷子,都是你一言我一语的打趣,那张晋却是认了真,板着脸道:“春秋,就等你一个准话了。”
  叶春秋很抱歉的道:“倒不是我不肯,而是我爹不肯,哎,一言难尽。”
  张晋也就不再邀请了,心里都晓得叶春秋这个亲戚颇为复杂。
  酒足饭饱,叶春秋打着饱嗝,看着一桌的残羹冷炙,心里还有再叫一席的冲动,又觉得不好意思,也罢,忍一忍吧,权当是相忍为国。
  一想到相忍为国,叶春秋心里便又笑起来,因为方才听那族伯说他很忧虑,因为农人们越来越懒了。自己当时没搭理他,不就是相忍吗?忍着吐槽他,让他更多心思放在忧国忧民上,这就是相忍为国啊。
  酒菜撤了下去,伙计们递上了清茶,众人各自说了自己的际遇,叶春秋显然是混得最惨的,陈蓉倒是眉飞色舞,得意的说自己住在表亲的家里,众人起初不以为意,谁晓得他却是道:“表亲家有个表妹,与我指腹为婚,就等这一次高中了乡试,就要送六礼了。”
  顿时,这些带着微醉的秀才们便啪啪的开始拍桌子,打的叶春秋的茶盏都咔咔颤颤。
第一百五十一章
孰能生巧
  叶春秋生怕茶水倒了,忙是扶住,叶春秋受他们气氛感染:“不成,过几日我们要去拜访你的表……亲……非去不可。”
  连叶春秋都起哄,其他人便更加兴致盎然起来,那张晋道:“哎呀,陈兄太不仗义了,我们是来备考,寒窗苦读,你倒是好,红袖添香,春秋说的对,我们非要拜访不可。”
  陈蓉吓得脸都白了,忙是摆手:“使不得,使不得的,这是要害死我,害死我也,害死我也。”
  最可怜的是聚宝楼的伙计,他们远远在那盯着,又不敢过来,可是不看着,又怕这几个兴趣太高昂的秀才把桌椅给砸坏了,历来在这样的大邑,因为秀才多如狗,所以闹事的也多,因为有功名,往往闹将之后,便扬长而去,想去告官或者寻人,这可就有点难了。
  好不容易,见他们渐渐安静了一些,便见陈蓉道:“宁波的诗社那儿,这两日有书信来,说是又有几个生员入了诗社,咱们诗社可是日渐壮大啊,我在想,若有空闲,大家做一些诗词或是文章送去诗社,大家集思广益,挑出几篇好的,刊载出来,一方面给社员们诵读,对学业有益,若是有书商肯要,也可挣点银子补贴不足。前期要做这样的事,只怕要投入一些银子,这银子我来出吧,可是我出了钱,你们少不得要出力,春秋,等你乡试之后,交两篇诗词文章来,若是交不出,我们便卷了铺盖去你家里。”
  陈蓉确实是个凡事都很热心的人,虽然也有爱出风头的缘故,可是想的倒是很深远,太白诗社要壮大,单凭几个名人可是不成,既要让那些热心的人愿意写一些诗词出来供人观瞻,能给他们扬名立万的机会。另一方面,也需让那些低调的人能从学社中收益,比如隔三岔五总能从社中的诗词文章中获得营养。
  这两样缺一不可,若是打出名气,使这诗社的文章诗词能够让书商们肯去兜售,诗社的名声将会越来越大,也会有更多人趋之若鹜。
  叶春秋哪里敢不应下,他呷了口茶,觉得自己肚子涨涨的,一面道:“银子我也出一些,虽然不多,只有二十两,只是聊表心意,当然,眼下学社初创,有闲银的出一些,借据的暂时也不必解囊,毕竟暂时有我们的陈大社长撑着,等渡过了难关,将来文章当真能兜售,也就可以弥补刊印的不足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99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