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易(校对)第6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6/926

  和帝喾的死亡不同。荀易彻底抹除自己的大道痕迹,连神魂都已经消失。在诸神眼中,他根本没有一点活下去的可能。
  世界中早已没有荀易的位置。那么,要怎么才能无伤进入现在的世界线中?
  站在世界线之外,荀易拥有无上的时空之力。但是在世界线中,他只是一个已经自杀的神灵!
  于是,这尊全新的宙光上帝,本应该威风凛凛,统治三界的上帝。目前只能抱着自己的小身板,站在孤零零的时光轴上瑟瑟发抖。
第0870章
宙光帝
  “终究是回不去了吗?”荀易站在时间轴上,他站在这里感受三界的时光。
  宙光上帝的神魂连通宙光树。宙光树就是他的身体,弥漫三界的光阴概念,就是荀易的载体。
  三界时光了然于心。随着时间流动,荀易身上的神力正在不断增长。
  “我的神力就是三界的时光之力,是整个宇宙的部分本源。只要世界还在运动,时光随之流淌,那么我的神力就不会衰竭。”
  这跟烈武上帝倚重“武”的概念。文华上帝依托“文道”类似。只要生灵有“时间”这个概念。
  知道“古往今来为宙”这个理念,那么宙光上帝的力量就永远不会消失。甚至,就算众生毁灭,世界再无灵性。但只要世界本身产生运动变化,上一刻与下一刻出现动静的不同。他也可以继续存在。这是宙光上帝比文武二帝更优势的一点。
  此刻,荀易感觉到三股神力来源。
  一种是宙光树,宙光树连通三界时光法则,蕴含世界本源。正不断和荀易交融,让他一步登天后,具备和上帝们一般无二的法力。
  一种是信仰。三界众生对“时光”的概念,甚至就连异域对宙光上帝的认知,也让相应力量汇聚在荀易身上。这些无意识的信念灵光,斑斑点点凝聚成一条浩浩荡荡的光河,最终用来浇灌宙光树。
  而最后一种,则是众生实际上对“宙光上帝”的祭祀。他们祈求一年顺遂,不会浪费光阴,也占卜未来的凶吉。因此,凡间“宙神庙”中对上帝的祭祀,形成相应的信仰线连接上帝本人。
  荀易耳畔轰的一声,传来无穷无尽的祷告声。这是整个宇宙的信民祈祷,如果不是先天之神,恐怕在第一时间就会被无穷无尽的祷告声逼疯。最终被凡人的意志污染,成为一尊神坛上的傀儡。
  “但对我这种神圣而言,这点祷告无非是过眼云烟。”荀易手持宙光树,轻轻一拂,将诸多祷告声压下。
  这些祷告所凝聚的信仰虽然庞大,但对荀易而言毫不在意。因为上帝并不需要这些信仰。
  荀易成为上帝后,才知道上帝的尊贵和天尊不同。
  “天尊和天地的联系远不如上帝。天之尊者和天之帝王,终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天尊需要香火愿力,但是上帝反而不怎么在意这种力量。”
  此刻,荀易的力量遍布三界宇宙。就连九天之上也存在时光流动,存在荀易的力量。但是在九天巅峰的太极天,在那茫茫混沌之中却有几处上帝难以靠近的地方。
  每一处散发无尽光辉的天宫,都有天尊神力屏蔽上帝之力的掌控。
  “那是天尊们的重天宇宙吗?”
  天尊们已经凝成宇宙种子,他们的世界中已经屏蔽诸位上帝的干涉,因为那是独属于他们的世界。
  “上帝想要更进一步,需要将他们的世界拖入三界天道。而他们想要超脱三界,则需要将自己的世界完全掌控,屏蔽上帝们的干涉。上帝、天尊,看似都是无上神人,但彼此之间差距很大。”
  荀易心中凝重:倘若异域吞并后,天庭下一个目标是谁?
  他双目看向未来,无数宙光枝叶演绎变化莫测的场景。其中,有很多未来场景是天庭战败异域,上帝们实力增长,最终将目光放在天尊们的领域。
  “两界融合,上帝们或许可以趁机突破第十重天。上帝之道涵盖诸界,那些天尊的重天宇宙又如何逃过这张天道大网?”
  在未来中,荀易已经看到几位上帝率领天庭诸神和那些天尊交战。
  太上神人、三元天尊……甚至就连倾向于天庭的九天神女,也在这一战中倒向天尊。这是天尊和上帝们的战争。
  “难怪天庭屡屡拿不下异域。除却异域神王的顽强外,也有人在暗中扯后腿。”
  很多天尊都不希望异域在此刻吞并。就连轩辕家,也不希望龙相帝取得这份功绩。
  “勾心斗角啊。”荀易感慨之后,继续思考自己的行动。“我成为上帝,如果暴露身份,就会高举九重天,再也不能下界。然而,不暴露身份,也难以轻易降临凡尘。”
  神灵的本质是元炁。
  元炁,作为世界演变的基石。小化于微介,大化于乾坤。是物体的形态,也是能量的演化。天地诸神包括所有生命体,都是元炁所生。
  到九重天后,无上神人已经不需要真正的身体。只要祖炁不灭,就能不断孕育真身。这种弥漫天地之间的元炁,正是他们的身体。
  再者,先天神体无法出现在人间。那些先天大神降临人间,也都是降临相应的凡体或者用化身。
  荀易就算复活,若是保留宙光上帝的身份,也无法涉足凡尘。因为上帝临凡本身,是世界所不可承受之重。
  所以,就算是上帝降临凡尘,也必须用凡体或者低阶神灵的身体。但这样一来,权能削弱,有可能被人反杀。前车之鉴之一,就是龙相帝的化身。姬令德斩杀天帝化身,可以说是天庭近些年来,最大的丑闻之一。
  按照荀易最初的想法,自己真身作为上帝。然后分出一缕神念下凡化作“荀易”。但现在看来,他如果要进入三界,无法以“荀易”的身份。只能是宙光上帝、元霄之神的身份。
  “不知道,青华那边有没有什么法子。”荀易调动时光,层层无形涟漪在世界中荡漾,引来青华道君的注意。
  圣麟殿停尸多日,青华道君也不会长久在此守护。他乘坐九头狮王回返青华界,忽然有所感应,但面上不露声色。回返青华界后,和遥遥传来的一股波动勾连。
  “我一直找不到本尊的神魂,如今看来,是躲在时间轴上?”
  “嗯。你先过来!”荀易拿手中金青色树枝一刷,将青华道君拉到身边。
  看到荀易浑身上下冒出的先天七十二色道光,青华道君面带惊容:“你证道了!九重无上,大罗天尊?”
  “不是天尊,是罗天上帝。”荀易将宙光树一晃,青华道君才看到他手中那根小树丫。
  “宙光上帝?”青华道君口中念叨,心中有一种难以相信的荒谬感:“帝喾陛下还在,你怎么可能晋升上帝之尊?”
  但从眼前这人身上,的确感觉到一股和三界时光所同化的气息。那正是上帝所特有的力量。
  “我神魂身化,与道合真。如果想要回去,重新用荀易的身份行动,已经无法办到。你有什么办法?”荀易不是不能进入九州。但他进入三界,就意味着彻底暴露在诸神眼皮子底下。那样,绝非他所愿。
  神魂蜕变,与道同在。荀易此刻成为九重天的上帝。但是和现在所有上帝都不一样。他没有九重天,他是以荀易死亡之后,从神魂中蜕变的全新上帝。和宙光树同在,是纯粹的法则神,连自己的重天世界都没有。勉强说,就是在三界九州中的“神王”。他和异域神王们一样,神魂和天道同在。能无数次在天道中复活,等闲手段杀不死他。但同样,他也无法修炼。他的进步,只能依赖于世界法则的演变。世界晋升,他跟着晋升。世界毁灭,他跟着毁灭。
  这是上古诸神的特性。随着炎帝开辟九重天神道,诸神各自把握世界,已经摆脱这种和世界的紧密联系。但异域还是这种道路。
  青华道君脑中闪过一个个念头,最终轻声道:“当日本尊曾言,成天尊后和我归一。如今兑现诺言,本尊借助青华道君之能,或许能够再入三界。”
  合体?
  荀易心思飞转,最终点头:“好,你我融合,一切回归本来面目。”
  毕竟二人同源而生,对合体也没什么压力。
  于是,两种碧霞青光在时间轴上凝聚。在幽暗无尽的虚空中,最终融汇在一体。
第0871章
五典出
  青色,青色的光辉从时间轴照亮虚空。最终贯通宇宙根源,成为三界众生所能看到的光彩。
  但这异象只持续一瞬。下一刻又再度消失,仿佛一切都是自己的幻觉。
  但天帝宫中,龙相帝大惊之色。
  “青帝道果!”
  旁人或许认不出来,但是他有怎么会不清楚这种光辉的意义?
  金阙瑶宫之中,金圣帝君皱起眉头,她站在水面,小心翼翼解析这种光辉的本质。
  除却金阙二圣外,其他上帝天尊们倒是没有察觉。虽然宙光法则出现些微波动,但也被他们归结于帝喾,所以没怎么在意。
  “青帝道果?那是什么?”梵先生露出疑惑之色。如今天帝宫只剩下他和天帝两人。
  梵先生看向天帝,只见天之君王忽然从帝座走下。他神色变幻不定,喃喃道:“前段时间,朕感觉天道有变,似乎和宙光宫有关。但大天后遮掩,外加宙光上帝隐瞒,最终无疾而终。”
  龙相帝所指,自然是二帝换代之事,在金圣帝君外加帝喾、荀易的掩盖下,龙相帝没有得知真相。而今青帝道果出世,也让龙相帝把目光放在宙光宫的帝喾身上。
  “帝喾已经凝练造化之道了?这是天后娘娘的青桑造化法?”龙相帝所指的这尊“天后”,是帝轩辕之元妃嫘祖西陵氏。
  帝喾和嫘祖是轩辕家对木德最有领悟的二人。龙相帝第一目标,当然就是帝喾。而他出生在穷桑之地,在神桑之下诞生,和嫘祖又有分不开的干系。
  “陛下……陛下?”梵先生不断呼唤龙相帝,让他回过神,对梵先生解释说:“五帝治世,是黄帝陛下当初的一个预想。”龙相帝屈指一点,面前浮现太古九星。
  太一、太阳、太阴、岁星、荧惑、镇星、太白、辰星以及祟冥。
  “太阳、太阴具备唯一性,祟冥排除在天庭之外,可暂时不谈。剩下六颗星辰是天庭的主干。天帝执掌太一,乃金阙至尊。在先帝的计划中,意图用剩下五星立五方上帝。”
  “因此,才有轩辕家的《五典》?”
  “没错,《五典》所演化的五种道果真位,正是五帝所在。当年先帝雄心勃勃,欲让轩辕一脉永为天庭之主。他定下的白帝少昊兄长,以及黑帝颛顼氏都已归位,执掌两大本命星。再算上神农一脉的赤帝传承和先帝本身的黄帝传承。距离五帝归位只差一步。”
  但这一步,正是轩辕家最难完成的“青帝”。轩辕家在这方面的领悟实在差了太多。而且栖族伏祖一脉和人族差距太大,又没办法借鉴,最终计划搁浅。
  “现在出现在天道之中的那枚道果,便是青帝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6/9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