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易(校对)第2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2/926

  青龙心中揣测,只见荀易上前划破手指将自己的血滴入杯子。血珠快速融合,荀易微微一笑:“正好我也是甲元之血,如果分量不多我可以出一些。”
  张先生大喜,请荀易进入,拿出各种医疗用具过血。
  荀易拿着剑,小心戒备。吕管家看着杯子里融合的血,心中升起阵阵疑惑。
  “老爷的血不可能跟四个侍卫对不上,而且怎么会跟这个书生对上?”
  “老爷当初遗落在外不是一个女儿?难不成他跟那人有什么渊源?但是年纪对不上,那个私生女算算年纪应该二十左右?”
  “难道老爷还有其他私生子?”想到自家老爷为人,不是不可能。但算算荀易的年纪,那段时间自家老爷哪里有功夫在外拈花惹草?
  “时间对不上。”
  过了一会儿,张先生给荀易包扎。
  “公子可先歇息。这些便够了。”输血后荀易脸色有些发白,找了间屋子打坐。因为靠着赵元成,没办法施展神通,只好耐心调理。
  第二天大早,赵元成醒来,细细问过究竟后面带沉思之色。他自家知道自家事,他选择觉醒轩辕血脉,哪怕是心腹都不得而知。
  “根据我血脉的特殊性,这么巧就能碰到一个匹配的人?——不对,单纯轩辕血脉的传承者也不能跟我匹配。我体内还有另一股神血,以轩辕血脉融合必有反噬。除非……”
  让张先生拿到杯子,幸好还没清洗。检查荀易的血,纯净至极的轩辕血统。
  赵元成沉着脸:“以轩辕血救我,非我三代血亲者,只会引起另一脉血统反噬。”
  三代血亲!想到自家情况,赵元成连忙让人去请荀易。不过荀易算算时间,早就自行上路前往鹿山郡。
  离开酒楼,失去龙气压制,马上用“塑体造血”的神通恢复元气。
第0363章
秋华庄
  前往鹿山郡的路上,荀易用植物做标,虽然绕了很多弯路,但距离鹿山郡越来越近。
  青龙自动爬到荀易脸上:“主神,我从他身上感到一股龙气。刚刚暗中以龙眼观望,赵元成命格极贵,且身边那吕管家分明是宦官,想来这是一位王爷?”
  “王爷?”荀易脑子里回忆一番:“当今圣上是高祖皇帝四代孙,先帝明宗幼子。若论王爷,莫非是昭宗或者英宗皇帝的旁支?”
  “明宗不是还有一支传承?”
  “你说毅王爷?明宗皇帝当初杀了毅王爷,唯独三个儿子得以保全。后来被今上恩典恢复亲王位。但毅王爷我见过,应该不是他。”
  毅王爷,明宗李子昌那个逆子,杀了所有兄弟逼宫。后来当今皇帝出生,李子昌将毅王爷赐死。但三个孙子得以保留,在成元帝上位后重新给予王位。论起来,这代毅王爷应该跟荀易同辈算,只是其年纪大,就连他儿子都跟荀易差不多大。其世子就是在自己之后和王觅芸定亲之人。
  现如今毅王爷单方面悔婚,王觅芸名誉受损,跑去上山清修。美其名曰为祖父祈福。
  “高祖皇帝没兄弟,只有几个儿子,除却帝统这一支外仍保留三个世袭罔替亲王,相、颜、卫,其余八郡王已绝三支。”
  “昭宗除帝统外膝下五子皆是郡王。英宗有三子,一子承袭帝统,一子号瑞亲王,一子号忠亲王。忠亲王传了一代还是亲王,但瑞王传承两代,我那表哥而今是郡王。”
  “再算上明宗目前只有今上和毅王爷两脉系。我大周一共五位亲王和十一郡王。哦,对了,皇剑阁那位可以看做亲王。这就是六位亲王,不过我不认为这六位亲王会在这里。”
  “相王常年在东关镇守,卫王年事已高,颜王追求天道,在二十年前远走他乡,早早离开大周地界。毅王爷不可能,忠亲王和今上一辈,他至少六十了。”
  荀易算了一遍亲王们,又想了想几位郡王。
  “我家当初突发情况,若按正常说,本应传承至六代孙,也就是我家山子辈的人。”荀易骑马御使神通,骏马被“乘鹿驾鹤”神通安抚,奔驰赶路让荀易和青龙聊天。
  青龙道:“荀崂、荀峨、荀嵋这些?”
  “不错。”
  “放在李周,应该是李兴鸿这辈人。”李兴鸿只比荀易小一点,这才是正常情况。奈何当年荀尘老来得子,所以荀家嫡系晚了一代。而明宗因为被毅王爷叛乱差点绝嗣,所以帝统同样晚一代,正好让荀易和七皇子赶在同年,左右差不了几日。
  “目前那些郡王们,不是如瑞郡王表哥一样的五代孙,就是更早一辈的四代孙,当然,还有几个六代孙已经承袭王位,不过到这一代已经削去大半龙气,不成蛟龙。”
  “那么,那几个四代孙的郡王?”
  “跟当今圣上同辈的郡王只有五个,他们中的一人?”荀易总觉得不大可能。而且赵元成,自称姓赵,荀易本能觉得跟母亲有关。
  “说来母族的情况,没怎么听母亲提及过。但如果这边有人,应该是古赵一族的后裔?”
  古赵一族拥有龙气在情理之中,不过这人的出现会不会影响自家?
  荀易御马赶路,在九月初八来到秋华山庄。
  荀易这位恩师和他祖父以及冯老先生曾并列“三公”。后三人相继弃官隐居,陶老太傅在鹿山郡建秋华山庄养花为乐。
  秋华者,秋之菊也,日精之魂,君子之宝,历来得文人喜爱。传说陶老太傅祖上还跟秋华花神大有渊源。
  来到山下,只见漫山遍野药盏金菊簇簇。
  八月桂花十里香,九月秋华登重阳。
  临近重阳,菊花肆意绽放,漫山遍野相互争艳。
  荀易心中触动,自然而然想起“秋华抱日”的修炼法门。
  荀昙曾交给自家哥哥《十二花律》的运用法门,但荀易除却将“朔桃醉春”掌控外,唯有“木樨揽月”在月神帮助下领悟。如今来到秋华山庄,荀易突然有了个念头。或许,自己领悟第三招花律招数就应在此地。
  牵马走上山坡叫门。
  一女童出来迎接,见荀易后女童惊讶:“易哥哥?”
  这女童是老太傅孙女,今年十岁出头。
  连忙将荀易请进去,荀易将事先打包的玩具零食送她,自行在仆人带领下前去拜见恩师。
  陶老太傅精神抖擞,正在书房和两个学生讨论典籍。忽闻荀易到来,对二人笑道:“你二人不是不信他参悟文道,如今他来见我,你等自可一试。”
  荀易这两位师兄年纪三十有余,也曾参加科举获取名次。不过后来弃官离去,在大江南北游历学习文道。
  二人这些年努力钻研亦不过墨意经纶层次。可前些天冯老先生送来书信,直接点明荀易如今的文道层次,老太傅不觉大为惊讶,两个学生更不相信自己这位小师弟有这般能耐。
  师兄弟二人合计一番,其中一人提笔泼墨,墨色文气腾空绕体,一片金光转眼间出现在书房之外。
  秋菊盈园,金盏碧叶,亭亭卓立。
  荀易刚来书房院落,顿时停下脚步。
  旁边仆人不明所以:“荀公子,怎么不走了?老爷就在书房。”
  “除却老师外,我哪位师兄在此?”仆人看不见,但在荀易面前,有人以文气幻化金菊挡在书房之前。
  老太傅年纪大,早不收门徒,若非荀易有祖父的人情,老太傅也不愿意收他。现在,老太傅都是让其门下学生代为照顾,收再传门生。
  所以,秋华三十子都是荀易的师兄。这些师兄有人在朝为官,有人在外游学,有人建立书院教导教化百姓,有人则前往其他国度进行文道更高层次的修业。
  “季仁先生和曹义先生昨日前来拜见老爷。”
  “他俩?”荀易见过这两个师兄。
  季仁学习仁道,以仁为核心,传承孝、悌、义、礼、智、信、勇,唯独没有“忠”。他蔑视王法,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念。因此当年在朝中被人打压,最后撵出庙堂在外游学进修。
  曹义善丹青,和张清文类似,是大周有数的丹青高手。寄情于山水之间,逍遥放纵,自然而然参悟文道真谛。
  荀易思忖一番:“前些日子不好麻烦张大哥,不如请师兄帮忙看看?”他手中那卷山鬼图失去画痕,本想找丹青大家逊位。可张清文刚刚痊愈,不便操劳。荀易读懂气氛,也没敢打扰。
  而今自家师兄同样是丹青高手,可请他帮自己开解。
  走入院落,荀易看出庭院中的药盏金菊乃曹义手笔。想了想,轻吟古诗:“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青光散开,如斑斑点点打落花枝。
  金盏垂头,碧叶羞拢,自行开出一条大路让荀易大步来到书房门口。
第0364章
南山居
  “学生子清拜见恩师。”荀易在门口朗声行礼。
  通过文心感应,在书房中隐约察觉一股磅礴文气。
  层次和他见过的文判以及冯老先生类似,但是没有冯老先生文心境界的浩然博大,反而是一种悠然自得,高洁幽远之意。
  文道五境:丹心明湖、墨意经纶、春秋刀笔、江山绣锦、浩然千古。
  秋华山庄这一脉不如君子斋门人广多,但若论学生修业程度并不逊色君子斋。诸多学生在庙堂或山川行走,老太傅这边领悟墨意文气的人不下十人。而老太傅跟冯老先生一般,都是春秋刀笔的境界。
  胸中炼春秋,出口成刀笔,言语惊鬼神,安邦兴人文。
  “进来。”平和声音在书房响起,配合其意境让人难以反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2/9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