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元符录(校对)第2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6/502

  风烨掂量着黄土,这就是大地胎膜?这卖相也太差了吧?
  “只是贫道要在此分去三成气运,另外牧归也就要娘娘好生照顾了。”亲兄弟尚且明算账,更何况两人固然有些交情,但是也没到那种地步不是?
  “可以,牧归对吾亦是敬重有加,妾身亦不会薄待与他,这幽冥榜上诸多城隍也是地神之流可以让其一并监管。”
  后土娘娘倒是大气,直接将日后城隍一脉三成气运交给风烨。后土也是明白,风烨之所以跟她联手也是希望,风烨在幽冥中的棋子牧归不被后土打压。于是后土承诺在酆都大帝之外,城隍亦要受到地官清虚大帝的辖制。
  幽冥榜并非一日之功就可以炼制完成,其中跟阳界城池有着莫大关联,若非大地胎膜有着沟连大地的功效,这份榜文就算练成亦不能随着阳界的情况而不断更新。
  此后,风烨便跟后土留在轮回殿中炼制这份榜文。
  ……
  时光流转,星辰海太一星系在九皇真母等几位大神的默许下,已经有了一个以华星为基础的统一文明诞生。
  华星上的人族被称呼为华族,而烨龙氏为首的火族亦有夏族之称,所以烨龙的这位文明亦被称呼为华夏文明。以此华夏文明辐射整个太一星系,向整个星辰海进军,这就不单单是烨龙一人之事,也需要整个文明的努力。
  看到一切走入正轨之后,烨龙化身便从星辰海降临到三界赤县神州上。烨龙正巧落到落在楚国地境一座高山之上。烨龙氏抬头推演周朝气运,只见烽火台上狼烟四起,周朝的气运也有崩溃之势。
  烨龙摇头笑了笑:没想到自己也能赶上这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烨龙氏让随自己来的一位星辰海人族去附近找些食物,毕竟烨龙氏虽然是风烨的三尸化身,但也是肉体凡胎五谷进食也是必要。
  遣走随侍族人之后,烨龙氏神念看向周幽王所在之处。
  看着周幽王和褒姒,烨龙眉头紧皱。那褒姒身上的气息倒是魔道中人,而周幽王的前世怎么看着这么眼熟呢?
  殷纣?莫非周朝夺了商朝气运,所以他又来败坏周朝国运以彰显天数循环之理?只是火云洞诸位居然没有反应不成?还是九州结界破损他们也一时不查?
  恐怕自周幽王之后,这东西周也就要分开了吧?那么诸子百家之际也该来临,诸位同道也要来此一争道统高下,定下王道神兽了。
  烨龙氏俯览九州山河,看到周幽王所在之处的魔道气息,冷冷一笑:且让尔等蹦跶几天吧,只是既然这群搅屎棍又出来捣乱,那么为了防止自己的计划受损还是早些出手吧。
  烨龙氏拿起赤龙杖刻画一个八卦阵,借助大阵在推演某人的转世之身。
  “长老,食物已经找来了。”姜旦捧着从山下农家换取来的食物:“虽然这里的货币跟吾等华星上有诸多不同,但金银之物倒是流通,所以小子用一块金子换取了一些这里的货币。”
  烨龙氏看了看姜旦换取的这些食物和货币对他道:“这些食物倒罢了,只是货币的话,这里到底不同于华星上货币一统。这里诸侯国林立,货币文字也是各有不同,你换取这些楚国货币,到了其他国家恐怕亦有不少为难之处。”
  姜旦一愣:“这里连统一货币都没有?”
  烨龙氏摇摇头,二人用过食物之后,姜旦问道:“长老,如今吾等已经来到祖洲,那么日后该当如何?”到底这里跟华星文明差距太远,姜旦又是十六岁的少年郎,自然要请教烨龙氏了。
  二百多年间,烨龙氏有诸神之助,已经将五方人族统合在华星之下。这位姜旦也是华星上的一位王子,得烨龙氏教化便欲跟着烨龙氏来赤县神州游历。
  华星和赤县神州都是人族居地,同样是女娲伏羲风烨等人造化,可以说是一脉源流。而华星上的人族到底是根据三界人族而来,所以赤县神州也被他们称呼为祖洲。
  随着华夏文明在星辰海中传播,来赤县神州这里交流一番也是应有之举。而且烨龙氏也要借助诸子百家的教化功德来圆满自身,所以在九皇真母的操控下二人便来到赤县神州。
  “先四处走走吧,吾要找一位人族大贤的转世之身。”烨龙氏看了姜旦一眼,若有所思。
  当初烨龙氏要来祖洲,可是有不少勇士要来跟随,但是烨龙氏单单挑了姜旦也是因为此人的身份异于常人。
  自女娲开辟星辰海轮回之后,这里的灵魂也都是女娲重新造化而出,跟后土的三界轮回还是有些区别。后土掌三界九洲轮回,女娲主星辰海众生轮回,两者各司其职互不干涉。但是姜旦原本却是三界中的魂魄无意中落入星辰海降生在华星之上。
  还有人操控,还是天意如此?姜旦跟着烨龙氏来到祖洲也是女娲的意思,如果是后土娘娘算计的话,女娲自然会出面将这一拳反击回去。但如果是天意如此,那么女娲也就要想想,这是不是天道大势所趋要两方轮回就此同流归一。
  而且姜旦除了是遗落在星辰海中的魂魄以外,在他的某一世中名讳姜尧,是当初帮助风烨后土等人创建地府的那个鬼魂。这厮跟幽冥有缘,跟人族有缘,所以他落入星辰海中,女娲也要考量这背后的意义。
  “大贤?”姜旦琢磨了一下,便跟着烨龙氏下山体验这里的风土人情。
  可能也是二人没有真正隐藏自己的身份,直言自己是来自太一之地。由于如今人族对仙神之事一知半解,也就渐渐流传成了太一神的使者,楚国之中莫名的兴起一阵太一神的崇拜。
  当烨龙氏知道这种情况之后,二人已经来到鲁国之地。看到是对太一的信仰,烨龙氏也就一笑了之,也想就此看看那位东皇到底还有没有重生之日,便不予理会任由太一神的信仰浮现。
  鲁国是周朝封给周公旦的领地,跟当初姜氏的东鲁一族还是有些差距,现如今的姜氏一族直接将国号改为姜国。
  只是随着姜氏一族远渡海外去赤明洲开疆拓土,这姜国的国力虽然仍是强力诸侯之一,但是比起当初的诸侯之冠可是差了许多。
  二人在鲁国四处游历,过了有半年有余,很多地方也已经来往三四次,烨龙氏的盛名也已经在鲁地流传。
  一旁的姜旦忍不住问道:“长老,那位大贤的转世到底在何处啊?”
  烨龙氏笑而不语,在一处高山上结庐而居。等了不过一月之久,便有诸多少年在父母的带领下来此找烨龙氏拜师,还有鲁国不少贵族也来此请烨龙氏出山相助。
  对于那些以门客之礼相请的贵族王公,烨龙氏婉言谢绝,但是那些少年倒是被烨龙氏收下,烨龙在此开了一座书堂以此教导他们念书。
  姜旦面色古怪,于是这就是长老所言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只是长老所等的那人可在这些少年中?
  又过了三月有余,一位少年慕名而来。少年十三岁有余,相貌普通,但身居重瞳异象。脖颈间系着一颗通明宝珠,手上拿着一副水晶龟甲以此作为拜师之礼送上。
  烨龙氏把玩着水晶龟甲,然后问向少年:“你孤身前来欲拜吾为师,父母可曾知晓?”
  “家父早亡,虽有母亲尚在,但也早已改嫁。之后又生有一同母胞弟,家和美满膝下有人侍奉,倒不用弟子操心。”
  烨龙氏抚摸龟甲又问向少年:“这幅龟甲是跟你脖子上的灵珠一起寻得的吧?”
  “正是,如果老师觉得这份拜师礼轻了,弟子愿意将明珠送上。”
  “不必了,此二物与你有缘,为师岂能夺了你的机缘?”烨龙氏将龟甲又交给少年:“你和吾有三十载师徒之缘,此物还是你拿着吧。”
  说罢,烨龙氏又取出一根法尺交给少年:“此物算是为师送你的拜师礼吧。”
  少年接过法尺,又把龟甲呈给烨龙氏:“老师既然收下弟子,如何不受弟子的师礼?”
  之后一番推辞,烨龙氏将龟甲拿入手中:也罢,日后重新炼制一番,待其出师之时再赐给他就是。
第六章
书香文气
  那少年到底灵慧,虽然比其他人晚入学许久,但是功课上并不弱于他人,一年之后就远超所有人。
  姜旦暗中观察了几日,对风烨问道:“长老,这位叫侯始的少年就是您所等的那人?”
  烨龙点点头,此子乃是史皇仓颉第一百世转劫之身,经过九十九次轮回终于将己身业力消减干净,又有人道气运加身,就算这一世不成,下一世必然有莫大成就。
  倘若风烨想要和老子一争人教教主的位子,那么就要教化一大批人教圣贤,借此无量教化功德将人教掌控手中,将那位太清圣人就此赶下去。
  姜旦也是烨龙调教出来的学生领悟文气,帮烨龙做一个副手教导这些学童读书写字也是绰绰有余。
  之后又在此静待了三年之间,那些学童已算是有些成就,只是能够按照烨龙的教导方法凝练文气的学童,除了侯始以外也只有两位学童开了文气点亮智慧灵光。
  文道,是烨龙如今教授这些学童的法门。借助书籍启蒙开慧,点亮智慧灵光而汇聚书香文气。
  这文气之道如道门的练气四境一般,修炼到最后精神不朽智慧永存,亦可以证道不朽业位,等同仙道的金仙、佛门的佛陀、神道的神君以及魔道的魔王。
  一开始的点亮智慧灵光,汇聚书香文气也就是等同于仙道的炼精化气是最初的筑基阶段。之后汇聚文心炼制一卷宝箓也就是仙道的金丹、佛道的舍利,同等于炼气化神境界。
  但是汇聚文气从一开始就不是那般容易的事情,除了姜旦如今凝聚自身的书香宝箓,也就是侯始还有两位鲁国贵族之后汇聚了文气。
  只是教学三年,烨龙看到侯始如今距离凝聚书香宝箓只有临门一脚,便准备带他去四处游历增长见闻。而那两位贵族子弟家有双亲,日后前程早已被安排妥当自然不会跟烨龙远行。
  到了最后也就是姜旦和侯始二人随烨龙继续四处游历,临行之前烨龙直接在诸多学童面前露了一手,将草堂化作巴掌大小给收入怀中,然后从自己头顶的书香宝箓中化出三只白马载着烨龙三人去齐国游历。
  齐鲁姜三国都在东方,鲁国距离齐国亦是不远,在游历完齐国之后,三人又开始向其他诸国游历。
  天地万物皆可证道,这文道教化之途,未必没有大成就。只是文道启蒙开灵到底艰难,而且比起其他法门来说,文道只能养神修身,不得长生神通。甚至由于书香文气没有克魔的属性,反而成为那些魔头最喜欢的饵食之一。就好似污染佛门修士可以增进修为一般,用魔法玷污一位文道修士的智慧灵光对他们的魔道也有所进益。
  随着三人的游历,文道之法倒也算是传播出去。受书香文气侵染,那些人就算只是汇聚最初的文气,也有清神醒目之效。
  对于这文气的修炼法门广为传播,烨龙倒是乐见其成。只是随着文气凝聚宝箓开始也就艰难几分,很多人终其一生才不过是汇聚文气,至于凝聚宝箓根本就不可能,也就更别提后面境界的宝箓虹化等等境界,那些人都是将这文气的修炼法门作为日常的一种辅助罢了。
  烨龙带着二人游历诸国总共化去三年之间,路上又捡了一个孤儿,受到文道启蒙也跟着三人一起游历。
  只是这时,侯始已经步入宝箓之境,而姜旦距离宝箓化虹的元神境界却是几次而不可突破,见状烨龙又带着三人来到当初的西岐城。
  看到当初那座书斋烨龙也有几分怀念之感,只是沧海桑田如今这处书斋也是无人问津。不单单是他,就是一旁的姜旦看到那处书斋之时心中也有所触动,隐隐感觉到在其中有一份自己的机缘。
  文气,没有种种破魔之功,但是对于开启智慧灵光,用来推演天机的话还是有种种妙处。
  “你上去将书斋推开吧。”烨龙对姜旦言道。
  这处书斋是炎居所建,自然有种种禁法,后来被风烨身旁的书童继承,也是西周一位著名名士。当初太姜亦是知道炎居风烨等人的身份,她自然明白能够在这些仙神身旁随侍亦是一份大机缘,日后或许也有成仙了道之缘。所以对于这份机缘,太姜直接就让自己的族人来了,而来人名讳姬旦,也就是后来著名的周公旦。
  文道的创立,应该说就是在这座书斋中开始最初的雏形,周公旦也是除风烨以外第一个修行文道的人。
  有文道开启智慧灵光清神醒脑,精通推演易算之法,对各种事务处理起来也是方便的很,只是文道到底不得长生,最后周公旦也只是在凝聚宝箓的境界就此寿元耗尽。
  姜旦推开书斋,里面空无一物,只因当初炎居布下的禁法所以一点尘埃也没有。
  但姜旦好似受到牵引一般,头顶的书香宝箓直接从识海中飞出。宝箓上姜旦这一世阅览领悟的诸多经文典籍都一一呈现出来,书香之气四溢,智慧灵光在宝箓上飞舞。而书斋中也凭空出现另一份宝箓跟姜旦的宝箓相合在一处。
  宝箓化虹彻底成为实质,也就是所谓的阳神,道果与仙道的元神期相仿。
  烨龙在一旁满意的点点头,周公旦到底也是自己门下所出,还是有几分小聪明。知道这一世没有长生之缘,将自己的宝箓文书留下以求得转世之身来此得到这份长生之机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6/50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