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那些年(校对)第38部分在线阅读
两个堂哥时常说起,他们老爹对他们都没有对王恒潇这么好过。两个堂哥是在老家长大的,十几岁了才来新疆,可以说是真的没过几天的好日子。
大堂哥老实本分,比自己的父亲更加的老实。二堂哥则是奸猾,唯利是图。两个堂哥是亲兄弟,可是性格截然相反。
现在,大堂哥已经在砖厂上班,二堂哥应该还在十几公里之外的一所中学上学,按照发展轨迹,明年就会辍学,然后去学艺。
“哎呀,今年砖厂没赚到钱,王保管说亏了一万多,好多砖都没卖出去。过两年说不定乡政府要把砖厂卖出去……”
大伯和厂子里好多人都熟悉,知道一些内幕。
王保管姓王,是厂里的会计,专门计帐,开发票什么的,所以叫做保管,名字叫什么,似乎厂里的人都不清楚了。
王大国有些发愁地道:“要是卖出去,那我们就不好干了。”
现在厂子是政府的,大家都觉得有保障,是给政府,给国家干。如果卖给私人了,就会觉得没保障,也会被老板狠狠的压榨,工资肯定不会如现在这样轻松好拿了。
“是呀……”
大伯很感叹地道:“这几年做撒子都不赚钱,那些维族人,就是靠屋里的几只羊在吃饭,看看我们东边和上边那些地,都空起的。种地也不赚钱,就是种些麦子,能自己吃。种其他的苞谷和棉花,都是亏本。”
听到这话,王恒潇一愣,看了看父亲和母亲,还有大伯,以及在床上玩耍着父亲带回来的一个皮球的妹妹,开口道:“爸爸,我在老家听人家说,这几年南边需要棉花做衣裳,棉花价钱肯定要提升,种棉花可能要赚钱的。”
王大国对自己的这个六岁的儿子可不敢小看了,这小子是在自己的面前杀过人的,还救过自己的命,自己口袋里保管的一万块钱也是这小子从警察身上敲出来的,这钱他还没拿出来给王恒潇母亲说。
关于儿子的那些事,他也不会告诉任何人,即使是儿子的妈。
可是听到儿子说起未来的计划的事,还是觉得有些不靠谱,这是大人的惯性思维,小孩子整天就知道胡闹什么的,哪里知道正事?
还是问道:“你是听哪个说的?”
王恒潇想了想,道:“就是玲娃儿屋里那边几个从广州打工回来的叔叔说的,他说他们厂子就是做衣裳布料的,这两年都很难搞到原料。”
玲娃儿,就是陈晓玲。
说起这事儿,王大国一下子来了兴趣,自己儿子在老家订婚的事,他可还没和儿子的妈说起过呢。
说起来,有些不称职,可这不是刚回来么?
“玲娃儿,这回我回老家,给撇娃儿订了亲,就是陈家湾的那个老师家里的丫头……是撇娃儿的未爷去说起的,他们屋里也同意,我就去和他们吃了个饭,订了亲,那个丫头可爱滴很……”
王恒潇父亲笑着说道,摸了摸王恒潇的脑袋。
前世,王恒潇快三十也没结婚,一直都是父亲的心事,几乎每天都想着儿媳妇和孙子。这一世,儿子六岁就给订了亲,可以说王大国是真的很高兴。
“嘿……撇娃儿,你娃儿要得呀,这么小就有了媳妇了,你宏哥哥二十岁了都还莫的媳妇哟……”
大伯一下笑了起来,不过眼中有一些不自然。
王恒潇印象中,大伯一直就是一个要强的人,自己的儿子还没找到媳妇,觉得有些面子不好看。
在这个年代的老一辈的心中,儿子找媳妇是父母的责任,找不到,就是父母没本事,说出去,是很丢脸的事。
“我屋里撇娃儿这哈就有媳妇咯……呵呵……”
母亲也笑起来,将王恒潇搂了过去,对此事没有反对,她对老家那十里八湾的人十分熟悉,父亲说是陈家湾的那个老师的女儿,她一下就知道是谁。
第五十章
听儿子的
饶是王恒潇两世为人,依旧对这个话题很敏感,很不好意思,小脸红彤彤的。
“妈,媳妇是撒子……”
两岁的妹妹此时正是最好奇的时候,对什么都想要问个为什么。
王恒潇接口道:“媳妇是吃的。”
父母和大伯都笑起来。
一家人一起乐呵的说了一会儿,大伯就回去了,让王恒潇一家子中午去他们家吃饭。
“撇娃儿,你给妈说哈子,你听的那个棉花价钱要涨价,是哪个说的?”
母亲一直对王恒潇的话很在意,这一点在前世就是如此,虽然有反对,可是只要是王恒潇决定的事情,母亲就不会反对,只会利用家里的资源支持下去。
而且,母亲一直说,家里的儿子就你一个人,以后这个家就是你担起来,要有担当。相比于老实本分的父亲,母亲有颇多主见和想法。
来新疆这几年,都在砖厂里上班,母亲也一直寻思着变化,能有个自己的门路,总好过给别人打工,而且还是做苦力的。
“老家瞎子说的,撇娃儿病好了就运气来了,说的话肯定管用。”
母亲很相信这个。
老爸卷起一根磨合烟,抽了起来,低声道:“在砖厂上班不是瓜好的嘛,去种地做撒子,要是亏了怎么办?”
这年头,在西北种地就是亏本的,除了兵团里那些人是按任务去种地的,其他的农民都是种一些麦子,因为麦子即使卖不出去,也可以自己吃,没收入,也能保住一张嘴。
王恒潇将妹妹抱着坐在板凳上,抓着妹妹两只肉嘟嘟的手,道:“爸爸,大爹都说了,这个砖厂今年一直都是在亏钱,肯定开不了多久了。我们不可能一直在这儿……不如早些弄自己的门路……”
如果是几天前,小小的王恒潇要在整个家的发展走向的问题上发表自己的看法的话,铁定被老爸狠狠的瞪几眼,然后无视他的话。
王大国却是比较重视。
一拍手!
道:“要得,明年我们就种地,种棉花,砖厂里,也还干,等过了明年再说。”
王大国决定下来。
其实,他心里的底气还是王恒潇的那一万块钱,想着反正是白来的,就拿去种地去。
这个年代,种地的投入很少的,特别是棉花这种亏本的经济作物,基本上没人种,每亩地的投入也就是两百块左右。
……
中午,去大伯家里吃饭的时候,王恒潇的父亲王大国就和大伯说起了这件事。
“种棉花,说老实话,这几年整个和惠乡,都没得几家人种棉花,这个亏本……肥料,种子,薄膜,还有水费,一年下来,一亩地至少投入两三百。”
大伯有些踌躇地道:“不过,包地便宜的很,只要二十几块钱一亩。”
不论是大伯家,还是王恒潇家里,自己都是没有地的,要种地,就得去买,或者从别人家里包下来,也就是租。
“老家算命,说我屋撇娃儿病好了,一辈子就顺风顺水的,说的话肯定是真的。要是明年棉花价钱真的涨价了……不说涨好多,就涨两块钱,就要赚上万块……”
老爸已经在心底里算了一笔账的。
在砖厂上班,老爸一个月的工资也就是四百块。大伯稍微高一些,六百块。一年的工资也就是五六千,除了吃穿住用什么的,到年底,手上也就是有那么两三千块的现钱就不错了。所以,王恒潇这两年生病,是真的几乎将家里的底子都掏空了的。
老爸踌躇这一笔投资,也是真的有理由的,如果一旦亏本,整个家可能都要陷入困境。
所以,就想着把大伯拉着一起,赢了好说,两家人按照投入多少平摊利润。如果输了,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可是大伯对种棉花真的不看好,道:“岁娃儿家的话,听哈子就是了。你也是看到的,上面那些维族人,昨年种的棉花,就是播种了下去,后来收都没收,棉花价钱不起来,再多的投入都是亏本,干脆就不要了。”
“我晓得你是想要赚些钱,但是也要看门道,先老老实实在砖厂干几年,厂子效益是不好,但是维持几年还是能行的撒,到时候手上有些钱了,做撒子就都方便了些咯……”
大伯这话其实说的也是在理。
王恒潇抱着妹妹在一边,没说话,他前世小时候就养成一个好习惯,不管大人说什么,不插话,即使是在说到自己的身上,也任他们去说。
可是,决定下来的事情,王恒潇可以在执行的时候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也就是,人多的时候,给父母面子,可自己决定的想法也不能够逆转。
在大伯家吃了午饭,父亲就和大伯一直在说明年种棉花的事情,可是大伯最后还是没同意一起去包地种。
风险太大。
按早过去近十年的行情,都是铁定的亏钱。
回到家,父亲也犹豫起来,坐在炉子前,一根一根的抽着烟。
“爸爸,你要是相信我的话,就放心大胆的去多包些地,明年都种棉花。行情都是要变的,要是一直都这样子,老百姓吃撒子?”
王恒潇逗弄着妹妹,给老爸说道。
新疆的农民都是靠牲口和种麦子吃饭,养牛,养羊,或者是马,骆驼什么的。有些维族大户,有几千头羊,每年光是卖羊毛,就上万块。再加上羊崽子和羊肉,每年固定收入在五六万左右。
九十年代初,年收入五六万,可是大户人家了。
何况还是在西北之地。
不过,这样的大户人家,这整个和惠乡,都不超出三家。而其他的农户,八成的人,家里是拿不出一千块的现钱的,有的就是存在粮站里可以吃好几年的麦子和面粉,或者十几头羊,几头牛。
这样的状况,政府当然是不允许一直持续下去,改变是必须的,然农民有钱赚,也是必须的。